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消費格局變化 可學“利基”新理念
居家生活模式改變消費習(xi) 慣,有人從(cong) “大手大腳”到懂得開源節流,甚至開始注重理財投資;有人認為(wei) 關(guan) 注自身需求最重要,更熱衷於(yu) 消費……消費市場結構隨之改變,“居家經濟”“宅經濟”成為(wei) 主流,“利基產(chan) 品”“利基經濟”大行其道,大眾(zhong) 消費觀念也隨之發生變化。“在經濟領域,利基指企業(ye) 發現自身優(you) 勢,在縫隙市場中找到發展路徑,服務於(yu) 更個(ge) 性化、更小眾(zhong) 的消費者需求。”專(zhuan) 家認為(wei) ,這種“利基”理念對於(yu) 消費者來說是一種提示,以正視自身實際情況和消費、理財、投資需求,“另一方麵也給疫情防控之下繼續尋求發展的我們(men) 帶來啟發。”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ti) 記者林琳、盧夢謙 圖/廣州日報全媒體(ti) 記者陳憂子
現象
想消費?沒途徑
白小姐已居家半個(ge) 多月了。線下美食店去不得,周邊可選外賣很有限,網購也大多配送不到。支出驟減的白小姐開始反思自己之前的消費觀念是不是有問題,“原來即使不買(mai) 買(mai) 買(mai) ,我也什麽(me) 都不缺。”
有時間?來消費
因為(wei) 居家辦公,陸女士這陣子的時間多了起來,刷網站,買(mai) ;看直播,也買(mai) 。因為(wei) 疫情防控要求,快遞寄不到家裏時,她就把地址改為(wei) 外地的女兒(er) 家。“一天要取一兩(liang) 個(ge) 快遞包裹,我都要吃不消了。”陸女士的女兒(er) 說,媽媽的購買(mai) 量至少增長三四倍,半個(ge) 月就買(mai) 了十幾種小飾品,“她讓我先存起來,以後一次性給她。感覺她並不是因為(wei) 需要而買(mai) ,就是想買(mai) 東(dong) 西。”
為(wei) 孩子,重理財
陶可是一名有著三個(ge) 兒(er) 子的中學老師。以往熱衷於(yu) 個(ge) 人消費的她,居家期間更側(ce) 重於(yu) 家庭消費上。
以前對於(yu) 理財投資不太“感冒”的她,近段時間也格外關(guan) 注線上的理財、投資信息,以鞏固提升家庭的抗風險能力:“在孩子的保險上,我們(men) 的投入比例不小,同時考慮孩子相關(guan) 的理財規劃。”
為(wei) 自己,買(mai) 課程
林曦是自由職業(ye) 者。長時間在家,她沒有什麽(me) 消費衝(chong) 動,加上理財、投資產(chan) 品被“套牢”,她隻根據需求采購生活必需品。但與(yu) 此同時,她卻非常“慷慨”投入在報班、進修、知識付費上:“比如奢侈品管理、時裝設計等一直想學的課程,現在終於(yu) 有時間好好學了。”
觀察
消費推動“利基”理念發展
“消費的改變,令市場也出現兩(liang) 極分化,強者更強、弱者更弱。”中國品牌研究院高級研究員朱丹蓬說,與(yu) 此同時,“宅文化”“懶人效應”令線上銷售、配送到家的服務成為(wei) 剛性需求,“哪個(ge) 品牌能匹配和滿足消費端的需求,就能生存發展,所以有實力的品牌都蓄力在線上線下一體(ti) 化上下功夫。”
“市場盡其所能地配合消費需求,提供細化的、個(ge) 性化的產(chan) 品和服務,可謂深諳‘利基之道’。”一名市場研究員解釋道,“利基”在營銷市場理解,是指針對企業(ye) 的優(you) 勢細分出來的市場,“可能是之前一直很難從(cong) 市場獲取滿意的產(chan) 品和服務的需求,在居家經濟即互聯網經濟的背景下,得以實現。” 中山大學政治與(yu) 公共事務管理學院教授梁平漢舉(ju) 例,以前的小眾(zhong) 需求很難被市場滿足,但如果在全國的“統一大市場裏”,絕對數量就可能足夠撐起一個(ge) 市場。
理財投資趨向穩健
在理財投資方麵,廣州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社會(hui) 學係副教授姚華鬆發現身邊出現兩(liang) 種現象,一是“開源”,在增收方麵下功夫,學習(xi) 各種理財課程,投入股市或基金定投等;二是“節流”,尤其是一些年輕朋友經曆理財失敗後、又難以克製強烈的消費意願,於(yu) 是把錢存到銀行存折裏,拿到人生的第一個(ge) 紅本,以此限製自己的“購買(mai) 欲”。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經濟學係教授林江也觀察到,儲(chu) 蓄成為(wei) 近期比較主要的理財手段,而投資相對不太“受寵”:“在投資前景不太明朗的情況下,大多數人最主要考慮的是如何保護本金。”他個(ge) 人也比較建議采取穩健的理財方法,避免激進,尤其不要帶著利用投資增值對衝(chong) 預期收入減少風險的想法,但強調通過學習(xi) 增強理財、投資的意識的重要性。
名詞解釋
“利基”理念
“利基探討的是市場空間,即一家企業(ye) 不一定要做規模很大的、轟轟烈烈的業(ye) 務,隻是圍繞其他企業(ye) 不願意做或做不到的事情,努力拓展一把,就有可能獲得相應的回報。”林江說,利基理念啟發企業(ye) 致力於(yu) 尋找別人不太重視的市場空間,對於(yu) 個(ge) 人來說,無論是創業(ye) ,還是探索職業(ye) 新發展空間,都有必要借鑒這種思路。
思考
理性的投資者要“慢一步”“多一點”
“居家會(hui) 令許多消費者有意識加強家庭財務管理的計劃性與(yu) 預判性,對過往涉嫌‘過度消費’的方式進行適當反思與(yu) 糾偏。”姚華鬆認為(wei) ,居家消費讓消費更趨理性,利大於(yu) 弊。
林江在談及疫情帶來的啟示時表示,經曆疫情會(hui) 令許多人重視自我保護和抗風險能力,而保持財務健康是其中很重要的一方麵:“要牢記‘未雨綢繆’,即使是在一帆風順的‘好景時’,無論是消費、理財還是投資,都不可過分超過自己的能力,而且要‘歲晏有餘(yu) 糧’,讓自己有隨時應對不時之需的能力。”尤其對於(yu) 年輕人,他建議在自己有足夠的還款能力時才考慮超前消費,心中要有憂患意識,保持不保守但踏實的消費、理財、投資觀。
廣州市社會(hui) 創新中心理事長、中山大學傳(chuan) 播與(yu) 設計學院副教授周如南強調,理性的消費者、理財者、投資者要注意“慢一步”和“多一點”:“‘慢一步’是不要一獲取信息就衝(chong) 動做決(jue) 定,要增強判斷信息的素養(yang) ,了解‘多一點’,比如了解消息來源是否權威,多渠道了解和比對信息以判斷其真偽(wei)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