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上海戰疫:一位台胞的誌願者服務日記

發布時間:2022-04-24 10:54: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抗擊新冠肺炎)上海戰疫:一位台胞的誌願者服務日記

  中新社上海4月23日電 題:上海戰疫:一位台胞的誌願者服務日記

  中新社記者 李佳佳

  3月19日,“誌願者服務的第3天,首次變身‘大白’為(wei) 群眾(zhong) 服務,身為(wei) 藥師,很開心台灣同胞也能幫得上忙。”

  4月13日,“台胞疫情防控誌願者服務日記第26天……晚上學校同仁請我過來一趟,第一時間直覺是不是漏發了東(dong) 西,沒想到是看起來跟吃起來都跟外賣一樣好的豬肉韭菜水餃,真的非常感謝大家對台灣同胞的照顧。”

  4月21日,“台胞疫情防控誌願者第35天……那段時間我不是在小區門口貨架前,就是在往貨架的路上,去找快遞包裹。……”

  4月23日淩晨1點,將最新一篇誌願者服務日記上傳(chuan) 網絡後,上海健康醫學院藥學院台灣教師崔立有才熄燈上床。

  崔立有所在的華建二街坊位於(yu) 上海徐匯區,這是一個(ge) 頗有點年代感的老社區。小區內(nei) 老年人多,樓棟也沒有電梯,於(yu) 是每次發放物資對誌願者都是不小的考驗,不過對崔立有來說卻是另一番體(ti) 驗,“大家都很有人情味,跟台北一樣”。

  兩(liang) 個(ge) 盒飯和一個(ge) 家庭

  中午時分,又到了誌願者領取盒飯的時間,崔立有通常會(hui) 選擇把中飯和晚飯一並領走,轉身他就來到另一個(ge) 樓棟。這裏住著一位年近90歲的老爺爺和他患有精神疾病的兒(er) 子,崔立有攢的這兩(liang) 個(ge) 盒飯就是二人的午餐。

  “這位90歲的老爺爺獨自照顧患有精神疾病的兒(er) 子,這對照護者本身就是很大的壓力,尤其現在又是疫情封控時期,家庭裏的兩(liang) 個(ge) 成員都處於(yu) 一個(ge) 高壓的狀態。”送盒飯之餘(yu) ,崔立有還會(hui) 將自己的囤貨勻出一些送給老人,這在疫情之下,尤其是疫情之初物資緊張的時候,帶給了老人家莫大的安慰。“我覺得,他家裏物資少的話,就會(hui) 缺乏安全感,我給他送便當,送物資,雖然沒法做到天天都來,但是他能感覺到還是有人在關(guan) 心自己,也不會(hui) 有那麽(me) 大壓力了。”

  不改對上海的印象

  在得知上海疫情之後,崔立有的朋友紛紛從(cong) 台灣發來問候,怕他物資不夠,詢問他做誌願者有沒有風險。

  “在上海做誌願者,不僅(jin) 有口罩,還有防護服、帽子、麵屏什麽(me) 都有,這裏的防疫物資裝備要好很多,其實很安全,每次朋友問我,我都會(hui) 和他們(men) 解釋清楚。”

  崔立有說自己並不會(hui) 因為(wei) 這一波疫情改變對上海的印象,反而因為(wei) 這段誌願者的經曆,讓他覺得上海是一個(ge) 很美好的地方。“我常說等到疫情結束,我們(men) 去吃飯。我現在真的欠了好多人的飯,90歲老爺爺的女兒(er) 要找我吃飯,說謝謝我在疫情期間照顧他爸爸;誌願者團隊要吃飯,因為(wei) 大家疫情期間一起奮戰,還有很多很多,其實大家真的都是很可愛的,人和人的相處要往好的方向去想。”

  崔立有選擇將這段難忘的疫情防控誌願者經曆寫(xie) 成日記,“因為(wei) 這是人的一生中一段難以磨滅的記憶,也是一個(ge) 時代的印記,我選擇把它記錄下來。”(完)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