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力電池回收利用水平持續提升
生產(chan) 者責任延伸製度逐漸落地,一批關(guan) 鍵技術實現突破
動力電池回收利用水平持續提升(支持新能源汽車加快發展·廢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調查③)
本報記者 王 政
核心閱讀
當前,不少車企落實生產(chan) 者責任延伸製度,開展動力電池回收利用業(ye) 務,取得了一些積極成果。但由於(yu) 電池數量總體(ti) 較少,回收利用產(chan) 業(ye) 仍處於(yu) 發展初期。為(wei) 應對即將到來的廢舊動力電池回收高峰期,要加強技術創新,突破技術瓶頸,推進動力電池回收利用工作取得新成效。
走進位於(yu) 廣東(dong) 省廣州市番禺區化龍鎮的廣汽商貿再生資源利用有限公司,兩(liang) 台叉車在庫房之間往來穿梭。“這兩(liang) 台叉車搭載了廣汽研究院研發測試的梯次利用電池。”公司總經理閆良波說,2019年廣汽集團正式開展電池回收利用業(ye) 務,已逐步構建起廢舊動力電池的溯源、檢測、梯次利用、拆解、重組等工程能力。
提到廢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生產(chan) 者責任延伸製度是一個(ge) 繞不開的高頻詞。那麽(me) ,什麽(me) 是生產(chan) 者責任延伸製度?生產(chan) 者在回收利用產(chan) 業(ye) 鏈中應當承擔怎樣的責任?又存在哪些挑戰?
車企探索動力電池利用新模式,構建循環生態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ti) 廢物汙染環境防治法》,國家建立電器電子、鉛蓄電池、車用動力電池等產(chan) 品的生產(chan) 者責任延伸製度。這意味著汽車生產(chan) 企業(ye) 應按照規定以自建或者委托等方式建立與(yu) 產(chan) 品銷售量相匹配的廢舊動力電池回收體(ti) 係。
與(yu) 廣汽集團一樣,搭載梯次利用電池的叉車,如今也在華晨寶馬沈陽工廠進行著測試。“2017年,寶馬便已在中國建立專(zhuan) 門的團隊負責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相關(guan) 業(ye) 務。通過深化與(yu) 專(zhuan) 業(ye) 的電池運輸和回收企業(ye) 合作,寶馬建立了經銷商廢舊動力電池回收管理流程。”寶馬中國有關(guan) 負責人介紹。
持續探索生產(chan) 者責任延伸製度落地的還有上汽集團。2018年,上汽集團與(yu) 寧德時代合作,探討共同推進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再利用,聯手打造完整的新能源產(chan) 業(ye) 鏈閉環。
此外,由北汽新能源發起成立的藍穀智慧(北京)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通過“自建+共享”方式,已初步搭建起覆蓋全國的動力電池回收服務體(ti) 係。
3月22日,廣汽集團在落實生產(chan) 者責任延伸製度上也更進一步。集團宣布設立廣汽能源生態科技有限公司,投資49.6億(yi) 元,用以構建充換儲(chu) 能源補給生態和電池循環利用生態,搭建“車—站—網”協同互動的智慧充換電服務技術及產(chan) 品開發應用。廣汽集團總經理馮(feng) 興(xing) 亞(ya) 說,落實生產(chan) 者責任延伸製度,既是國家法律和政策的明確要求,更是汽車企業(ye) 的難得機遇。
廢舊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量低於(yu) 預期
如今,不少車企都建立了較為(wei) 完善的經銷商廢舊動力電池回收管理流程。不過,在新能源汽車品牌4S店,用戶難以找到廢舊動力電池回收的專(zhuan) 屬區域。記者谘詢了幾家新能源車企銷售經理,得到的答複都是4S店裏沒有動力電池回收業(ye) 務。
“國家明確實施生產(chan) 者責任延伸製度後,企業(ye) 非常重視,隻是廢舊動力電池量低於(yu) 預期。”一家大型汽車企業(ye) 總工程師說。
