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創下1.6億票房神話 少林寺上映40周年解密台前幕後故事

發布時間:2022-04-22 10:50:00來源: 北京青年報

  當時以1毛錢的票價(jia) 創下1.6億(yi) 票房神話 今年年初以4K修複版本在日本重映

  少林寺上映40周年解密台前幕後故事

  1982年,電影《少林寺》在內(nei) 地正式公映,那拳拳到肉的真功夫,匡扶正義(yi) 的少林武僧,讓這部電影成為(wei) 銀幕上的永恒經典,當時以1毛錢的票價(jia) 創下1.6億(yi) 的票房神話。

  今年是電影《少林寺》上映40周年,該片在年初以4K修複版本在日本重映,再度引起國內(nei) 外觀眾(zhong) 的高度關(guan) 注。而該片的副導演、香港知名電影人施揚平,也在日前接受了電影作者魏君子邀請,同電影文化研究者飛鴻黃一起回顧了《少林寺》的誕生過程,獨家解密該片台前幕後的拍攝故事。

  前一版《少林寺》“夭折”

  導演張鑫炎臨(lin) 危受命

  上世紀70年代,香港的長城、鳳凰、新聯三家愛國電影公司正麵臨(lin) 重振輝煌的問題,“長鳳新”在創作上趨於(yu) 平淡,生存與(yu) 發展遭遇了瓶頸。而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副委員長、國務院僑(qiao) 務辦公室主任、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的廖承誌,與(yu) 香港各界有著長期密切的聯係,對“長鳳新”的狀況一直非常關(guan) 注。

  施揚平透露,被外界尊稱為(wei) “廖公”的廖承誌是一位“武術迷”,對於(yu) 功夫電影情有獨鍾,廖公曾跟孫中山的保鏢馬湘學過武術,深得武術精髓。當時,廖公在看了電影《精武門》後讚不絕口,1979年廖公向香港電影人建議,提出了拍攝有關(guan) 少林寺和太極拳的題材,以此來表達家國情懷,提振民族自信心。

  廖承誌提出拍攝《少林寺》後,新聯電影公司首先承接下了拍攝任務,定下資深粵語電影人陳文為(wei) 導演,陳文導演從(cong) 香港帶去了武術指導,演員方麵則是由長城公司的藝人吳剛領銜,此外還有一些京劇演員擔綱主演。在拍攝了一段時間後,劇組提供的半小時左右的樣片讓公司非常不滿意,與(yu) 當初的設想相差甚遠。此時,陳文導演的腳踝嚴(yan) 重受傷(shang) ,劇組工作人員的健康也出現了狀況,於(yu) 是,《少林寺》的拍攝也必須從(cong) 新來過。

  導演張鑫炎所在的長城電影公司在此時加入到《少林寺》的項目中。張鑫炎導演可謂是臨(lin) 危受命,而當時在鳳凰影業(ye) 的施揚平因與(yu) 張鑫炎有多次合作,作為(wei) 副導演參與(yu) 到《少林寺》創作中。

  真武術運動員演出

  “誰打誰編”配合默契

  施揚平講述道,張鑫炎導演進組之後,提出了兩(liang) 個(ge) 顛覆性的條件,一是要改劇本,二是要用真正的武術運動員來演出。當時外界對此頗有擔心,認為(wei) 武術運動員並不懂得怎麽(me) 演戲,怎麽(me) 能夠保證表演質量?但是,張鑫炎卻堅持自己的想法,他認為(wei) 隻有武術運動員擔綱,才能真正表現出少林功夫的精髓。

  在上世紀80年代後,國內(nei) 體(ti) 育界大部分資源都在向著奧運會(hui) 的項目傾(qing) 斜,而武術界則不得不為(wei) 武術運動員的發展尋找新的出路,“功夫電影”顯然是其中一個(ge) 重要機會(hui) 。所以,張鑫炎的選角工作得到了國家體(ti) 委的大力支持,劇組得以在各地的武術人才中挑選演員。

  扮演曇宗大師的於(yu) 海是山東(dong) 省的著名武術運動員,正宗七星螳螂拳傳(chuan) 人,被劇組早早就看中了。飾演反派王仁則的於(yu) 承惠則出身山東(dong) 省體(ti) 育學院武術隊,施揚平在觀看一場武術比賽時,發現場外的一位“觀者”眼睛有神、氣度不凡。他追上去主動聯係,才知道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武術全能冠軍(jun) 於(yu) 承惠。施揚平透露,於(yu) 承惠在第二天試鏡時,腳踏皮鞋、舞了幾下棍子,也就半分鍾,但頗有氣勢。之後,一行人還去於(yu) 承惠的家中吃飯,非常順利地定下合作。而飾演禿鷹的計春華是浙江武術隊退役隊員,他因病掉了頭發,正在苦悶中,而劇組在找演員時,恰恰被他光光的腦袋,看似凶悍的外表所吸引,希望他能出演反派。施揚平透露,片中的“禿鷹”是因為(wei) 計春華而特別增加的角色。

