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百歲老人“長壽秘訣”:保持樂觀心態 儲存美好回憶
中新網湖州6月14日電(施紫楠 陸曉芬 談楊蘇)滿頭華發齊耳梳,右手無名指上戴著兩(liang) 個(ge) 頂針……走進浙江省湖州市吳興(xing) 區月河街道二裏橋社區一戶民房內(nei) ,今年已經106歲的王鳳英耳聰目明、精神矍鑠,仍能穿針引線。
據悉,王鳳英祖籍為(wei) 江蘇徐州,早年是原湖州航運公司職員,單位精簡後便留在家中。20年前,她開始琢磨製作虎頭鞋等手工鞋,用來消磨時間,到現在仍堅持每天手工製作約8個(ge) 小時。
閑聊中,王鳳英從(cong) 房間裏拿出了一堆她的“寶貝”。綢緞襯底,亮片眼睛,多彩胡須,精細勾線,一雙雙“高配版”虎頭鞋呆萌惹人愛。
“虎頭鞋一般以紅黃配色居多,但王奶奶縫製的虎頭鞋,絳紫色配咖啡棕、胭脂紅配複古綠、藏青色配黛紫色……不僅(jin) 複古,還不容易‘撞鞋’。”二裏橋社區黨(dang) 委書(shu) 記、主任沈燕是王鳳英的粉絲(si) ,對這些虎頭鞋愛不釋手。
雖然年過百歲,但王鳳英穿針如同年輕人般輕鬆,幾乎5秒“快過”。
“奶奶常會(hui) 讓我在網上幫助購買(mai) 材料,也有周圍鄰居知道她愛做鞋,會(hui) 將家裏廢棄的布料送來。”王鳳英的孫女沈雁說,奶奶很“洋氣”,每個(ge) 色彩和材質搭配很有原則。
虎頭鞋的製作大有講究,要經過打袼褙、排版裁剪、包邊、鋪底、納鞋底等幾十道工序,虎眼、虎眉、虎嘴等都要靠針線和布縫製而成,直到把鞋幫和鞋底牢牢縫合在一起,才能做出一隻妙趣橫生的虎頭鞋。
“大約1天就能完成一雙虎頭鞋。”今年71歲的張扣才是王鳳英的兒(er) 子,目前照顧母親(qin) 的飲食起居。他說,對於(yu) 老人的愛好,小輩們(men) 都很支持,“周邊有小寶寶需要,我們(men) 就送虎頭鞋,也是對他們(men) 的一種祝福。”
因為(wei) 早年承包食堂,張扣才不僅(jin) 做菜有一手,也知曉營養(yang) 搭配。他說,母親(qin) 每天早上7點起床,晚上8點睡覺,一日三餐基本定量定時,從(cong) 來不挑食,而他也盡量做到每天菜不重樣,營養(yang) 充分搭配。
“奶奶愛幹淨,不僅(jin) 喜歡打掃家裏的衛生,還注重個(ge) 人形象,日常起居她都喜歡自理。而且她很喜歡熱鬧的聚會(hui) ,有時候出去聚餐就跟個(ge) 孩子一樣。”沈雁告訴記者,奶奶的心態和思維能力都很好,過年大團圓飯時,還會(hui) 挨個(ge) 包紅包給小輩。
如今,沈雁的手機裏仍保存一張奶奶與(yu) 咖啡店玩偶的合照。
“去年我們(men) 去太湖邊吃飯,後來在附近的咖啡店休息。看到店裏的大猩猩玩偶,奶奶主動要求合照。”沈雁說,奶奶喜歡拍照,看到孩子們(men) 把鏡頭對準她,她都會(hui) 笑得很俏皮,有時候還會(hui) 比個(ge) 剪刀手。
“我今年106歲了,生活很開心很幸福。”王鳳英用手比劃著說。
“我媽沒讀過書(shu) ,但心態很好。”在張扣才的記憶中,母親(qin) 從(cong) 年輕時就勤勞肯幹,凡事喜歡親(qin) 力親(qin) 為(wei) ,總是善良寬容對待別人,沒有發過一次脾氣。遇到不開心的事情,目前也從(cong) 不煩惱,總是用樂(le) 觀的心態去麵對,心中也隻儲(chu) 存美好的回憶。
多年來,在王鳳英的言傳(chuan) 身教下,她的兒(er) 孫們(men) 也很孝順、家庭和睦,隔三差五便會(hui) 回家探望老人。“我對自己的生活很知足,看著一大家子人和和睦睦,就打心底裏覺得滿足。”王鳳英說。(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