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每一個奮鬥的你】新疆塔城“綠色騎手”的“溫情傳遞”
編者按:
每一個(ge) 努力生活的中國人,都是最美的奮鬥者。也正是因為(wei) 億(yi) 萬(wan) 奮鬥者,才有了今日之中國。十年,致敬每一個(ge) 奮鬥的你。讓我們(men) 一起,踔厲奮發新時代,篤行不怠向未來。
中新網烏(wu) 魯木齊5月10日電(陶拴科 繆文琴)每天早晨,一道道綠色的身影穿梭在新疆塔城市的大街小巷,他們(men) 爭(zheng) 分奪秒地派送報紙、郵件和包裹。十多年如一日,無論烈日當頭,還是狂風暴雨,常年奔波在大街小巷的綠色騎手常亞(ya) 齋,每天都按時將溫馨喜悅送到每個(ge) 客戶手中,常亞(ya) 齋們(men) 也被稱為(wei) “快樂(le) 信使”和溫情的傳(chuan) 遞者。
常亞(ya) 齋是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塔城地區分公司寄遞事業(ye) 部市場部員工。十多年來,他騎壞了4輛自行車,2輛摩托車,每天平均行程達20多公裏,行駛裏程63萬(wan) 餘(yu) 公裏,投遞函件50餘(yu) 萬(wan) 件,報刊70萬(wan) 餘(yu) 份。今年他獲得了2022年“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2007年,24歲的常亞(ya) 齋被招聘到新疆塔城地區郵政部門工作,成為(wei) 基層一名投遞員,送報紙、信件、印刷品等。初到崗時,由於(yu) 對工作流程比較生疏的常亞(ya) 齋,對每一個(ge) 環節都不太熟悉,分揀動作慢。“有時候常常加班,為(wei) 了這份來之不易的工作,我每天想的就是不要錯分或者漏分,一定要仔細再仔細,把所有細分工作做完後再回家。”
常亞(ya) 齋負責塔城市城區的外送工作,因此他對信件和報紙就格外的重視,他說:“城區的單位多,報刊時效性很強,所以拿到報紙的第一時間,我都趕忙派送出去。”
最初,每天清晨常亞(ya) 齋騎著一輛自行車,馱著一左一右的兩(liang) 個(ge) 大郵袋就開始出發了。“令我最難忘的是,有一次出門遇上大雨,害怕報紙、信件淋濕了,我就脫下外衣搭在上麵,護著郵袋,這個(ge) 畫麵不知道被誰拍著了,後來同事轉發給我,我也被自己感動了。”他笑著說道。
從(cong) 業(ye) 至今,最令他記憶猶新的就是每年畢業(ye) 季時,要給每家每戶送錄取通知書(shu) 。“每到高考畢業(ye) 季,我們(men) 都會(hui) 接到投遞錄取通知書(shu) 的任務,拿著一份份錄取通知書(shu) ,再送到家長的手中,我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感覺,也伴隨著一種莫名的激動和幸福感會(hui) 湧上心頭。”
一年四季,風雨無阻,在城市每個(ge) 角落都留下了常亞(ya) 齋匆匆忙忙的身影。他回憶道:“尤其是每年冬季,在新疆北部的城市都會(hui) 有漫長而又寒冷的幾個(ge) 月,這個(ge) 時間對我們(men) 這種郵遞員來說是比較‘受罪’的,但是為(wei) 了能夠安全投遞完所有信件和印刷品,我們(men) 都能忍著。有時候路麵結冰,騎著自行車一不小心就會(hui) 摔跤,要是遇到剛下完大雪,就要在雪中推著自行車走。”
常亞(ya) 齋從(cong) 最初的自行車、摩托車到電動三輪小貨車,15年的青春見證了快遞行業(ye) 翻天覆地的變遷,經曆了郵政從(cong) 信件到物流的變化,見證了郵政行業(ye) 從(cong) 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向現代郵政業(ye) 的轉型。
常亞(ya) 齋告訴記者,從(cong) 工作至今,除了負責片區居民的物件投遞工作,還成了居民們(men) 無話不說的老朋友,“有時候幫助大家交個(ge) 電話費、煤氣費、捎點東(dong) 西都是常事。”常亞(ya) 齋說起話來總是笑嗬嗬的,但是對待工作卻是十分嚴(yan) 謹,始終保持著激情與(yu) 熱愛,多次被單位評為(wei) “優(you) 秀員工”。(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