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探訪中國古老少數民族村落:民俗手工藝帶動經濟發展

發布時間:2022-06-16 10:39: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解說】“青山環繞,綠水蜿蜒”這是許多遊客與(yu) 十八站鄉(xiang) 初次“見麵”的印象。十八站鄉(xiang) 隸屬於(yu) 黑龍江省大興(xing) 安嶺地區塔河縣,這裏有著中國最古老的北方少數民族之一——鄂倫(lun) 春族。近日,記者來到塔河縣十八站鄉(xiang) 進行探訪,感受一番鄂倫(lun) 春族的風土人情。

  【解說】十八站鄉(xiang) 占地2034平方公裏,現有人口3793人,其中鄂族人口515人,占中國鄂倫(lun) 春族人口的1/14。鄂倫(lun) 春族是中國最古老的北方少數民族之一,由於(yu) 特殊的自然居住條件,整個(ge) 民族都長期處於(yu) 狩獵生活,這也孕育和創造了具有鮮明山林文化的現象,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樺皮文化”。樺樹皮船以漁獵生產(chan) 活動中一項重要的使用工具脫穎而出,此後更是成為(wei) 鄂倫(lun) 春族世代相承的一種生產(chan) 工具製作技藝。作為(wei) 鄂倫(lun) 春族樺皮船製作技藝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傳(chuan) 承人,70歲的郭保林至今還在不斷打磨、改進工藝品的製作過程。隨著時代的發展,樺皮船的用途也悄然發生了改變。

  【同期】鄂倫(lun) 春族村村民 郭寶林

  我們(men) 用傳(chuan) 統的做法做這個(ge) 樺樹皮船,(以前)就是生活時候,打獵、渡河的時候都用這個(ge) 船,沒這個(ge) 船走不了。那船現在就搞漂流了,遊客願意坐這個(ge) 船,都是南方(遊客)到這邊來漂流。他們(men) 說這個(ge) 船好,還沒有動靜,還不用太費勁都能劃。

  【解說】在十八站鄉(xiang) 裏,隨處可以看到製作器皿造型和刺繡裝飾品的工作坊。精美的首飾盒、小巧堅固的茶杯托,手工製品輕便、防潮、耐用,其獨特的使用價(jia) 值和觀賞價(jia) 值,展現了鄂倫(lun) 春族藝術創造的才華和創造力。

  【同期】鄂倫(lun) 春族村村民 馬美子

  我做筆筒賣得比較好,因為(wei) 外地來的遊客都是送給親(qin) 戚朋友。

  【同期】鄂倫(lun) 春族村村民 魏雲(yun)

  我可以做樺皮盒,可以刺繡、剪紙,都比較喜歡。現在做的就是剪紙比較多,我們(men) 都是村裏組織非遺培訓,然後我們(men) 都會(hui) 把自己的這個(ge) 手藝傳(chuan) 承下去。

  【解說】除此以外,輕快保暖的繡花手套、皮手悶子及皮靴、形象逼真的麅皮帽,鄂倫(lun) 春族精湛的毛皮文化藝術也是一張珍貴的名片,被譽為(wei) “狩獵者的藝術”。

  【同期】鄂倫(lun) 春族村村民 戈曉華

  開始旅遊開發,作為(wei) 民族文化展示這方麵就開始做了。不管是這個(ge) 服飾、皮包、手套、鞋就開始逐漸把這個(ge) 文化就撿起來了。

  【解說】據了解,目前鄂族村有12戶樺樹皮手工藝家庭作坊進行季節性生產(chan) ,有技術骨幹44人,年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鄂倫(lun) 春民族手工愛好者堅持外出學習(xi) 先進經驗方法和邀請領域專(zhuan) 家提高專(zhuan) 業(ye) 化水準雙向發力模式,以此促進民族手工藝發展,真正讓鄂族村人民的“錢袋子”鼓起來。

  【同期】鄂倫(lun) 春族村村書(shu) 記 由其清

  我們(men) 這是一個(ge) 工作間,每個(ge) 村民負責一塊。比如說刺繡這邊她比較強項,她負責刺繡這一塊,大家一個(ge) 團體(ti) 合作完成一個(ge) 作品。這個(ge) 村裏這些手藝人,大概得二三十人吧,都是剩餘(yu) 的勞動力,在家帶孩子的,還有部分殘疾人。文化產(chan) 業(ye) 這一塊,首先是大家都喜歡熱愛自己的民族,把民俗這一塊傳(chuan) 承下去。第二就是發展經濟,提高村民的收入。

  劉莎 孫漢侖(lun) 黑龍江大興(xing) 安嶺報道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