  《少林寺》使得李連傑成為(wei) 一代巨星。施揚平表示,李連傑在1973年的時候就被張鑫炎所關(guan) 注。當時,“泛亞(ya) 非拉美乒乓球錦標賽”在北京舉(ju) 行,張鑫炎在場拍攝運動題材紀錄片《萬(wan) 紫千紅》,10歲的李連傑在錦標賽的開幕式上做了武術表演。當時,張鑫炎對於(yu) 李連傑印象深刻,也約好了以後有機會(hui) 找他拍攝電影。在選擇《少林寺》的主角覺遠時,張鑫炎心裏一直惦記著李連傑。此時的李連傑已經長大了,所以,張導演在山東(dong) 挑選了演員後,正好要去北京與(yu) 王立平商談主題曲作曲的事情,也要去看看李連傑。

  有趣的是,17歲的李連傑當時正在生悶氣。原來,在不久前,李連傑在電影《塞外奪寶》演員海選時落選了,他一時心情不太好,躲著張鑫炎不願意見,最終,還是被運動隊叫來,接過了《少林寺》拋來的橄欖枝。

  《少林寺》會(hui) 集了來自全國各地的24名武術運動員,1980年8月,在國家體(ti) 委的協調和幫助下,全國武術界的優(you) 秀運動員和教練到達鄭州“中州賓館”集合。施揚平透露,這部電影中的每個(ge) 演員都是武術指導,采用的是“誰打誰編”的原則,動作的默契度,呈現的技巧,都靠對打的演員一起研究設想出來。而得益於(yu) 這些真刀實槍的功夫,《少林寺》中,觀眾(zhong) 看到了迥異於(yu) 以往電影化的打鬥方式,欣賞到了鷹拳、螳螂拳、三節棍、九節鞭等中華武術絕學,使得《少林寺》精彩的武打場麵“遍地開花”,由此成為(wei) 難以逾越的經典。

  施揚平透露,當時劇組的關(guan) 係非常好,武打演員們(men) 也是朝氣蓬勃,不拍自己的戲份時,就主動地當“群演”,甚至去演河邊的屍體(ti) ,還主動幫助服化道的工作人員搬道具,彼此之間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對於(yu) 《少林寺》之後,為(wei) 何沒有趁熱打鐵地推出續集,施揚平表示,拍完《少林寺》之後,李連傑在備戰武術比賽時受傷(shang) ,導演張鑫炎不想給李連傑太大的壓力,於(yu) 是在1984年,導演張鑫炎再次召集李連傑、計春華等原班人馬,又邀請了黃秋燕等武打明星,拍攝了同樣以少林功夫為(wei) 題材的電影《少林小子》,影片的動作場麵以群戲為(wei) 主。

  揭秘

  拍《少林寺》時少林寺裏並沒武僧

  電影《少林寺》使得嵩山少林寺聲名鵲起,千年古刹名揚天下。然而,拍攝時,少林寺卻非常荒涼,野草齊腰,沒有像樣的路,隻剩一個(ge) 山門並沒有武僧,隻有10位70多歲的老和尚。因此,《少林寺》中的很多景色並不是在那裏拍攝的,而是在全國多地景點實地拍攝,最終由幾處景觀組合而成。

  嵩山少林寺建於(yu) 北魏大和十九年,1400多年來,幾經興(xing) 衰,至上世紀80年代,由於(yu) 年久失修,古寺已難複舊貌。為(wei) 了展現出“日出嵩山坳,晨鍾驚飛鳥,林間小溪水潺潺,坡上青青草……”的效果,劇組重新粉飾了山門,但其餘(yu) 的很多場景都是在全國各地的名勝古跡、古寺拍攝的。其中有80多個(ge) 鏡頭是在浙江天台山拍攝的,比如眾(zhong) 僧練習(xi) “挑水不用擔”的鏡頭、覺遠受戒的鏡頭,是在石梁瀑布和國清寺拍攝的,而綠樹環繞的室外練功場則是在中嶽廟和杭州的“花港觀魚”兩(liang) 地拍攝的。

  上世紀80年代初,雖然拍電影還缺少特效,但是《少林寺》卻以讓人耳目一新的新武術、新風格成就了中國功夫片最輝煌的時刻之一。

  如今,40年的時間過去了,《少林寺》中有些演員已經不幸離世,有些演員已經息影,而這部影片所引發的澎湃心潮並沒有隨著時間的流逝而平息,人們(men) 仍然在向往著“俠(xia) 之大者,為(wei) 國為(wei) 民”的俠(xia) 義(yi) 精神,而這也是《少林寺》之所以能夠穿越時代、令人熱血的原因。 本組文/本報記者 肖揚 統籌/滿羿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