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廣大黨員幹部積極投身抗疫一線 凝聚強大合力
上海市廣大黨(dang) 員幹部積極投身抗疫一線 發揮組織優(you) 勢 凝聚強大合力(黨(dang) 旗在基層一線高高飄揚)
上海本輪疫情發生以來,上海以黨(dang) 建引領社會(hui) 動員,全市廣大黨(dang) 員幹部亮身份、見行動,以毫不退縮的戰鬥姿態,衝(chong) 在抗疫的第一線。據統計,目前通過上海的“智慧黨(dang) 建”平台向社區報到的黨(dang) 員達72萬(wan) 餘(yu) 名,31.3萬(wan) 名封控在社區的在職黨(dang) 員第一時間編入相關(guan) 工作組,參加社區核酸采樣、物資配送、就醫配藥、人員轉運等各項工作。
一個(ge) 支部一座堡壘,一個(ge) 黨(dang) 員一麵旗幟。哪裏有急難險重任務,哪裏就有黨(dang) 員的擔當、就有組織的力量。充分發揮黨(dang) 的組織優(you) 勢,凝聚強大合力,就“一定能夠打贏大上海保衛戰”。
——編 者
下沉幹部:
“群眾(zhong) 肯定就是最好褒獎”
“這是一場與(yu) 病毒爭(zheng) 分奪秒的‘賽跑’”“對海量數據要仔仔細細、認認真真匯總整合,確保不出錯”“在24小時輪班值守的過程中,過了多少個(ge) 白天與(yu) 黑夜都記不清了”……這些抗疫一線的真實感受,來自下沉支援上海市黃浦區疾控中心參與(yu) 流調工作的突擊隊員們(men) 。
流調中陽性病例的數據統計匯總、篩查分析等工作非常辛苦繁瑣,下沉在那裏的突擊隊員們(men) 日均工作10小時以上,遇到突擊任務時甚至連續工作22小時以上。截至4月底,他們(men) 已對11540餘(yu) 名核酸異常病例進行流調,處理3.5萬(wan) 通流調電話,提交5000餘(yu) 次公安協查,錄入分析19萬(wan) 條次疑似陽性病例相關(guan) 數據,為(wei) 精準高效開展流調工作貢獻了力量。
一個(ge) 多月來,來自上海市紀委監委、市委組織部、市人社局等10餘(yu) 家市級機關(guan) 的200多名黨(dang) 團員組成突擊隊,分批下沉支援黃浦區抗疫一線,堅守在黃浦區的疾控中心流調工作、社區核酸掃碼工作等崗位上。
要打贏這場疫情防控攻堅戰,保證核酸篩查的“應采盡采”至關(guan) 重要。突擊隊員們(men) 克服困難,自4月21日起連續10餘(yu) 天支援黃浦區核酸檢測大麵積篩查工作,分赴多個(ge) 街道協助醫護人員掃碼、分裝核酸樣本,日均掃碼1.8萬(wan) 人次以上,並與(yu) 社區幹部一起做好安撫解釋等工作。
“記得在海潮新村的那一天,由於(yu) 小區居民數量多,穿著防護服站了將近8個(ge) 小時,返回駐地途中雙腳已明顯不聽使喚。”上海市紀委監委幹部吳培凱說,常常是前一刻還在了解當天核酸檢測流程、檢查防護服是否穿著規範,轉過頭就得馬不停蹄與(yu) 江蘇、浙江、安徽、雲(yun) 南等外省援滬醫療人員兩(liang) 人一組,前往相應點位開展核酸篩查。
黃浦區屬於(yu) 老城區,老齡化程度較高。前些天,一位小區的樓組長找到正在小區幫居民測核酸的上海市委組織部下沉幹部沈鐸:“能上門幫一位孕婦和幾個(ge) 行動不便的高齡老人做核酸檢測嗎?”像這樣的求助,沈鐸已不是第一次遇到。沈鐸很清楚,那棟樓之前有過陽性病例,上門可能有一定風險。但征得醫生同意後,他二話沒說就帶著相關(guan) 檢測工具跟樓組長上了樓。
