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十年來全國普通話普及率提高到80.72%
中新網6月28日電 教育部28日上午召開新聞發布會(hui) 。會(hui) 上,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管理司司長周為(wei) 介紹,十年來,我國大力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全國普通話普及率從(cong) 70%提高到了80.72%,識字人口使用規範漢字的比例超過95%,文盲率下降至2.67%。
主要做了以下幾個(ge) 方麵的工作:
一是實施推普助力脫貧攻堅行動計劃和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普及攻堅工程,助力決(jue) 戰決(jue) 勝脫貧攻堅。“扶貧先扶智、扶智先通語”,教育部、國家語委與(yu) 國務院扶貧辦等開展“推普脫貧攻堅”戰略合作,不斷加大投入,麵向教師、青壯年勞動力、基層幹部等重點人群,實施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培訓。十年來,培訓逾千萬(wan) 人次。
建立東(dong) 西部合作機製,組織開展東(dong) 西部對口支援,實現“三區三州”國家通用語言培訓全覆蓋。組織動員青年力量開展推普誌願服務,中央財政專(zhuan) 項支持986支團隊1.1萬(wan) 餘(yu) 名大學生,輻射帶動了數十萬(wan) 高校大學生深入中西部推普一線。召開“中國語言扶貧與(yu) 人類減貧事業(ye) 論壇”,發布《語言扶貧宣言》,建設“語言扶貧”APP等學習(xi) 資源平台。幫助貧困人口通過學習(xi) 普通話走出大山,走向社會(hui) ,實現就業(ye) 脫貧致富,為(wei) 打贏脫貧攻堅戰貢獻了語言力量。
二是實施推普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計劃和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普及提升工程,助力推動共同富裕。按照“聚焦重點、全麵普及、鞏固提高”的新時代推普工作方針,開展民族地區推普攻堅、農(nong) 村地區推普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以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高質量普及三大行動。開展麵向中西部重點省份實施的“一地一策”,麵向民族地區的學前兒(er) 童普通話教育專(zhuan) 項計劃,麵向廣大農(nong) 村地區的語言文化助力鄉(xiang) 村“五大振興(xing) ”方案,麵向城市地區的語言服務能力提升等項目。目前,民族地區幼兒(er) 園已經基本實現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開展保育教育活動,為(wei) 實現2025年全國範圍內(nei) 普通話普及率85%的目標打下了良好基礎。
三是全麵加強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教學,服務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學校作為(wei) 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的基礎陣地,印發《關(guan) 於(yu) 進一步加強學校語言文字工作的意見》,持續開展語言文字工作達標建設,33萬(wan) 多所大中小學校達到建設標準。實施“語培計劃”“優(you) 師計劃”和“國培計劃”,加大教師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能力的培養(yang) 培訓力度。學校語言文字工作更加規範,育人環境更加優(you) 化,教師教學能力、學生語文素養(yang) 顯著提升,語言文字工作在鑄魂育人中的作用愈加凸顯。
四是加強規範標準體(ti) 係建設,為(wei) 滿足語言文字應用提供基礎保障。組織製(修)訂31項語言文字規範標準,覆蓋領域不斷拓展。國務院頒布《通用規範漢字表》,集數十年漢字規範之大成,促進了國家經濟社會(hui) 和文化教育事業(ye) 發展。主導修訂完成國際標準《信息與(yu) 文獻——中文羅馬字母拚寫(xie) 法》,進一步提升漢語拚音的國際影響和作用。
《國家通用手語常用詞表》《國家通用盲文方案》的發布實施,使我國3000多萬(wan) 聽力和視力殘疾人有了自己的普通話和規範字。累計發布13批外語詞規範中文譯名,有效引導社會(hui) 規範使用字母詞。漢語拚音拚寫(xie) 、古籍印刷字形等一係列規範標準,滿足社會(hui) 語言文字應用的迫切需求。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