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適應產業需求的多樣化職業教育模式
【前沿觀察】發展適應產(chan) 業(ye) 需求的多樣化職業(ye) 教育模式
產(chan) 業(ye) 是職業(ye) 教育依存和發展的定海神針。職業(ye) 教育模式的形成,首要依據的應該是其所服務的產(chan) 業(ye) 技術技能需求類型與(yu) 特征。比較和分析同為(wei) 發達國家的美國和德國,可以發現,依托不同的特色主導產(chan) 業(ye) ,形成了與(yu) 之相適應的不同職業(ye) 教育模式,包括高技能導向的職業(ye) 教育模式和技能替代導向的職業(ye) 教育模式等。
近年來,我國職業(ye) 教育以產(chan) 業(ye) 需求為(wei) 導向,堅持產(chan) 教融合校企合作,對接我國行業(ye) 門類齊全、產(chan) 業(ye) 形態不同、技術技能迭代的產(chan) 業(ye) 發展和需求特征,逐步形成了多種職業(ye) 教育模式,豐(feng) 富了技術技能人才的供給類型,形成了培養(yang) 技能藍領、技術灰領和應用型技師的較為(wei) 完備的技術技能人才鏈,成為(wei) 我國產(chan) 業(ye) 國際競爭(zheng) 力的優(you) 勢所在。我國發展適應產(chan) 業(ye) 需求的多樣化職業(ye) 教育模式主要有以下五種。
高素質+標準技能的職業(ye) 教育模式。主要適應福特製產(chan) 業(ye) 和一些新商業(ye) 服務領域,這些工作崗位所需要的技能較為(wei) 容易學到,學習(xi) 和掌握這些技能所需時間相對較短。但是對勞動者的職業(ye) 素質要求較高,需要完整的較為(wei) 長期的學校教育。對應的職業(ye) 教育模式主要是中等職業(ye) 學校以就業(ye) 為(wei) 導向的職業(ye) 教育模式。
複合技能+整體(ti) 行動能力的職業(ye) 教育模式。主要適應精益化產(chan) 業(ye) 和高端製造業(ye) 等領域,這些工作崗位需要較高技能,一線工作複雜化精益化,技能積累性強,勞動者需要接受多達數年的長期職業(ye) 教育以及工學交替的工作本位學習(xi) 。中職高職貫通培養(yang) 模式,或職業(ye) 學校教育疊加學徒製的模式,是與(yu) 之相適應的模式。
知識應用-問題解決(jue) 式職業(ye) 教育模式。主要適應新科技革命的需求,以智能化、數字化、網絡化為(wei) 主要特色的產(chan) 業(ye) 領域。這些工作崗位需要知識厚實而技能簡化,對專(zhuan) 業(ye) 理論知識要求較高,對實操技能要求並不複雜,但工作環境高端複雜,需要較高學曆,學業(ye) 能力較強。因而主要是指本科職業(ye) 教育或普通大學中實施職業(ye) 教育特色的教育模式。
職業(ye) 繼續教育模式。主要適應技術技能積累型行業(ye) 。這些工作崗位需要入職者在工作場所邊工作邊學習(xi) ,工作領域是持續增長的技能需求,工作者通過自我鑽研、合作學習(xi) 、拜師學習(xi) 等方式,實現可持續職業(ye) 發展,不斷提升技能水平和職業(ye) 證書(shu) 等級。這是在職業(ye) 軌道上持續發展的職業(ye) 教育模式。
短期培訓模式。主要適應勞動密集型產(chan) 業(ye) 和個(ge) 體(ti) 體(ti) 力勞動的職業(ye) 工作,以訓練一技之長為(wei) 主。這些技能的特點是簡單易學,實操性較強,學習(xi) 掌握的時間數周不等。這種模式成本較低,靈活多樣,實用性和針對性強,易於(yu) 就業(ye) 和獲得收入。
上述多樣化職業(ye) 教育模式具有相應的作用,都是勞動力市場所需要的,它們(men) 和而不同,共同為(wei) 我國經濟社會(hui) 發展提供了全鏈條、係統化的技術技能人才支撐。中國特色的職業(ye) 教育,應該包含各層次各類型的職業(ye) 教育模式,這是我國職業(ye) 教育多年來探索出的重要成就之一,也是提升職業(ye) 教育適應性的重要路徑。
(作者為(wei) 北京師範大學國家職業(ye) 教育研究院院長、教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