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這十年·吾鄉)瀚海變水鄉 吉林西部成就“鳥的天堂”-中新網
中新社吉林鎮賚6月9日電 題:瀚海變水鄉(xiang) 吉林西部成就“鳥的天堂”
中新社記者 郭佳
當小鶴跑進水塘揮動翅膀時,多年來義(yi) 務組織護鳥活動的“鳥叔”潘晟昱放心了。
這隻亞(ya) 成體(ti) 白鶴一個(ge) 月前被救助,還沒褪下黃褐色羽毛,仍需來自鶴群的關(guan) 愛。眼下遷徙高峰已過,51歲的潘晟昱與(yu) 莫莫格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工作人員一連搜尋幾天,才在鎮賚縣二龍濤河流域找到一個(ge) 鶴群,將其放歸。
鎮賚縣地處大興(xing) 安嶺腳下、鬆嫩平原西緣、吉林省西北角,曾因幹旱頻發、風沙肆虐及鹽堿地眾(zhong) 多被稱作“瀚海”。現在,這片區域以“中國白鶴之鄉(xiang) ”聞名,世界八成以上的白鶴經此遷徙,每年春秋兩(liang) 季在這生活一百多天。
白鶴在中國文化中象征著吉祥和長壽。曆史上,白鶴每年春季離開越冬地鄱陽湖,都會(hui) 經鎮賚縣境內(nei) 的莫莫格濕地遷往西伯利亞(ya) 繁殖,秋季按原路返回。由於(yu) 氣候變化、耕地開墾及盜獵活動,經莫莫格濕地遷徙的白鶴曾一度減少到幾百隻。
白鶴喜食藨草,這種植物生於(yu) 河邊、沼澤地及低窪潮濕處,水太多太少都不行。2012年以前,鎮賚縣隻有莫莫格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白鶴湖滿足這樣的要求,白鶴幾乎全聚在那兒(er) 。白鶴湖很小,潘晟昱形象地將白鶴的生存狀況稱為(wei) “蝸居”。
2013年,吉林省啟動了西部河湖連通工程,利用自然水係和興(xing) 修的水利工程,把汛期嫩江、洮兒(er) 河、霍林河的富餘(yu) 洪水資源存蓄到天然湖泡和濕地當中。
如此一來,原本幹涸的二龍濤河流域、洮兒(er) 河流域得到了源源不斷的活水補充,逐步形成了大麵積泡澤,蘆葦、香蒲、藨草等水生植物大量繁殖,構成了鳥類賴以生存的基礎。鎮賚縣的白鶴獲得了更多的停歇地,不再“蝸居”。
潘晟昱說,十年前,誰也想不到白鶴離開白鶴湖會(hui) 因為(wei) “水太多”。現在,打開衛星地圖便能看到,鎮賚境內(nei) 大大小小的泡塘星羅棋布,猶如散落在大地上的一串串明珠。
這十年間,潘晟昱在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hui) 的支持下成立了鎮賚護飛隊,後來擴大為(wei) 白城護飛隊,在西部更大範圍內(nei) 開展護飛活動。他帶領誌願者拆鳥網、走市場、辦影展、發宣傳(chuan) 資料,足跡遍及數百個(ge) 村落,影響了更多人。
鎮賚縣坦途鎮農(nong) 民金濤是一個(ge) 粗線條的東(dong) 北漢子,但在護鳥這件事上格外認真。他專(zhuan) 門買(mai) 了一台電動三輪車,貼上“護飛行動”的車貼。他的目標是讓坦途鎮及鄰鎮沒有捕鳥人。
今春遷徙季,鎮賚縣境內(nei) 的白鶴數量超過4000隻,達到有記錄以來的新高。以鎮賚縣為(wei) 代表的吉林省西部已成為(wei) 一處新“鳥的天堂”,域內(nei) 鳥類約300種,春秋兩(liang) 季觀賞候鳥遷徙成為(wei) 當地的特色旅遊項目。
談及過去十年,潘晟昱最明顯的一個(ge) 感受是,當地人的生態保護意識大幅提高。護飛隊的大多數誌願者是農(nong) 民,他們(men) 思想的轉變是生態和諧的重要推動力。(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