吳培凱說,當聽到居民們(men) 一聲聲親(qin) 切質樸的“謝謝”“你們(men) 辛苦了”“你們(men) 太不容易了”時,感覺工作再苦再累也值得,“群眾(zhong) 肯定就是對我們(men) 工作的最好褒獎”。
基層幹部:
“我就是第一責任人”
“嘀嘀……”5月2日上午10點半左右,伴隨著幾聲清脆的喇叭聲,一輛車頭懸掛紅色條幅的保供卡車緩緩地停靠在上海市徐匯區田林街道田林十二村小區東(dong) 門外的馬路邊,車裏滿載著政府免費配發的袋裝大米。
車輛剛停穩,穿著白色防護服的田林十二村居民區黨(dang) 總支書(shu) 記趙國慶就帶著社區誌願者“小藍”們(men) 迎了上來,卸貨之後又推著車挨家挨戶發放。不到兩(liang) 個(ge) 小時,10.3噸大米就全部發放完畢,而趙國慶和“小藍”們(men) 也已累得氣喘籲籲。
趙國慶今年65歲,14年來通過細致周到的社區服務,他成了居民眼裏的“老娘舅”,大家有難處常找他幫忙。眼下,趙國慶更是忙得不可開交——作為(wei) 建於(yu) 上世紀80年代的老舊小區,田林十二村裏老年人多,疫情防控和物資保障壓力都非常大。
記者在他辦公室采訪時,電話鈴聲不斷響起。“最多的時候,一天要接100多個(ge) 居民打來的求助電話。”趙國慶說,有家裏缺油少米請他幫忙解決(jue) 的,有請求誌願者幫忙送快遞上門的,有請求社區工作人員幫忙取藥的,有獨居老人子女打電話來希望居委會(hui) 給老人送餐的……由於(yu) 居民的需求多、事情雜,為(wei) 了不遺漏,趙國慶專(zhuan) 門準備了一個(ge) 居民來電記錄本,將大家的訴求一一記錄下來,然後再協調社區幹部和誌願者,將問題逐一解決(jue) 。
作為(wei) 一名居民區黨(dang) 總支書(shu) 記,這一個(ge) 多月時間裏,趙國慶沒有回過一次家,吃住全在辦公室解決(jue) ,每天早上5點半就起床工作,通常要忙到淩晨才能睡覺。
120急救車來小區轉運陽性人員時,盡管存在感染的風險,但趙國慶總是親(qin) 自出馬,現場協調各項工作;小區團購物資到了,分發物資人手緊張,趙國慶總是親(qin) 力親(qin) 為(wei) 。“作為(wei) 居民區黨(dang) 總支書(shu) 記,我就是第一責任人,任何環節出了錯,我都有責任,這是不能逃避的。”趙國慶說。
有一次,小區晚上做核酸檢測,由於(yu) 通知沒到位,很多沒來得及做核酸的居民有情緒。趙國慶第一時間站出來,拿起擴音喇叭大聲地跟居民道歉:“是我們(men) 居委會(hui) 工作出了錯,我現在給大家承認錯誤,以後一定改正。”說完給居民們(men) 鞠了一躬,看著老書(shu) 記這麽(me) 誠懇地道歉,居民的氣消了大半。
如今,田林十二村的一線隊伍“兵強馬壯”,疫情防控工作機製也不斷理順。“我們(men) 充分發揮黨(dang) 建引領作用,凝聚各方力量,共同參與(yu) 到抗疫中來。”趙國慶說,田林十二村成立了臨(lin) 時黨(dang) 支部,居委會(hui) 、業(ye) 委會(hui) 和物業(ye) 負責人都加入其中。趙國慶還發動139名在職黨(dang) 員加入誌願者隊伍,並設立了運輸黨(dang) 小組、信息反饋與(yu) 服務黨(dang) 小組等5個(ge) 黨(dang) 小組。
“這次疫情對黨(dang) 員幹部是一次大考,我是黨(dang) 在基層一線的書(shu) 記,要帶好頭、站好崗。”趙國慶說。
黨(dang) 員誌願者:
“黨(dang) 員就該聞令而動”
