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鍾表行的光陰故事:祖孫三代在這裏“修補時光”

發布時間:2022-05-16 11:13:00來源: 廣州日報

  番禺日東(dong) 鍾表行的光陰故事 一家祖孫三代在這裏“修補時光”

  滴答滴答……時鍾走動,是生命的節律。隨著科技社會(hui) 的發展,鍾表修複這個(ge) 行業(ye) 日漸式微,鍾表修複師也越來越少,但總有一些較真念舊的人,他們(men) 一生與(yu) 鍾表為(wei) 伴,陪伴時光、修補“時光”。

  在廣州市番禺市橋光明南路,有一家不起眼的鍾表店。它陪伴了街坊數十年,見證了行業(ye) 興(xing) 衰,傳(chuan) 承至今。近日,記者探訪這家名為(wei) “日東(dong) ”的鍾表行,了解數代人傳(chuan) 承,執著用匠心修補舊“時光”的故事。

  第一代:30歲榮升“師傅”,沒想過要轉行

  日東(dong) 鍾表行,位於(yu) 光明南路122號,店麵不大,隻有10多平方米,兩(liang) 邊牆上、玻璃展櫃裏擺放著琳琅滿目的時鍾和手表。店內(nei) 安置著一張老舊的修理工作台,桌上夾著一盞台燈、散落著零零碎碎的手表零件以及一堆修表工具。與(yu) 這家小店一樣有年代感的是它的掌門人——羅日東(dong) 。

  羅日東(dong) ,現年83歲,20世紀50年代末,他跟隨父親(qin) 一並進入集體(ti) 開辦的鍾表社工作。剛入鍾表社時,羅日東(dong) 每月隻能拿30元的初級工資。但沒過幾年,青出於(yu) 藍的他,技藝就超過了帶他入行的父親(qin) ,30多歲便榮升成為(wei) 鍾表社裏的師傅,享受一級工資待遇,每月能拿到70多元。

  20世紀80年代,當時的集體(ti) 鍾表社體(ti) 製改革,國家允許個(ge) 體(ti) 經濟發展,大多數的鍾表師傅都離開了鍾表社。“我53歲從(cong) 鍾表社出來後,沒想過轉行,1989年我就在這裏買(mai) 下了這間鋪麵,開了鍾表店。”羅日東(dong) 說。

  1992年,“日東(dong) 鍾表行”正式開張營業(ye) ,當時戴表的人多了,修表匠的生意自然變得紅火起來。“不要小看這個(ge) 小小店麵,最紅火的時候我們(men) 還聘請了3位銷售員幫忙。他們(men) 在店前賣手表,我和兒(er) 子就在維修台上忙個(ge) 不停。”回想當年,羅日東(dong) 眉開眼笑。

  第二代:戴著這塊表,時刻提醒我“有耐性”

  在兒(er) 子羅國峰的記憶裏,爸爸一直以來都很講究穿著,平時就喜歡穿白襯衣、西褲,就算現在年紀大了,也非常講究穿著整潔、大方得體(ti) 。“手表一直是時代精致生活的代表,注重衣著打扮是對這個(ge) 行業(ye) 的尊重,做人做事都要‘企企理理’的嘛。”羅日東(dong) 說。

  羅日東(dong) 現已退居二線,鍾表行已全部交托給兒(er) 子羅國峰。“我自小就跟著爸爸修鍾表,他雖然認為(wei) 我可以出師,但因為(wei) 年代不同,今時今日的手表行業(ye) 也出現了很多新的產(chan) 品,需要新的維修技術,這就需要在日常多學習(xi) 增加知識,來麵對行業(ye) 發展。”羅國峰說。

  “爸爸是一個(ge) 和藹隨和的人,脾氣非常好。也因為(wei) 爸爸的好脾氣和誠信經營,多年來積攥了很多熟客。鍾表行業(ye) 雖然不如十多年前這麽(me) 景氣,但我們(men) 一直有著一群十分龐大的老顧客、回頭客,這些熟客為(wei) 我們(men) 帶來了穩定的業(ye) 務量,讓我們(men) 能繼續發展下去。”兒(er) 子羅國峰說。

  羅國峰手腕上戴著一塊上世紀70年代出廠的某品牌機械表,是羅日東(dong) 在80年代時從(cong) 一位華僑(qiao) 手上買(mai) 來的二手表,特地送給兒(er) 子羅國峰的。“從(cong) 小跟著爸爸學修理,學到的不單單是技術,還有很多做人的道理:誠信、溫和、有耐性。這是爸爸傳(chuan) 承給我最寶貴的財富,戴著這塊表,就好像時刻提醒我,記住爸爸對我的諄諄教導。”羅國峰說。

  第三代:“好好傳(chuan) 承爺爺和爸爸的技術”

  今年22歲的羅卓麟是羅國峰的兒(er) 子,高職畢業(ye) 後回到店裏工作,未來將是日東(dong) 鍾表行的新一代傳(chuan) 人。羅卓麟從(cong) 小就跟著爺爺和爸爸學習(xi) 修表,經常是一放學就到店裏幫忙,耳濡目染,也對修理鍾表這一行產(chan) 生了興(xing) 趣。

  “手表始終都有人戴的,而且爺爺和爸爸都是從(cong) 事這個(ge) 行業(ye) 的,作為(wei) 後生一代應該傳(chuan) 承好他們(men) 的技術。”羅卓麟說。

  “希望後輩、子孫多點耐心和心思,將鍾表行業(ye) 做好,這是我最大的希望了。”羅日東(dong) 感慨道,自己這一輩子,特別滿足,“這是因為(wei) 一生隻做了一件事,那就是做鍾表匠!無關(guan) 乎掙錢多少,鍾表修複已如一位知心老友一樣,彼此懂得。”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ti) 記者肖桂來 通訊員馮(feng) 潔芯、劉瑞媚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