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林匹克文化與全球文明傳播”專題研討會在京召開
中新網北京7月14日電 (記者 陳杭)13日,由首都文明工程基金會(hui) 、中國傳(chuan) 媒大學、《文明》雜誌社聯合主辦、中國傳(chuan) 媒大學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研究院承辦的“奧林匹克文化與(yu) 全球文明傳(chuan) 播”專(zhuan) 題研討會(hui) 在中國傳(chuan) 媒大學召開。
來自中國傳(chuan) 媒大學、首都文明工程基金會(hui) 、《文明》雜誌社、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外文局、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的十餘(yu) 位專(zhuan) 家學者共聚一堂,圍繞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理念與(yu) 奧林匹克精神的國際傳(chuan) 播展開交流討論。
中國傳(chuan) 媒大學副校長段鵬指出,7月13日是北京成功申辦2008年奧運會(hui) 的紀念日,回顧20多年的曆史,奧林匹克文化與(yu) 全球文明傳(chuan) 播的關(guan) 係愈加密切。依托奧林匹克文化的全球文明傳(chuan) 播也在全麵鋪開,隨著北京成功舉(ju) 辦2022年冬奧會(hui) ,來自中國的奧運故事也逐漸豐(feng) 富著全球文明的內(nei) 涵。與(yu) 此同時,世界已經進入媒介與(yu) 社會(hui) 一體(ti) 同構的時代,短視頻、元宇宙等新媒體(ti) 平台不斷出現,世界人民交往的渠道正變得日益多元。他希望借助奧林匹克文化的全球傳(chuan) 播,讓中國故事更好融入世界故事,推動奧林匹克價(jia) 值與(yu) 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理念交相輝映。
首都文明工程基金會(hui) 執行會(hui) 長、《文明》雜誌社社長兼總編輯婁曉琪圍繞“奧林匹克文化的中國方案”發言,他宣讀了國際奧委會(hui) 主席托馬斯·巴赫寫(xie) 給《文明》雜誌的感謝信,並介紹了《文明》雜誌社為(wei) 致敬奧林匹克精神、傳(chuan) 播奧林匹克文化所開展的係列活動。
婁曉琪說,北京是“雙奧之城”,產(chan) 生了第一套奧林匹克文化宣傳(chuan) 讀本,從(cong) 北京發起的奧林匹克宣言全球文明傳(chuan) 播活動是競賽精英運動向全民運動轉化的起點。
中國傳(chuan) 媒大學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研究院院長李懷亮結合奧林匹克精神與(yu) 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理念展開論述,指出奧林匹克運動會(hui) 是世界規模最大、影響力最大的體(ti) 育盛事,也是全球最大的媒介事件,為(wei) 全球文明交流互動提供最佳注腳。奧林匹克運動還是人類文明的重要載體(ti) ,降低了文化傳(chuan) 播折扣,使不同文化的傳(chuan) 播更具多元性與(yu) 互動性。
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新聞與(yu) 傳(chuan) 播研究所世界傳(chuan) 媒研究中心主任張丹以“《奧林匹克宣言》全球文明傳(chuan) 播活動”的成功實踐為(wei) 例,詳細闡述構建文明話語體(ti) 係、提升國際話語權的當代價(jia) 值。
張丹提出以向奧林匹克精神致敬、以攜手向未來的姿態建構對外傳(chuan) 播的話語體(ti) 係和奧林匹克文明傳(chuan) 播的價(jia) 值,《文明》雜誌主導的一係列奧運文化傳(chuan) 播活動在這方麵做出了表率,尤其是在視覺創新、話語創新和渠道創新方麵,成為(wei) 推動東(dong) 西方文明對話的、較有代表性的國際傳(chuan) 播文化平台。
中國傳(chuan) 媒大學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研究院副院長姬德強以個(ge) 人的奧運數字記憶為(wei) 出發點,提出數字時代的奧運會(hui) 是一個(ge) 非常重要的媒介事件,擴大了影響的時空邊界,也塑造著虛擬世界的交往共同體(ti) 。他認為(wei) ,奧運文化傳(chuan) 播擴大了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理念的內(nei) 涵,對未來數字化國際傳(chuan) 播領域的研究意義(yi) 重大。(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