“哪裏需要,就去哪裏。”中國船舶集團所屬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誌願服務隊青年黨(dang) 員、采購部業(ye) 務主管劉介陶說。4月17日入駐上海浦東(dong) 新區三林鎮三林新村四居以來,從(cong) 保供物資的清點、發放到核酸檢測掃碼登記,從(cong) 維護小區秩序、收集生活垃圾到為(wei) 居民配藥、送藥,隻要是能幹的,他一樣沒落下。
4月16日,中國船舶集團黨(dang) 組從(cong) 上海市委組織部獲悉,急需500名誌願者增援浦東(dong) 新區,充實基層抗疫力量。了解相關(guan) 單位情況後,中國船舶集團黨(dang) 組立即部署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承擔此次增援任務。
“短短一夜間,就有1000多名黨(dang) 員職工報名擔任誌願者。考慮到很多人分散在市內(nei) 不同社區,不方便迅速集結,我們(men) 決(jue) 定主要由住在集體(ti) 宿舍的職工承擔這次任務。”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黨(dang) 委書(shu) 記、董事長王琦介紹,不到一天時間,500人的誌願服務隊組建完畢,“我們(men) 迅速成立了誌願服務隊臨(lin) 時黨(dang) 支部,支部委員均為(wei) 經驗豐(feng) 富的管理骨幹,負責社區對接、廠區對接、應急處突、心理疏導以及防疫物資調配等工作。”
按照原計劃,這支誌願服務隊被安排支援三林鎮和祝橋鎮。可是4月17日下午,大巴車正準備出發時,突然接到通知要調撥其中100人支援疫情較重的北蔡鎮。“我們(men) 迅速反應,重新部署,大巴車調轉車頭,開往北蔡鎮。”在王琦看來,疫情就是命令,防疫就是責任,黨(dang) 員就該聞令而動,黨(dang) 組織就該挺在前麵。
“保護上海這個(ge) 大家園是我們(men) 每個(ge) 人的責任,黨(dang) 員更要帶頭踐行這一責任!”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誌願服務隊臨(lin) 時黨(dang) 支部委員洪剛說,進駐祝橋鎮星光村以來,他的主要任務是在陽性感染者轉移48小時後對其居住的房屋進行消殺,以及在主要道路巡邏、值守等。遇上夜班,洪剛得從(cong) 夜裏11點值班到第二天早晨7點。即便到了換班時間,他也經常下不了班,多幹兩(liang) 三個(ge) 小時是“家常便飯”。
星光村房屋分布不規整,小路、岔路多,地形複雜。“最初幾天,有的村民不理解防疫政策的必要性,想通過這些小路去外麵。我們(men) 及時勸阻,宣講相關(guan) 政策,同時派誌願者幫他們(men) 搬運、傳(chuan) 遞物資。”洪剛說,見誌願者態度誠懇、任勞任怨,村民們(men) 漸漸願意聽從(cong) 指引,“後來,每當走在巡查路上,居民還會(hui) 對我說‘謝謝’‘辛苦了’,這是對我們(men) 工作最好的肯定。”
“你們(men) 是平凡的英雄。你們(men) 用勇敢、堅守、責任、擔當繪就了眾(zhong) 誌成城、齊心抗疫的動人畫卷!”北蔡鎮五星村村委會(hui) 發給誌願服務隊的感謝信中說。
本報記者 張 璁 王偉(wei) 健 史一棋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