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城市旅遊可以“換個玩法”

發布時間:2022-04-26 14:18:00來源: 工人日報

  據4月24日《揚州日報》報道,今年以來,因為(wei) 疫情防控需要,全國各大景區客流量下降嚴(yan) 重。無法異地出遊,本地情況如何?近期江蘇揚州的一項“本地人遊本地”的調查顯示:67%的被訪者今年以來沒有去過本地封閉式景區。“外地遊客來不了,本地市民不願去”,這是很多景區麵臨(lin) 的困境。

  疫情之下,難以異地遊,但開展本地遊,條件還是具備的、需求還是存在的。最美煙花三月天,人們(men) 在朋友圈爭(zheng) 曬美景,上演一場又一場浪漫的“雲(yun) 旅遊”,同時期待疫情結束後“來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

  近年來,人們(men) 越來越追求讓旅遊成為(wei) 一種常態化生活方式,這也是全域旅遊的應有之義(yi) 。受疫情影響,旅遊意願已經從(cong) 長時間、遠距離轉向高頻次、短距離,以本地遊為(wei) 代表的“近出行、淺需求、低消費”成為(wei) 新的風向標之一。

  然而,旅遊業(ye) 觀念的轉變似乎還未跟上這個(ge) 節奏——傳(chuan) 統旅遊習(xi) 慣以外地遊客、外地景區、節假日為(wei) 主,在群體(ti) 上,外地人才叫遊客,本地人隻叫市民;在空間上,去外地才叫旅遊,在本地隻叫閑逛;在時間上,平時不著急遊,假日裏不亦樂(le) 乎……

  疫情之下,行業(ye) 發展想打破窘況就要轉換思路。傳(chuan) 統旅遊由於(yu) “起步價(jia) ”較高,很多人一年難得幾回遊,而門票依賴、外客依賴、節假日依賴,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旅遊體(ti) 驗。旅遊業(ye) 不應該把自己圈定在一個(ge) 模式裏,或者說要勇於(yu) 走出舒適區,轉變傳(chuan) 統的旅遊觀念,以消費者視角審視旅遊資源開發、項目建設和產(chan) 業(ye) 創新,探索、嚐試全要素、全行業(ye) 、全過程、全時空、全領域發展模式。

  同時,旅遊業(ye) 發展必須緊扣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調查顯示,市民之所以不願意逛本地景區,主要是認為(wei) “去過好多次,再去沒意思”“逛身邊景區,缺少新鮮感”。因此,相關(guan) 行業(ye) 應該堅持問題導向,針對發展性需求,作出創造性轉變,圍繞旅遊生活化、常態化、休閑化,推出更多微度假、輕旅遊、泛休閑,推動旅遊與(yu) 科技、美食、運動等全麵融合。比如近期,以人文、藝術、行走為(wei) 特點的新興(xing) 旅遊方式“城市漫走”正在走紅,參與(yu) 者有計劃地行走在一條獨特的路線上,從(cong) 曆史、人文等各方麵,感受一座城市鮮活的生命力。

  其實不少人對於(yu) 自己所在的城市並不十分了解,很多城市都有著豐(feng) 富的旅遊資源,找到“金手指”,點石成金,串珠成鏈,解鎖更多適應現代人需求的新玩法,就能讓市民在家門口擁有“詩和遠方”。

  遊客已經換了玩法,城市旅遊不妨也換個(ge) 活法。疫情的到來,把旅遊業(ye) 一些固有問題充分暴露,是到了下決(jue) 心改變的時候了。進而言之,換個(ge) 姿勢發展,爭(zheng) 取更多“本地人遊本地”,不隻是針對疫情的應急之舉(ju) ,也是尋求戰略性轉變、發展的一種探索,而最終是為(wei) 了實現旅遊市場繁榮發展和人民享受美好生活的雙贏。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