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青的“後冬奧時代”:誌願服務不息,北京冬奧精神永續
中新網北京4月18日電 題:台青的“後冬奧時代”:誌願服務不息,北京冬奧精神永續
作者 朱賀
北京2022年冬奧會(hui) 、冬殘奧會(hui) 落下帷幕已有月餘(yu) ,參與(yu) 賽會(hui) 及城市誌願服務的多位台灣青年誌願者已回歸日常生活。
近日,多位誌願者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表示,作為(wei) 台灣青年親(qin) 曆這場盛大的國際體(ti) 育賽事,倍感光榮;“後冬奧時代”,他們(men) 將從(cong) 自身專(zhuan) 業(ye) 所學出發,在學習(xi) 、工作、生活中,延續“胸懷大局、自信開放、迎難而上、追求卓越、共創未來”的北京冬奧精神。
李致陽:講好“冰雪”故事,延續榮耀時刻
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yi) 學院台生李致陽,在冬奧期間擔任中國國家體(ti) 育場“鳥巢”的禮賓助理,是國際嘉賓步入“鳥巢”後首先見到的誌願者,“我們(men) 必須在第一時間進入工作狀態,同時確保各環節萬(wan) 無一失。我們(men) 不僅(jin) 是學校的門麵,更是國家的門麵。”
緊張而榮耀的誌願者時刻已深留李致陽記憶中,作為(wei) 清華大學博士生講師團的成員,他將在校園的思政課堂上講好冰雪故事,延續北京冬奧精神。他向記者介紹,“學校非常支持我們(men) 做冬奧相關(guan) 的思政課,希望接下來延續‘冰雪’思政課的理念,延伸到後續生活中,持續發展、持續升華。”
李若筠:接待家鄉(xiang) 隊,溫暖、親(qin) 切、難忘
“我們(men) 有一個(ge) 好聽的名字,叫‘冰雪語者’,”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英語專(zhuan) 業(ye) 台生李若筠,在冬奧期間擔任參賽代表團助理。在她看來,在冰雪世界裏,用自己的專(zhuan) 業(ye) 知識做一名語言使者,是一件非常浪漫的事。
過去兩(liang) 個(ge) 多月,李若筠都在延慶冬奧村度過。其間,她接待了家鄉(xiang) 隊,這段經曆讓她印象深刻,也倍感親(qin) 切。“我們(men) 可以快樂(le) 溝通,會(hui) 開玩笑,我會(hui) 為(wei) 他們(men) 加油打氣,留下了很多溫暖、親(qin) 切、難忘的時刻”。
如今誌願服務暫告一段落,但這段經曆已成為(wei) 李若筠人生中重要的實踐課。她感謝這樣一個(ge) 有深度有廣度的誌願服務平台,讓她學到很多在書(shu) 本上學不到的知識。她期待未來繼續參與(yu) 冬奧相關(guan) 、誌願服務相關(guan) 的活動,傳(chuan) 承北京冬奧精神,“為(wei) 自己人生這本書(shu) ,寫(xie) 下不一樣的篇章”。
羅芷盈:青年力量崛起,中國未來可期
2月15日晚,在北京冬奧會(hui) 賽場上,為(wei) 中國隊斬獲第六金的男子單板滑雪選手蘇翊鳴剛剛結束頒獎儀(yi) 式。三米外的馬路對麵,北京中醫藥大學台生羅芷盈站在閉環外,和這位站在閉環內(nei) 的冬奧冠軍(jun) 相互揮手,難掩激動之情。
羅芷盈在冬奧期間擔任奧林匹克公園公共區的賽事服務助理,數次親(qin) 眼見證頒獎現場。她回憶,看著蘇翊鳴激動與(yu) 身旁朋友相擁,她意識到冠軍(jun) 也是個(ge) 與(yu) 自己年紀相仿的青年;當這位青年向大家揮手分享喜悅時,雖然什麽(me) 也沒有說,“但我仿佛看到青年力量崛起,中國未來可期”。
接下來,羅芷盈將參加北京冬奧相關(guan) 宣講活動,傳(chuan) 播在冬奧中體(ti) 悟到的精神與(yu) 感受,分享所獲得的溫暖。她告訴記者,“這段經曆讓我真正體(ti) 會(hui) 到何為(wei) ‘在付出中收獲快樂(le)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