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科學防疫要警惕“偽硬核”
所謂“硬核防疫”,可以有多“硬核”?對於(yu) 這個(ge) 問題,不同地方的居民,其認識理解可能迥然不同。起初,這個(ge) 概念往往用於(yu) 形容那些堅決(jue) 果斷、簡明有力的防疫措施,褒揚地方政府維護人民群眾(zhong) 生命健康權的能力與(yu) 決(jue) 心。然而,在個(ge) 別地方,由於(yu) 部分領導幹部不能正確認識疫情防控與(yu) 法治的統一關(guan) 係,對防疫政策法規的解讀存在偏差,“硬核防疫”偶爾也會(hui) 走入極端化的誤區。
近段時間,以某市給做完核酸的居民手上蓋“防疫章”為(wei) 代表,一些超出合理範疇的地方“硬核防疫”政策接連進入輿論視野。有地方擅自規定“凡不在規定時間內(nei) 進行核酸檢測的個(ge) 人,納入個(ge) 人征信係統,並給予個(ge) 人門鈴碼賦紅碼警示”,也有地方對未做核酸的個(ge) 人祭出了行政拘留、媒體(ti) 曝光等“超常規手段”。
說到底,這些極端做法不過是個(ge) 別地方的、臨(lin) 時性的“土政策”,既沒有上位法作為(wei) 依據,細究起來也沒有經過合法程序。對此,曾有專(zhuan) 家表示:如果為(wei) 了方便管理等短期利益,打破法治的原則和底線,那麽(me) 當真正需要時,社會(hui) 動員凝聚力量的成本將變得非常高昂。轉換到防疫這一具體(ti) 情境中,如果某地防疫政策脫離法治約束,盲目追求表麵上的“硬核”,以至於(yu) 給民眾(zhong) 造成嚴(yan) 重不便,當真有重大風險發生時,自然難以得到民眾(zhong) 的信任與(yu) 支持。
疫情發生兩(liang) 年多以來,隨著新冠病毒不斷變異出傳(chuan) 播力更強的變種,全國各地麵臨(lin) 的防疫壓力不斷加大。在這一背景下,絕大多數民眾(zhong) 都支持本地政府的疫情防控工作。隻要合法合規、尊重科學,真正的“硬核防疫”不難得到居民配合。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武漢等地爆發時,一些省份預先安排了嚴(yan) 格的防控隔離措施,取得了出色的防疫效果,獲得了民眾(zhong) 的點讚,被視為(wei) “硬核防疫”的鼻祖。從(cong) 這個(ge) 角度看,政府與(yu) 民眾(zhong) 在防疫工作上的利益與(yu) 目標是一致的。
“硬核防疫”在一些場合染上汙名,並不是“硬核”本身的錯,而是個(ge) 別人錯誤地認為(wei) ,無視規則、盲目加碼就是“硬核”。對此,應認識到:不合法治原則的“土政策”看起來再“硬”,本質上也是“偽(wei) 硬核”;隻有嚴(yan) 守法治底線,以防疫效果而非管理便利為(wei) 標準製定政策,讓民眾(zhong) 感受到實實在在的安全感,才是值得肯定的“真硬核”。
針對一些巧立名目、自我偽(wei) 裝的“偽(wei) 硬核”做法,除了政府要加強自律以外,社會(hui) 也應建立一套公正的坐標係,客觀判斷“硬核防疫”的成效,一手反對“偽(wei) 硬核”,一手支持“真硬核”,在團結中戰勝疫情。
具體(ti) 來說,容易引發爭(zheng) 議的“硬核防疫”政策,往往與(yu) 政府采取的行政強製手段有關(guan) 。應當指出的是,並非所有行政強製手段都是對民眾(zhong) 權益的侵犯。在疫情這類緊急情況下,必要的行政強製手段反而有助於(yu) 保護民眾(zhong) 權益不受損害。隻不過,政府還需堅持行政強製法所確立的合法、適當原則,充分了解實現疫情防控目的所必要的手段及既有的方法,首選非強製手段,盡量選擇較輕的強製手段,在最大限度上平衡好防疫需要和民眾(zhong) 觀感。
從(cong) 功能上看,“硬核防疫”扮演的角色,是群眾(zhong) 與(yu) 病毒之間的堅實防線。好的“硬核防疫”,應當嚴(yan) 格遵守國家製定的防疫規範,不可鬆懈怠慢,更不能擅自加碼。隻有以人民利益為(wei) 導向,以法治精神為(wei) 準繩,以科學防疫為(wei) 原則,“硬核防疫”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楊鑫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