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黃山新農人開辟新型公益田園
中新網安徽黃山6月14日電(成展鵬 潘成 崔豔)13日,雨後的安徽省黃山區三口鎮白果樹村,遠處的白雲(yun) 深深淺淺,與(yu) 田野的翠綠交相呼應。遇見黃崔佳時,她剛從(cong) 車上下來,穿著牛仔短褲,望了一眼這美景,鞋子一脫,就下了田。
眼前的水田正在進行平整,準備種晚稻。人工翻田是一個(ge) 技術活,黃崔佳認真地跟正在勞作的村民請教。“這個(ge) 小年輕喜歡種田,還有模有樣的。”旁邊的村民們(men) 都湊過來給她點讚。
“人工翻地還在學,拖拉機我已經學會(hui) 了。”黃崔佳麻溜地上了拖拉機,在田地裏優(you) 雅地劃著圓圈,遠處的一大群白鷺也飛過來,圍著她轉。
黃崔佳開心地大聲說,“你們(men) 看,這些白鷺啊,因為(wei) 我們(men) 田地無公害。”她嘴角微微一笑,一抹自信的笑容就閃出臉龐。
看著風風火火的黃崔佳,師傅站田邊反複叮囑著,“掛檔慢點哈!”說完又忍不住轉過頭對著記者說,“她學起來是真快!”
一會(hui) 兒(er) 功夫,一方田地就翻墾結束了。下了拖拉機的黃崔佳,淡妝的臉上已經滲出汗來,腿上也濺滿泥巴。
1989年出生的黃崔佳,也是愛美的女生。種田都沒忘施了一點淡妝,但是光腳踩在泥巴上,她一點也不嫌棄,說自然又舒服,“我就喜歡這泥土味兒(er) 。”
初中畢業(ye) 之後的黃崔佳,在酒店裏幹過服務員,也去消防隊幹過文書(shu) ,開過土菜館,後來成立了茶墨水鄉(xiang) 農(nong) 產(chan) 品有限公司,做起了生意。端過盤子,坐過辦公室,做過生意,最後,黃崔佳仍忘不了小時候白果樹村的那邊田。“很奇怪,就是想回去種田,種了田才心安。”
說幹就幹,2022年初,黃崔佳流轉了近百畝(mu) 土地,原先有很大一部分是荒田,黃崔佳開始學起種田來,犁地、育秧,一點一點學起來。
要做公益田。黃崔佳說,從(cong) 一開始決(jue) 定當新農(nong) 人就堅定了這個(ge) 想法。她將拋荒田,與(yu) 愛心企業(ye) 進行結對認領,企業(ye) 出錢,她來耕作,成果的百分之七十用於(yu) 愛心捐贈。目前,已成功結對了30餘(yu) 畝(mu) ,她還在努力開展宣傳(chuan) ,吸引更多的愛心企業(ye) 來結對做公益。
做公益田,就要堅持有機化種植。黃崔佳說,她要把這些田地打造成高品質的無公害糧田。剛剛犁完田的黃崔佳,就取了一小份土樣,送往位於(yu) 黃山區農(nong) 業(ye) 示範區的安徽農(nong) 業(ye) 大學皖南試驗站進行檢測。試驗站的工作人員對這位新農(nong) 人已經十分熟悉了,他們(men) 就農(nong) 業(ye) 技術話題繼續交流著。
從(cong) 皖南試驗站出來,黃崔佳顧不上吃飯又去秧田查看,工人們(men) 正在拔秧,“田地都翻好了,就等著秧苗種下去了”。黃崔佳跳入田地,熟練地拉起一塊育秧板,快速地拉著秧苗。村中的觀景亭正在她身後的山坡上,山腳下一小塊不大的停車場上已停了好幾輛車,白果樹忙碌又寧靜的田野氣息吸引了遊客。攝影觀光、農(nong) 業(ye) 體(ti) 驗,打造農(nong) 業(ye) 觀光園的想法已在黃崔佳的腦中打開。
“農(nong) 業(ye) 的天地很廣闊,我有做不完的事。”一邊說,黃崔佳一邊快速地拔著秧,“待這撥苗種下去,就等著收獲了。”(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