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探索非遺文化傳播新模式 廣彩、紮染等通過直播間觸達更多年輕人

發布時間:2022-07-01 10:44: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6月30日電 (李堅 張素)過去三個(ge) 多月裏,樹皮畫、古琴、廣彩、紮染、微型龍舟模型製作、粵劇……更多年輕人通過直播間了解到其中的“非遺之美”。

  比如,一幅幅由樹皮加工製作而成的畫作——白狼林俗樹皮畫,被當成伴手禮公開亮相。據介紹,阿爾山白狼林俗樹皮畫的原材料取自當地的樺樹,經自然剝落後有超過40種顏色,再經加工處理,可設計製作成為(wei) 精美的樹皮畫手工藝品。隨著這些畫作更多走入大眾(zhong) 視野,當地村民也由此增加一份收入。

  再如,主播帶隊走進廣彩瓷燒製項目傳(chuan) 承基地,攜手廣彩國家級非遺傳(chuan) 承人進行“雲(yun) 賞廣彩”非遺文化專(zhuan) 場直播,一個(ge) 小時內(nei) 累計吸引了超過60萬(wan) 人次在線關(guan) 注。有網友表示,“仿佛經曆了一次‘色彩絢麗(li) ’的嶺南非遺文化探秘”。

  有的主播帶隊來到黃埔村,“解鎖”非遺紮染技藝;有的觀眾(zhong) 通過直播間鏡頭走進番禺上漖村,體(ti) 驗傳(chuan) 統龍舟製作技藝新的表現形式——微型龍舟模型製作;還有主播化身“非遺體(ti) 驗官”,多角度展示粵劇的獨特風韻……

  “通過直播形式讓更多人尤其是年輕人進一步關(guan) 注非遺、了解非遺、熱愛非遺,是我們(men) ‘傳(chuan) 承匠心,探索非遺’係列活動的初衷。”YY直播炬光聯盟秘書(shu) 長王鶴對記者說。

  王鶴介紹,2017年時YY直播就已成立“非遺”頻道,推出各類相關(guan) 主題的直播內(nei) 容。此後,從(cong) 參與(yu) 錦繡中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服飾秀,到開創“遇見非遺”欄目,再到以“直播+電商+非遺+扶貧”的創新模式扶持貴州織金縣繡娘就業(ye) 增收,他們(men) 持續致力於(yu) 非遺文化傳(chuan) 承。

  今年3月,該聯盟發起“炬光計劃”,著眼文化傳(chuan) 承、鄉(xiang) 村振興(xing) 、數字鄉(xiang) 村、可持續發展、公益幫扶等方麵,並積極探索非遺文化傳(chuan) 播的現代化創新路徑。

  王鶴表示,聯盟邀請地方文旅局、非遺司、非遺保護協會(hui) 等單位共同遴選出20個(ge) 非遺項目,並邀請網絡主播們(men) 以科普海報、短視頻等形式宣傳(chuan) 非遺項目,以及圍繞非遺文化科普、技藝展示或學習(xi) 等方麵策劃專(zhuan) 場直播。他們(men) 希望整合行業(ye) 資源,借助平台優(you) 勢,持續給“正能量”帶去“大流量”。(完)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