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慧”種地走上“智富路”
京津冀“慧”種地走上“智富路”
本報記者 韓梅
六月的京津冀大地,山清水秀,沃野連綿。一排排溫室大棚拔地而起,一座座育種實驗室落地開花,一片片牧場乳香飄飄……三地“智慧”農(nong) 業(ye) 合作項目,連接京津冀經濟命脈與(yu) 城鄉(xiang) 循環,關(guan) 係著人們(men) 的柴米油鹽、三餐四季。
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實施以來,中共北京市委農(nong) 工委、市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市鄉(xiang) 村振興(xing) 局攜手天津市、河北省的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門,大力發展“智慧”農(nong) 業(ye) ,使京津冀農(nong) 業(ye) 走上“智富路”。
“智慧”種地助農(nong) 增產(chan) 增效增收
糧食、果菜、玉米、北京鴨、奶牛、西甜瓜、生豬等都是人民生活離不開的食品,如何提升三地人民不斷增長的食品消費需求,是京津冀農(nong) 業(ye) 協同發展需要著力解決(jue) 的重要內(nei) 容。
近年來,北京專(zhuan) 家在河北省張家口市等地建立了5個(ge) 專(zhuan) 家工作站、14個(ge) 雙百對接基地,引進示範蔬菜、花卉、食用菌、蘆筍、果樹等品種61個(ge) ,示範種植玉米、小麥、枸杞、草莓以及各類蔬菜總麵積超過900萬(wan) 畝(mu) 。在環京地區推廣高科技示範田,僅(jin) 雜交小麥,就在滄州、唐山、武清示範推廣60萬(wan) 畝(mu) ,實現節水3000萬(wan) 噸、增產(chan) 4500萬(wan) 公斤。
自2021年以來,北京奶牛團隊通過“奶牛保姆行動”在津冀開展示範推廣工作20項,覆蓋當地奶牛5.47萬(wan) 頭,增加收益320餘(yu) 萬(wan) 元。“家禽”團隊通過推廣北京鴨高品質生產(chan) 技術,帶動河北承德等地肉鴨產(chan) 業(ye) 發展,出欄日齡縮短2天,料肉比降低0.07,鴨胚合格率提高3.5個(ge) 百分點;在阜平硒鴿基地推廣“龍頭企業(ye) +園區+貧困戶”模式,帶動650人就業(ye) ;葉菜團隊與(yu) 河北蔬菜團隊共建張北蔬菜生產(chan) 核心技術示範區2400畝(mu) ;食用菌團隊在河北豐(feng) 寧縣和平泉市開展耐高溫香菇優(you) 良品種選育,產(chan) 量增加28-33%;鱘魚鮭鱒魚團隊在曹妃甸建立3-5個(ge) 飼料-養(yang) 殖一體(ti) 化技術應用示範基地,開展新型蛋白源研製,促進其在農(nong) 牧行業(ye) 的規模化推廣應用;生豬團隊在淶水縣開工建設“外埠綜合試驗站”,已完成設施建設1500平方米……
全產(chan) 業(ye) 鏈信息互通有無取長補短
三地農(nong) 業(ye) 全產(chan) 業(ye) 鏈信息共享機製,是京津冀“智慧”種地、共同走上“智富路”的支撐和保障。近年來,三地共建了京津冀農(nong) 業(ye) 資源環境、農(nong) 產(chan) 品質量安全、果蔬有害生物綠色防控、鹽堿地生態植被修複4個(ge) 聯合實驗室等不同層次區域協同創新平台,以互通有無,取長補短。
北京市在張家口、承德、唐山的生產(chan) 基地推廣應用物聯網農(nong) 情監測係統,建設雙向視頻站點、遠程教育站點,為(wei) 農(nong) 戶提供病蟲害谘詢診斷、農(nong) 技遠程培訓等服務,各類涉農(nong) 科技信息服務總數超過750萬(wan) 人次。通過建立網絡雲(yun) 盤、微信公眾(zhong) 號等共享平台,實現京津冀蔬菜產(chan) 業(ye) 科研成果共享。
北京持續聚焦環京24個(ge) 蔬菜主產(chan) 縣,選定200個(ge) 蔬菜生產(chan) 基地作為(wei) 監測點,通過“京冀蔬菜產(chan) 銷信息係統”每年采集蔬菜播種麵積、上市量、價(jia) 格、銷售渠道、進京比例等信息超過5萬(wan) 條,建立形成了京冀蔬菜產(chan) 銷基礎數據庫,為(wei) 京冀兩(liang) 地分析研判蔬菜供京提供了重要支撐。並利用“菜籃子市場信息”微信號向河北蔬菜生產(chan) 經營者提供蔬菜價(jia) 格查詢、推送蔬菜市場監測分析,為(wei) 京冀兩(liang) 地蔬菜產(chan) 銷對接提供了市場信息服務。
三地還結合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日常工作,開展了京津冀農(nong) 產(chan) 品質量安全聯合督導檢查活動;推動了京津冀農(nong) 藥管理聯防聯控和植保植檢等協同發展工作;建立了農(nong) 作物病蟲害監測預警京津冀聯合監測機製;在種子、農(nong) 藥、獸(shou) 藥、動檢、屠宰、漁政管理、跨界河流等方麵,跨區域持續開展了聯合執法工作。
豐(feng) 富百姓“菜籃子”鼓了農(nong) 民“錢袋子”
2020年,北京市製定《北京市生豬產(chan) 業(ye) 優(you) 化提升發展和保障豬肉市場穩定供應工作方案》,通過引導北京龍頭企業(ye) 在周邊省市建設自控外埠基地,提升豬肉區域可控供給能力。
據介紹,從(cong) 2004年到2015年,北京涉農(nong) 企業(ye) 在承德市投資千萬(wan) 元以上農(nong) 業(ye) 項目119個(ge) ,投資總額達到220億(yi) 元。
2008-2017年,北京市財政每年安排資金2000萬(wan) 元,支持河北省張家口壩上地區開展膜下滴灌技術(每年支持2萬(wan) 畝(mu) 以上)、蔬菜品牌建設、“農(nong) 超對接”蔬菜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獎補、蔬菜專(zhuan) 業(ye) 技術提升、蔬菜標準化示範園建設等項目。
2022-2025年,北京將在河北、天津環京周邊地區支持建設一批蔬菜生產(chan) 基地,總麵積超過6萬(wan) 畝(mu) ,將更好地保障北京市民“菜籃子”、鼓起河北農(nong) 民“錢袋子”。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