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確保“應考盡考” 不辜負十年寒窗努力
距離今年高考還有半個(ge) 多月的時間,對考生而言,這已經是最後的衝(chong) 刺階段。最近,北京等地提出,要著力做好疫情防控、考試安全兩(liang) 方麵工作,做到“應考盡考”“一個(ge) 不落”,確保高考、中考等考試招生工作圓滿順利完成。在宣布中高考延期的上海,也提出專(zhuan) 設應急考點、集中隔離考點方案,為(wei) 高考和中考“保駕護航”。我們(men) 實施科學防疫,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對群眾(zhong) 生產(chan) 生活的影響,“應考盡考”則是“最低限度”的體(ti) 現。
高考和中考關(guan) 係千家萬(wan) 戶切身利益,影響萬(wan) 千學子的人生。不管在什麽(me) 時候,紮實做好中高考工作,確保考生“應考盡考”,都是一道必答題。由於(yu) 新冠肺炎疫情來勢洶洶,2020年全國高考推遲一個(ge) 月,其目的正是確保每個(ge) 考生平平安安、順順利利參加考試。如今,我們(men) 積累了不少疫情防控的經驗,有能力實施充分預案、作出精心安排,沒有任何外部理由阻礙考生參加考試。
誠然,當前流行的奧密克戎毒株傳(chuan) 播力和隱匿性更強。為(wei) 此,各地紛紛收緊防疫要求。例如,嚴(yan) 格限製不必要的跨地域人員流動。但是,無論從(cong) 哪一個(ge) 層麵衡量,中高考都是必要而迫切的。對於(yu) 滯留在參加考試地點以外的考生,更要備加關(guan) 切,為(wei) 他們(men) 提供行程便利。
5月18日,教育部發布《2022年高考防疫溫馨提示》,要求當前仍滯留在外省的考生,應及時向考點所在地考試機構如實報告自身健康情況、相關(guan) 返程安排等信息,提前14天返回考點所在省(區、市)。教育部門已經為(wei) 此類考生如何考試出台指導方針,屬地政府和疫情防控管理機構也要積極響應。一些地方雖然在實施“靜態管理”等措施,但仍應避免對考生“一刀切”。扣掉14天健康監測,留給高考生返回考點的時間已經不多,容不得再多耽誤。
保證“應考盡考”,不隻是教育部門的工作。非常之時,應有非常之法。考生返回考點所在地區,如何購買(mai) 車票,如何抵達車站,到達目的地以後如何實施健康監測,這些細節都需要精心設計、充分告知。最後階段,讓考生集中精力準備考試才是最大的事。有關(guan) 部門應當提前布局,消除縈繞在考生心頭的不確定感。免去考生為(wei) 參加考試而產(chan) 生的煩憂,是確保考試公平的必要之舉(ju) 。
當然,多數考生還是在平日生活的地方參加中高考。盡管他們(men) 目前不用擔心如何到達考點所在地,但仍然可能出現“最後一公裏”障礙,在臨(lin) 近考試的時刻困擾考生。疫情形勢瞬息萬(wan) 變,盡管讓每個(ge) 考生健康參加考試是所有人的美好願望,但如果出現考生感染、密接的情況,依然需要從(cong) 容積極應對,而不是隨意剝奪考生的考試權利。
在過去兩(liang) 年的中高考中,為(wei) 感染和密接的考生設置“病房考場”“隔離考場”成為(wei) 慣例。疫情對考生身體(ti) 健康的影響終究是短時的,並不構成不適宜升學的理由。如果因為(wei) 他們(men) 感染甚至僅(jin) 僅(jin) 是密接而限製考生參加考試,不僅(jin) 意味著至少一年青春時光的消耗,更可能喪(sang) 失很多原本可以輕易取得的機會(hui) 。疫情防控處於(yu)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的關(guan) 鍵期,人們(men) 期盼實實在在的溫暖,對考生來說,就是順利參加考試、不辜負“十年寒窗”的努力。
中高考關(guan) 乎全社會(hui) 對教育公平的感受。沒有“應考盡考”的考試製度,就沒有公平的教育,就沒有公平的發展權。讓每一個(ge) 考生不因外力影響而失去考試機會(hui) ,是最基本的社會(hui) 價(jia) 值認同和底線。
王鍾的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