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記大國重器“最強大腦”設計師陳際瑋:航天科研及格線就是100分

發布時間:2022-06-09 14:41: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6月9日電 題:記大國重器“最強大腦”設計師陳際瑋:航天科研及格線就是100分

  記者 李純

  “從(cong) 事控製係統研製,就好比是為(wei) 大國重器設計‘最強大腦’。”描述起自己的工作,陳際瑋說:“飛行器從(cong) 離開地麵到再次回到地麵,整個(ge) 過程中所有飛行軌跡、所有動作姿態都由我們(men) 來設計。”

  4歲上學、15歲上大學、22歲研究生畢業(ye) ,陳際瑋的學生時代始終是“少年班”,身邊的同學總比他大兩(liang) 三歲。小時候最愛看的是一本名為(wei) 《兵器》的科普雜誌,各式各樣的裝備彩圖令人眼花繚亂(luan) ,但最讓他感興(xing) 趣“甚至是癡迷”的是航天裝備板塊的內(nei) 容。

  “深邃的宇宙藍總是能激起我求知探索的欲望。”2003年中國第一艘載人飛船神舟五號發射升空,也讓奮進航天的種子在陳際瑋心中紮了根。2012年從(cong)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畢業(ye) 後,他進入中國航天科工集團航天三江17所,不到30歲就被聘為(wei) 總師助理,並取得了高級工程師資格。

  入行10年,陳際瑋致力於(yu) 提升“最強大腦”的感知與(yu) 識別能力,多次參與(yu) 國家重點項目研製。在他看來,控製係統研製是一項永無止境、不斷攀登的漫長曆程,不僅(jin) 要滿足用戶的基本指標需求,更要實現技術儲(chu) 備、加快技術迭代,以應對未來10年到20年世界科技的發展趨勢。

  “航天科研工作的及格線就是100分。”陳際瑋說,航天人必須始終恪守質量“零缺陷”的理念,不能存有一絲(si) 一毫的質量隱患。“缺了那一分,就是不及格。99分就有可能帶來任務的失利,試驗不成功,甚至關(guan) 乎人的性命。”

  開始試驗前,設計師們(men) 會(hui) 演算出預估值,開始試驗後,再用試驗數據與(yu) 之比對。一旦出現數據不符,設計師們(men) 就要不眠不休地進行排查,找出“那一分”究竟丟(diu) 在哪裏。

  某次半實物仿真試驗,由於(yu) 電腦數據處理和真實設備數據截斷的精度不一致,上百次試驗中的一次試驗結果出現了1毫秒偏差。“這個(ge) 偏差很小,並不影響最終試驗結果,而且之前也沒有相關(guan) 的行業(ye) 標準指導我們(men) 該如何處理。”陳際瑋說,但是出於(yu) 對任務的負責和作為(wei) 航天人“嚴(yan) 慎細實”的職業(ye) 操守,他與(yu) 團隊在對比分析試驗數據後,還是用了3天的時間消除了數據偏差。

  “航天科研是一項複雜的係統工程,每次試驗成功背後都凝結著無數航天人數年甚至數十年的努力。”陳際瑋說。

  2014年,入所三年的陳際瑋第一次在試驗現場迎來了“意料之外的結果”,全場鴉雀無聲的場麵令他倍感煎熬。“第一個(ge) 感覺是有點懵,自己付出了幾個(ge) 月,對信心是一種打擊。”為(wei) 了排查問題,科研團隊在試驗基地分班倒,鏖戰了七天七夜。這七天對於(yu) 陳際瑋而言“是一種釋放,是一個(ge) 信心重建的過程”。

  更令人震撼的是試驗成功。“飛行的姿態、飛行的航跡都是我設計的,我知道它每一步的動作,跟我預想的都一樣。”每一次近距離看到自己參與(yu) 設計的飛行器騰空而起時,陳際瑋總會(hui) 覺得,航天事業(ye) 給了他一種力量。“這個(ge) 過程讓我特別驕傲和自信。”

  興(xing) 奮與(yu) 喜悅過後,陳際瑋與(yu) 同事們(men) 又投入到新一輪的忘我研發工作中。10年間,他每年休息的時間不超過一個(ge) 月。用他自己的話說,航天是一個(ge) “日積月累的工作”。

  這10年來,中國的航天事業(ye) 取得了長足進步,尤其是在航天防務等方麵有了很大的發展,不僅(jin) 涉及領域有所增加,更是形成了一整套完備的設計研發體(ti) 係。而在航天裝備控製係統方麵,飛行器的精度與(yu) 對抗能力也經曆了量級的提升。這背後凝結著無數航天人數年甚至數十年的努力。

  這其中就有陳際瑋進入17所後的師父,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石曉榮。陳際瑋說,師父不僅(jin) 教會(hui) 了他專(zhuan) 業(ye) 技術,還教會(hui) 了他如何為(wei) 人處世,何為(wei) 航天精神。“航天報國,青春無悔,不是用嘴說的,是要用行動來證明的。”

  如今的陳際瑋也像當初的石曉榮一樣,成為(wei) 中國航天事業(ye) 的中生代力量。把“航天報國,青春無悔”的精神傳(chuan) 承給更多年輕的中國航天人,這也是陳際瑋的“責任與(yu) 義(yi) 務”。

  目前,陳際瑋負責的團隊平均年齡28歲,已走出多名“90後”優(you) 秀航天工作者,解決(jue) 、突破了10餘(yu) 項重大關(guan) 鍵技術,授權和受理專(zhuan) 利近40項,其中不乏有國防科技進步獎二等獎、三等獎獲得者、集團級優(you) 秀後備人才。

  對於(yu) 今年獲得第26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陳際瑋說,他心中有一份驕傲、一份感恩,也有一份慚愧,因為(wei) “獲得的成就都離不開身邊人的幫助和支持”。“航天報國道路上,有很多無私奉獻、默默建功的航天青年。這個(ge) 獎項不僅(jin) 是給我的,也屬於(yu) 千千萬(wan) 萬(wan) 在航天事業(ye) 中默默奉獻的那些青年。”(完)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