“據行業(ye) 早期預測,自新能源汽車開始推廣應用至2020年底,其間我國廢舊動力電池累計可達20萬(wan) 噸。但是從(cong) 實際情況來看,廢舊量明顯低於(yu) 行業(ye) 預期。”中汽數據有限公司生態業(ye) 務部部長徐樹傑說。
原因有兩(liang) 點。一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用戶出行有所減少,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的維修、損耗相對下降。二是部分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雖然容量明顯衰減,但是因為(wei) 置換差價(jia) 大、報廢損失更大等原因,不少私家車主要麽(me) 繼續使用,要麽(me) 選擇在二手車市場賣掉。
“在上述因素影響下,廢舊動力電池量低於(yu) 預期。目前的廢舊動力電池主要來自早期投入市場的電動公交、出租車、租賃汽車、環衛專(zhuan) 用車等集團用戶運營車輛,數量有限。”徐樹傑說,目前回收市場上仍以消費類電子產(chan) 品、電動工具的報廢電池等為(wei) 主。
湖南省工信廳的一組統計數據,為(wei) 上述觀點提供了佐證——截至2021年底,湖南省累計回收拆解報廢新能源汽車僅(jin) 334輛,回收車上廢舊電池達147.4噸。
不過,2021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快速增長,動力電池裝機量也隨之快速提升。工信部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動力鋰離子電池產(chan) 量220吉瓦時,同比增長165%。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明高預測,到2025年中國市場動力電池裝車將在600吉瓦時左右,2030年將達到1500—2000吉瓦時。
加大技術創新,應對即將到來的廢舊電池大幅增長
如果說生產(chan) 者責任延伸製度的落地,是為(wei) 廢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產(chan) 業(ye) 找到了“主心骨”和“定盤星”,那麽(me) 大力推動技術創新,持續提升技術水平,則是行業(ye) 可持續發展的“推進器”和“動力源”。
“我國動力電池回收利用工作取得了積極成效,但目前廢舊電池數量總體(ti) 較少,回收利用產(chan) 業(ye) 仍處於(yu) 發展初期。為(wei) 應對即將到來的廢舊電池大幅增長,除了增強製度約束力、加大激勵政策支持,還要在技術創新上下功夫。”中汽數據中心總經理馮(feng) 屹說,建議有關(guan) 部門進一步加大科研支持力度,重點支持廢舊動力電池殘值狀態評估、快速無損檢測、分選重組、精細化智能化拆解等關(guan) 鍵技術及裝備攻關(guan) ,持續提升行業(ye) 技術水平。
“湖南依托創新資源優(you) 勢,積極組織試點單位開展產(chan) 學研聯合攻關(guan) ,取得了一批創新成果。”湖南省工信廳副廳長張治平說,2019年以來,各試點單位共申請專(zhuan) 利331項,參與(yu) 製定國家標準9項、行業(ye) 標準4項。帶電破碎、電解液低溫揮發、濕法剝離銅鋁高效回收等8項具有自主知識產(chan) 權的關(guan) 鍵技術已經開始產(chan) 業(ye) 化。
——湖南江冶機電牽頭研發了廢舊動力電池成套處理技術,形成了萬(wan) 噸級拆解破碎成套裝備研發與(yu) 製造能力,並在株冶集團、凱地眾(zhong) 能、山西岷科等一批再生利用企業(ye) 實現推廣應用。
——寧德時代控股子公司廣東(dong) 邦普循環通過獨創的定向循環技術,使電池產(chan) 品核心金屬材料總回收率達到99.3%以上。截至2021年底,邦普循環已參與(yu) 製修訂廢舊電池回收、電池材料等相關(guan) 標準204項,申請專(zhuan) 利930件。
“近年來,廢舊動力電池無損檢測、材料高值化利用等一批動力電池綜合利用關(guan) 鍵技術實現了突破,推廣了一批先進適用技術裝備。”工信部運行監測協調局局長羅俊傑表示,下一步要加強技術創新,突破廢舊動力電池一致性、自動化拆解等技術瓶頸,推進動力電池回收利用工作取得新成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