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外衝擊下,中國“糧袋子”能否穩得住?
中新財經4月19日電(記者 謝藝觀)“民以食為(wei) 天”,今年國際環境突變,讓本不平靜的國際糧食價(jia) 格遭受劇烈擾動。正值春耕備耕期,東(dong) 北地區出現疫情,讓不少人開始擔心國內(nei) 糧食安全。
18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一季度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情況,給人們(men) 吃了顆“定心丸”。
專(zhuan) 家:國內(nei) 糧食產(chan) 量或穩中有增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淩暉在會(hui) 上表示,一季度,種植業(ye) 總產(chan) 值增長4.8%。受去年秋季嚴(yan) 重汛情影響,部分地區冬小麥播期明顯拉長,冬小麥播種麵積穩中略降、苗情偏弱。今年春季以來,冬小麥主產(chan) 區氣候總體(ti) 適宜,各地加大力度抓好田間管理,苗情逐步轉好。同時,西北地區也積極擴大春小麥種植麵積,小麥總播種麵積基本持平。
“通過數據可以看出,今年我國糧食產(chan) 量是有保證的。”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農(nong) 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告訴中新財經記者,糧食總產(chan) 量1.3萬(wan) 億(yi) 斤以上的目標可以實現,糧食產(chan) 量能穩中有增。
另據全年種植意向調查顯示,全國小麥、稻穀意向播種麵積總體(ti) 穩定,大豆意向播種麵積增加較多。
“雖然我國糧食產(chan) 量已連續7年穩定在1.3萬(wan) 億(yi) 斤以上,但結構矛盾仍較突出,大豆等進口量較多,部分糧食價(jia) 格仍較高。如果今年糧食增產(chan) 有保證,同時結構有所改善,對於(yu) 更好適應消費者需要,應對國際市場的波動,具有很強的積極意義(yi) 。”李國祥補充道。
局部防控,不會(hui) 對春耕造成明顯影響
東(dong) 北地區是中國的重要糧倉(cang) 。近期正值東(dong) 北春耕備耕的重要時節,但吉林等地疫情防控形勢仍較嚴(yan) 峻。
為(wei) 此,多部門、多地出台多項措施,力保春季糧食生產(chan) 。如,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成立農(nong) 資保供專(zhuan) 班,設立熱線電話,及時幫助解決(jue) 農(nong) 資供應、農(nong) 民下田、農(nong) 機上路等堵點卡點問題。由發展改革委、工業(ye) 信息化部、供銷總社等12部門聯合建立國家化肥保供穩價(jia) 工作機製,切實保障化肥市場量足價(jia) 穩。
為(wei) 確保應種盡種,吉林省還將中央財政地力補貼、農(nong) 機補貼、種糧補貼122億(yi) 元,連同省財政31億(yi) 元資金全部下撥,並在鄉(xiang) 鎮安排2到3家大型育秧場站進行儲(chu) 備生產(chan) ,保障育秧應急供應。
“前期由於(yu) 疫情防控,局部地區備耕確實受到了一些影響,但後期政府層麵出台針對性政策,不利影響大幅度降低,對春耕影響或不明顯。”李國祥說。
付淩暉也在發布會(hui) 上透露,“春耕備耕平穩有序推進。”
數據顯示,截至4月11日,全國已春播糧食1.41億(yi) 畝(mu) 、完成意向麵積的15%,進度同比快0.9個(ge) 百分點。全國早稻已栽插58.6%,進度同比快5.2個(ge) 百分點。
“從(cong) 下階段情況來看,糧食生產(chan) 穩定還是有保障的。”付淩暉稱,一是各地層層壓實生產(chan) 責任,確保糧食穩產(chan) 。二是糧食生產(chan) 支持力度加大。三是種植效益改善。2021年以來,糧食價(jia) 格穩中有升,農(nong) 民種糧收入增加,種植意願增強。
“當然也要看到,種糧成本有所上升,氣象災害、病蟲害等存在不確定性,仍然要切實抓好糧食生產(chan) ,確保糧食安全。”付淩暉指出。
國際糧食危機不會(hui) 衝(chong) 擊國內(nei) 糧食安全
由於(yu) 需求、農(nong) 資和運輸成本高企以及港口運營中斷,自2020年下半年以來一路攀升的國際糧食價(jia) 格於(yu) 2022年2月達到了曆史最高點。
聯合國糧農(nong) 組織數據顯示,俄羅斯是全球最大的小麥出口國,烏(wu) 克蘭(lan) 是第五大小麥出口國。它們(men) 提供了全球19%的大麥、14%的小麥和4%的玉米,占全球穀物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
“鑒於(yu) 這兩(liang) 個(ge) 主糧商品出口國的農(nong) 業(ye) 活動可能被迫中斷,在國際糧食和農(nong) 資價(jia) 格已經處於(yu) 高位且波動不定的情況下,或將嚴(yan) 重加劇全球糧食不安全狀況。”聯合國糧農(nong) 組織總幹事屈冬玉此前表示。
目前烏(wu) 克蘭(lan) 局勢對國際糧食市場的影響已經顯現。聯合國糧食及農(nong) 業(ye) 組織4月8日發布的報告顯示,烏(wu) 克蘭(lan) 危機的衝(chong) 擊遍及主糧和植物油市場,導致3月份世界糧食商品價(jia) 格大幅躍升至曆史最高水平。其中,世界小麥價(jia) 格飆升19.7%。另,玉米價(jia) 格環比增長19.1%,與(yu) 大麥和高粱價(jia) 格一起創下曆史新高。
國際糧食危機會(hui) 否衝(chong) 擊國內(nei) 糧食安全?
“由於(yu) 我國糧食存在進口,國際糧食價(jia) 格會(hui) 傳(chuan) 導到國內(nei) ,因此我國糧食價(jia) 格整體(ti) 也在上漲。但不會(hui) 導致糧食危機。”李國祥表示。
在李國祥看來,我國糧食價(jia) 格一旦出現明顯上漲,政府會(hui) 加大調控,增加弱勢群體(ti) 補貼等,以緩解價(jia) 格上漲造成的不利影響。
“不管國際形勢怎麽(me) 變化,我們(men) 有能力保證14億(yi) 中國人民每天到點開飯,不餓肚子,而且飯碗能夠越端越穩,也吃得越來越好。”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部長唐仁健在今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期間上如是表態。(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