疫情下的“團長”們:為自己帶一份,也為大家帶一份
央視網消息(記者 王靜遠 視頻 豆瑞華):疫情防控以來,社區團購成為(wei) 封控期間市民生活物資保供的主要方式。
團長在社區團購中扮演著關(guan) 鍵角色,他們(men) 要聯係進貨渠道、統計住戶的信息、分發物資,並且還要盡可能地照顧到弱勢群體(ti) 。
晴天居住在上海市長寧區,前幾天她在社區的微信群裏發起豬肉團購,有60多位住戶參與(yu) “接龍”。她需要負責聯係經銷商、統計參團住戶的樓門號和購買(mai) 數量、核對資金,以及最終的收貨和派發。
在晴天發起的這次團購中,有老人不會(hui) 使用“群接龍”,社區裏專(zhuan) 門負責協助獨居老人的鄰居逐個(ge) 上門收集統計老人們(men) 的信息,再匯報給晴天統一匯總。
由於(yu) 團購的物資常常在淩晨送達,團長們(men) 得隨時跟進物資運輸動態,熬夜成為(wei) 他們(men) 的常態。“因為(wei) 不確定大概會(hui) 幾點到,所以那天晚上基本上沒怎麽(me) 睡,一直等著電話下去收貨,因為(wei) 肉怕壞嘛。”
有的團長並不能直接聯係到供應商,許多團購渠道也是幾經輾轉才觸達到的。徐匯區居民阿月和她的母親(qin) 上周五在社區發起了一次團購,有40多位住戶參團。
起初是阿月的母親(qin) 在同學群裏看到有人發布團購消息,阿月在社區微信群詢問後,不少住戶都響應要參團。“當時我們(men) 怕這個(ge) 團的東(dong) 西送不了,大概上午8:30發起的接龍,中午12點就趕緊截止了。現在群裏麵的現狀就是但凡發起一個(ge) 團購,大家就趕緊接龍趕緊付錢,因為(wei) 就怕團不到,你都不記得自己團了什麽(me) 東(dong) 西。”
在阿月看來,大部分團長選擇開團的初衷都是“為(wei) 自己帶一份,為(wei) 大家帶一份,也算是做一件好事”,但擔任團長期間她和母親(qin) 的壓力也很大。
在社交媒體(ti) 上,有擔任過團長的網友發帖稱,團長要有強大的心理素質,及時和住戶們(men) 溝通並安撫大家的情緒。
“因為(wei) 居民們(men) 也隻能跟團長聯係,他們(men) 又不知道跟你對接的是誰,大家都等著團長給自己發物資。”有的鄰居會(hui) 私聊阿月詢問團購物資進展,但是和阿月母親(qin) 對接的人並不是供應商,“中間轉了好幾道手”,這也導致後期團購物流信息的跟進並不通暢。
阿月每次聯係對接人時收到的答複都是“今天肯定能到”。“我也隻能告訴大家今晚就能到,但就是“明日複明日”嘛,因為(wei) 我們(men) 也剛加群不久,跟大家也都不熟,也會(hui) 擔心鄰居們(men) 有什麽(me) 想法。”
另一方麵,考慮到時間原因,大多數團長會(hui) 選擇自己先行墊付定金,“對方可能是太忙了,如果長時間不回我們(men) 信息,我們(men) 就會(hui) 擔心是不是被騙了”。4月11日淩晨,發起團購後的第四天,阿月終於(yu) 收到了物資,“特殊時期可以理解”。
雖然承受了不小的心理壓力,但阿月也收到了之前“老團長”們(men) 的幫助,“感覺真摯的鄰裏關(guan) 係是能夠觸摸的”。
晴天還記得發物資那天早上她發現家裏的口罩不夠了,就在群裏問了下大家是否有多餘(yu) 的口罩。“現在口罩也比較緊張,但還是有挺多鄰居下樓的時候給我帶了他們(men) 富餘(yu) 的口罩,我還挺感動的。”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