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了 我們真的需要“貼秋膘”嗎?
上周日正式立秋了,我國北方民間素有“貼秋膘”的習(xi) 俗。貼秋膘的理由是,夏日的炙熱和悶濕讓不少人胃口不好、食欲不佳,由於(yu) 吃得少了,體(ti) 重往往有所減輕,為(wei) 了彌補這“苦夏”的虧(kui) 空,秋季來臨(lin) 之後就要好吃好喝地為(wei) 自己“補膘”。那麽(me) ,我們(men) 真的需要“貼秋膘”嗎?人人都需要“貼秋膘”嗎?今天我們(men) 就來分析分析看。
體(ti) 重偏低的人應考慮“貼秋膘”
“膘”用在人體(ti) 上主要指的是皮下脂肪。從(cong) 專(zhuan) 業(ye) 上講,人體(ti) 皮下脂肪的量及占體(ti) 重的比例,也就是體(ti) 脂百分比(BF%),是反映人體(ti) 健康、預測疾病的一項重要指標。
目前,判斷肥胖最常用的一個(ge) 指標是體(ti) 質指數(BMI),也就是體(ti) 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這個(ge) 指標是間接反映體(ti) 內(nei) 脂肪的,因為(wei) 體(ti) 內(nei) 脂肪的測定不如體(ti) 重和身高容易測量。
其實,最準確的應該用體(ti) 脂百分比來判斷肥胖,成年男性體(ti) 脂百分比(BF%)>25%,女性體(ti) 脂百分比(BF%)>30%即為(wei) 肥胖。
對於(yu) 已經超“膘”的人來說,就不應該再盲目地“貼秋膘”了。而對於(yu) 體(ti) 重偏低,或者已經屬於(yu) 低體(ti) 重的人,可以考慮適當地“貼膘”。
中心性肥胖者
得慢性疾病的危險更大
脂肪在人體(ti) 的不同分布,也會(hui) 對我們(men) 的健康產(chan) 生不同影響。脂肪主要分布在內(nei) 髒和上腹部皮下者稱之為(wei) “腹型”或“中心性”肥胖;脂肪主要分布在下腹部、臀部和大腿皮下者稱之為(wei) “外周性”肥胖。
我國成年男性肥胖大都屬於(yu) 中心性肥胖,也就是俗稱的“將軍(jun) 肚”;而中年女性肥胖也以腰腹部脂肪堆積較多。中心性肥胖得慢性疾病的危險比正常者大大增加。
相比其他類型的肥胖,中心性肥胖患者代謝綜合征的患病率升高3-4倍,同時也更容易合並高血壓、高血脂以及糖尿病,發生心腦血管疾病的危險性也更大。
“貼秋膘”要注意三點
適當“貼膘”,也應該注意:
1.“秋補”不能一味地隻吃大魚大肉
維持生命和健康需要40多種營養(yang) 素,這些營養(yang) 素缺一不可。由於(yu) 人體(ti) 不能完全合成這些營養(yang) 素,就需要從(cong) 各種各樣食物中獲取。沒有一種天然的食物能提供人體(ti) 所需的各種營養(yang) 物質。
因此,“秋補”不能一味地隻吃大魚大肉,奶製品、豆製品、菌藻類以及新鮮的蔬菜和水果也要經常吃。
2.可以經常喝粥
秋天由於(yu) 天氣幹燥,容易上火,所以在食物選擇上應多注意預防秋燥。
可以經常喝粥,如用小米、燕麥、薏米、蓮子等雜糧熬製的粥類,熬粥的時候可以加一些薯類,如地瓜、山藥等。少吃油炸食物,不喝或少喝含糖飲料。
3.吃動平衡,每天適量運動
運動對健康的好處不用多說,重在堅持,養(yang) 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文/黎牧夏(馬博士健康團博士生)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