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盲盒、新式茶飲後,個性手機殼撬動“大生意”
個(ge) 性手機殼撬動“大生意”
本報記者 袁璐
手機殼正在成為(wei) 年輕人頻繁更換的獨特配飾。繼盲盒、新式茶飲之後,年輕人日益升級的審美和表達需求讓這個(ge) 小小的配件,撬動出巨大的“生意經”。據NPD Group數據,75%以上的智能手機用戶會(hui) 使用手機殼,25%以上的人會(hui) 購買(mai) 兩(liang) 個(ge) 以上手機殼。而來自中國信通院的數據顯示,僅(jin) 2021年,國內(nei) 手機市場總體(ti) 出貨量就累計3.51億(yi) 部。
老用戶“進貨式”買(mai) 手機殼
深夜11點,白領付女士在精挑細選了一個(ge) 多小時後,終於(yu) 鎖定了一款心儀(yi) 的手機殼下單付款。這已是她在半年內(nei) 購買(mai) 的第三個(ge) 手機殼,“我周圍越來越多的朋友會(hui) 根據季節、心情和重要節日來更換手機殼,甚至有女生整箱購買(mai) 手機殼。”
抓娃娃機手機殼、波士頓龍蝦手機殼、手風琴手機殼、自製頭像手機殼、大金鏈子手機殼……在B站上,《你敢信這是手機殼》引發了大量討論,許多網友紛紛“求(購買(mai) )鏈接”。“現在換手機殼就跟當年換QQ說說一樣,表達的是最近對生活的態度。”大學生小雷表示。
“從(cong) 消費用戶數據來看,超過50%的購買(mai) 手機殼用戶為(wei) 老用戶,活躍買(mai) 家人均購買(mai) 近50隻手機殼,複購率達200%以上。”淘特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手機殼成為(wei) 淘特上最不起眼、卻最有消費活力的品類之一。2021年,淘特手機殼銷售量同比增長242%,消費者“進貨式”批量購買(mai) 手機殼成為(wei) 一種消費新現象。
不少品牌以高端化路線賦予了手機殼更多價(jia) 值。記者梳理發現,價(jia) 格在20元至40元之間的手機殼最為(wei) 暢銷,但也有單價(jia) 在300元至700元左右的手機殼。潮流品牌PITAKA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目前其在天貓店鋪內(nei) 比較受歡迎的,是芳綸纖維、碳纖維等新複合材料製作的產(chan) 品,最暢銷的一款磁吸芳綸纖維手機殼零售價(jia) 為(wei) 389元,月銷量超500件。
花樣個(ge) 性化定製不“撞殼”
“比起撞衫,更尷尬的是撞手機殼。”小雷表示,比起“大路貨”,越來越多人青睞定製款手機殼。
在各大電商平台,活躍著大量定製商家。記者和在線客服溝通完具體(ti) 手機型號和需要定製的圖片,客服會(hui) 在很短時間內(nei) 生成手機效果圖,供消費者確認下單。
部分商家在消費者選好手機型號和手機殼材質後,還提供DIY小程序,供消費者自由上傳(chuan) 圖片、發揮藝術細胞。以一家月銷量超過7000單的店鋪為(wei) 例,供消費者選擇的手機殼材質就有夜光玻璃、黑磨砂軟殼等14種,售價(jia) 在18.8元至38元不等。消費者可以在小程序上選擇圖片、背景色、貼紙模板等,並有AI自動摳圖等工具作為(wei) 輔助。
手機殼品牌CASETiFY提供品牌原創設計和用戶個(ge) 性化定製兩(liang) 種。其官網上手機殼不僅(jin) 可以打印照片、名字,還能定製手機殼材質、重量等,並讓消費者邊挑選邊看效果圖,產(chan) 品銷往180多個(ge) 國家和地區,年均手機殼銷售超300萬(wan) 件。不過,記者看到,該品牌一款個(ge) 性化皮革腕帶手機殼,售價(jia) 為(wei) 135美元(約合人民幣870元)。
“消費者的喜好和流行趨勢也很難把握,這讓部分追求輕運營的商家選擇售賣定製化手機殼。”深圳華強北商家徐先生表示,一家網店專(zhuan) 門招設計師設計手機殼成本較高,且銷量不確定,不如把選擇權交給消費者,“來圖定製,買(mai) 家提供圖片,賣家加工圖片的話,至少能保證減少庫存。”
塑造領頭品牌仍需下功夫
記者注意到,手機殼這個(ge) 容量巨大且充滿機遇的賽道,不僅(jin) 吸引著無數小商家,同樣也被各大手機廠商所看重。魅族一款“黑化獨角獸(shou) ”磁吸手機殼售價(jia) 129元,蘋果液態矽膠手機殼售價(jia) 329元,華為(wei) P30 Pro限量版套裝因為(wei) 多了個(ge) 星鑽手機殼,售價(jia) 也高出400元。中國“手機殼第一股”傑美特公司,憑借華為(wei) 自有品牌配件認證授權,2021年實現營收7.15億(yi) 元。
投資機構也聞風而至。2021年6月,CASETiFY獲得C資本數千萬(wan) 美金A輪融資;2021年12月,“玩殼工廠”獲得小米、順為(wei) 資本數千萬(wan) 元A輪融資,這一細分市場出現了越來越多“專(zhuan) 業(ye) 型選手”。
但不可否認的是,目前國內(nei) 市場主流仍然是低價(jia) 手機殼。“國內(nei) 做手機殼的大部分還是小廠子,整個(ge) 市場終端的價(jia) 格不可能有國產(chan) 品牌在海外市場的定價(jia) 。”徐先生表示,目前國內(nei) 手機市場總體(ti) 出貨量非常可觀,一年3億(yi) 部手機,哪怕一個(ge) 手機殼隻賣10塊錢,也有30億(yi) 元市場份額,“這讓大部分商家仍選擇走量為(wei) 主,沒有打造品牌的意願。”
“手機殼行業(ye) 目前缺乏統一標準,市場上的手機殼質量參差不齊,差距懸殊。”一位業(ye) 內(nei) 人士表示,某種程度上,消費者不是不願意買(mai) 更貴的手機殼,而是不願意為(wei) 低品質的手機殼付更多錢。他表示,未來這門生意有著巨大想象空間,但想要獲得持續增長,需要品牌下功夫做好原創設計,加大版權保護意識,用真正優(you) 質原創的手機殼,撐起年輕人的消費升級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