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這十年)“金魚之鄉”觸“電”直播暢“遊”世界
中新社福州7月6日電 題:“金魚之鄉(xiang) ”觸“電”直播暢“遊”世界
中新社記者 閆旭
“這是一條比較難得的紅壽,從(cong) 頭紅到尾,尾巴較小、背腹較順,頭瘤相對非常緊湊……”7月6日,在“中國金魚之鄉(xiang) ”福州市閩侯縣的一棟民房內(nei) ,魚缸整齊擺放,一條條金魚在缸內(nei) 遊動著,身形曼妙、遊姿優(you) 美,而金魚網絡銷售從(cong) 業(ye) 者盛海濤和幾名主播,在直播鏡頭前向世界各地的網友介紹著各種金魚。
與(yu) 此同時,數百尾金魚正在這棟民房的門口被打包裝箱,送上物流車,運往各地。
近年來,閩侯縣致力於(yu) 做大做強金魚網絡銷售渠道,推動電商和金魚銷售深度融合,讓金魚暢“遊”互聯網,遊向世界。
“世界金魚看中國,中國金魚看福州”,這是閩侯縣金魚產(chan) 業(ye) 的生動概括。該縣現有40多家金魚養(yang) 殖場,養(yang) 殖麵積超過1200畝(mu) ,年產(chan) 各類成品金魚1200多萬(wan) 尾。
位於(yu) 閩侯縣荊溪鎮關(guan) 中村的潘氏觀賞魚養(yang) 殖基地,是專(zhuan) 業(ye) 從(cong) 事高端觀賞魚養(yang) 殖、銷售和科研為(wei) 一體(ti) 的養(yang) 殖基地。該基地負責人潘國誠告訴中新社記者,基地占地麵積近100畝(mu) ,有2000多口金魚養(yang) 殖池,一年可以生產(chan) 近100萬(wan) 尾高端觀賞魚,其中75%出口美國、日本、東(dong) 南亞(ya) 以及中國香港、台灣等世界各地。
潘國誠出生於(yu) 當地“金魚世家”,從(cong) 小就跟金魚打交道。作為(wei) 潘氏金魚的第三代“掌門人”,他從(cong) 業(ye) 20多年來,培育、養(yang) 殖的不少金魚在國內(nei) 外各類賽事上斬獲大獎。
荊溪鎮關(guan) 中村已成為(wei) 福州觀賞魚養(yang) 殖的重要基地。在潘國誠看來,這裏氣候適宜、水質優(you) 越,適合觀賞魚養(yang) 殖;得天獨厚的地理優(you) 勢和潘氏幾代人在養(yang) 殖技術上的不斷鑽研,孕育出漂亮的金魚。
如今,潘氏觀賞魚養(yang) 殖基地剛剛進行了裝修改造,讓遊客在觀賞金魚的同時可以了解金魚文化的傳(chuan) 承。展廳內(nei) ,基地培育、開發和養(yang) 殖的蘭(lan) 壽、琉金、珍珠、熊貓蝶尾、獅頭等高端觀賞魚搖曳生姿,其中,一尾奶牛壽晶瑩剔透,身上墨點點綴,尤為(wei) 吸引眼球。
“看一條金魚美不美,不光是顏色,還要看它的體(ti) 型、尾型、遊姿等等。”潘國誠說。
潘氏觀賞魚養(yang) 殖基地的發展,帶動了當地村民實現就業(ye) ,在基地內(nei) 從(cong) 事養(yang) 殖、銷售等工作。有村民學起了網絡直播,成為(wei) “金魚網紅”。
盛海濤的直播間就臨(lin) 近潘氏觀賞魚養(yang) 殖基地。他說,這裏有更好更優(you) 質的金魚,直播間設在這裏,可以通過網絡直播麵向更多平台、更大市場,進行更多元化的銷售。
網絡直播提升金魚銷售額的同時,促進閩侯縣金魚品牌的提升。當地謀劃通過“金魚+文創+電商”模式,不斷延伸集養(yang) 殖、研發、物流、休閑娛樂(le) 於(yu) 一體(ti) 的金魚產(chan) 業(ye) 鏈,凸顯地域特色和產(chan) 業(ye) 特色,打響“金魚小鎮”品牌,以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推動鄉(xiang) 村振興(xing) 。
閩侯縣委書(shu) 記趙明正表示,將通過產(chan) 學研用融合,搭建一個(ge) 研發平台,與(yu) 高校合作進行金魚品種研發;打造一個(ge) 金魚特色小鎮,通過金魚的展示、交易、文創,增加金魚的功能、豐(feng) 富金魚的業(ye) 態、提升金魚的附加值。(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