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濟新村圈出三個“軟分隔” 最大程度降低對居民生活影響
同濟新村圈出三個(ge) “軟分隔”,大居實現精準“封控”
隻有少數幾棟“陽樓”,整個(ge) 超大型居住區都要實行封控區管理,足不出戶、全員核酸。有著3189戶6000多個(ge) 居民的同濟新村就麵臨(lin) 這樣一種“尷尬”。最近,同濟新村居委會(hui) 結合小區實際情況,嚐試在大型居民區中做“軟分隔”,將陽性樓棟周邊區域共計69個(ge) 門棟劃為(wei) 3個(ge) 小封控區,涉及居民占小區總人數22%。一來防止個(ge) 別感染情況影響絕大部分居民的正常生活;同時節省出更多防疫力量投入居民區的消殺和保供。“這是一次實踐,結果如何還需要論證,但希望這個(ge) 做法能讓居民受益”,居委書(shu) 記張立民表示。
同濟新村位於(yu) 楊浦區四平路街道,麵積20多萬(wan) 平方米,從(cong) 居民區東(dong) 邊步行至西邊至少要10分鍾。小區內(nei) 現有4幢“陽樓”涉及5個(ge) 門棟,按照原定“三區”劃分標準,偌大的居民區近500個(ge) 門棟要整體(ti) 劃為(wei) 封控區。“封控區需要全員核酸,居民區體(ti) 量這麽(me) 大,誌願者和醫護人手非常緊張,工作壓力也大。同時,大規模核篩也使得不確定性因素增多。”同濟新村以往每場核酸設三個(ge) 點位,至少要8到10個(ge) 醫護人員做上一天。4月16日全員核酸後,居委會(hui) 用了兩(liang) 天時間開始了一次大膽嚐試,將陽樓及附近居民樓根據實地情況“打包”成小的封控區,采用封控區管理辦法——這部分區域占小區總麵積的五分之一;其他區域則為(wei) 管控區,居民能夠分時分批下樓活動,最大程度降低疫情防控相關(guan) 措施對居民生活的影響。
封控區的範圍如何劃定?張立民認為(wei) ,要考慮前後樓組的距離、方位及周邊道路設施,劃定範圍盡可能不要太大,但又要保證疫情防控措施的落實。為(wei) 此他請示了疫情防控部門,並與(yu) 物業(ye) 、業(ye) 委會(hui) 反複商議。
迷你封控區利用小區原有道路、綠化,加上可重複利用的板材實行物理隔絕,設進出口方便物資保障進入,“封控區居民的生活難度並不會(hui) 因此增大,我們(men) 也會(hui) 優(you) 先保障封控區樓棟的物資供應和消殺”。封控區內(nei) 各自設置核酸檢測點位,規劃檢測路線,配備檢測力量。點位設置依據實地情況設於(yu) 小花園、公共道路、涼亭等通風區域,“封控區核酸,管控區抗原,減少了人員交叉,實際上提高了居民的安全性。重要的是,我們(men) 現在的核酸檢測工作量相比之前減少了80%。以前三個(ge) 點位,每個(ge) 點位三條長隊,現在一個(ge) 點位一支隊伍,整個(ge) 小區的核酸檢測隻要3個(ge) 醫護人員半天完成。醫護人員的力量節約了,我們(men) 的誌願者力量也能勻出更多的人手投入整個(ge) 小區的消殺和保供。”
作者:劉力源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