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京台專家研討中華傳統文化在兩岸的傳承與弘揚

發布時間:2022-08-05 09:27: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北京8月4日電 (劉玥晴)由黃埔雜誌社主辦的第一期“文脈中華”沙龍4日在北京舉(ju) 行,主題為(wei) “中華傳(chuan) 統文化在兩(liang) 岸的傳(chuan) 承與(yu) 弘揚”。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hui) 副秘書(shu) 長宋為(wei) 、黃埔軍(jun) 校同學會(hui) 副秘書(shu) 長韓曉光,以及兩(liang) 岸青年70餘(yu) 人出席本次活動。

  中國政法大學副教授郭繼承在討論中指出,中華文化在幾千年延綿不息的曆史長河中孕育了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價(jia) 值觀念、思維方式和心靈歸屬。近代中國曾遭受西方列強侵略,是包括台灣同胞在內(nei) 的中國人秉持家國情懷,戰勝了外來侵略,守護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以史為(wei) 鑒、自強不息,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中華文化未來的發展也需要兩(liang) 岸同胞共同努力。

  台灣黃埔軍(jun) 校同學會(hui) 後代聯誼會(hui) 會(hui) 長丘智賢表示,文化與(yu) 教育是緊密聯係的,民進黨(dang) 當局在島內(nei) 推行“去中國化”教育,使得中華文化在台灣地區的傳(chuan) 承麵臨(lin) 一定危機。但他認為(wei) ,台灣文化產(chan) 業(ye) 脫離了中華文化根脈和底蘊是無法長久發展的,兩(liang) 岸同胞要增強對中華文化的信心,珍視並愛惜中華文化,分享和傳(chuan) 播中華文化。

  首都師範大學台灣研究室教授艾尤,分析了諸多台灣文學作品,吳濁流的《亞(ya) 細亞(ya) 的孤兒(er) 》、陳映真的《將軍(jun) 族》、餘(yu) 光中的《鄉(xiang) 愁》、白先勇的《花橋榮記》、林海音的《城南舊事》等,無一不體(ti) 現著台灣同胞對中華傳(chuan) 統文化的弘揚。她認為(wei) 兩(liang) 岸相同的民俗節日也是台灣傳(chuan) 承中華傳(chuan) 統文化的表現。活動當日正值七夕(農(nong) 曆七月初七),台灣也同閩南地區一樣有著燜油飯祭拜七娘媽的習(xi) 俗。

  北京聯合大學台灣研究院教授朱鬆嶺指出,中華民族是一個(ge) 偉(wei) 大的民族,中華民族精神的傳(chuan) 承十分重要,要不斷發揚黃埔精神,做祖國和平統一的堅定推動者。

  台灣青年體(ti) 育教育文化交流發展協會(hui) 理事長、北京大學體(ti) 育教研部教師陳文成,分享了自己從(cong) 台灣到大陸求學、工作的經曆和體(ti) 會(hui) 。他從(cong) 講閩南語、過中華傳(chuan) 統節日,來大陸生活後,很快就能適應和融入。作為(wei) 一名體(ti) 育人,陳文成對2022北京冬奧會(hui) 、冬殘奧會(hui) 的成功舉(ju) 辦感到自豪。他希望更多台灣青年能參與(yu) 到兩(liang) 岸體(ti) 育交流中來,體(ti) 驗大陸如今的發展。(完)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