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從中文教育到互學互鑒,孔院如何促進中外高校多元化交流?

發布時間:2022-08-11 15:24: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8月11日電 題:從(cong) 中文教育到互學互鑒,孔院如何促進中外高校多元化交流?

  作者 馬帥莎 李京澤

  意大利鮮花節上的巨幅中國年畫,葡萄牙阿威羅運河上的端午節龍舟,《中庸》17世紀拉丁語譯本的意英雙語重譯……近年來,孔子學院海外辦學和與(yu) 之相關(guan) 的教育交流正展現新的麵貌。多位中外高校校長近日在接受記者專(zhuan) 訪時表示,目前孔院建設正在融入高校的治理體(ti) 係和發展規劃中,成為(wei) 提升中外高校國際化水平的多元化交流平台。

  2020年6月,中國國際中文教育基金會(hui) 正式成立,成為(wei) 孔子學院、孔子課堂品牌的統籌管理和運營方,主要負責孔子學院、孔子課堂品牌的整體(ti) 管理和運作,募集資金資源為(wei) 全球孔子學院發展提供支持和服務。中外雙方合作機構成為(wei) 舉(ju) 辦孔子學院、孔子課堂的主體(ti) ,承擔具體(ti) 的運營管理工作。今年是中國國際中文教育基金會(hui) 成立的第二個(ge) 年頭,中外高校間涉及中文教育的合作交流愈加頻繁。

  大連外國語大學目前已在海外建立10所孔子學院,涉及9個(ge) 語種。據大連外國語大學校長劉宏介紹,大外將海外孔子學院與(yu) 該校相關(guan) 語種二級學院進行對接,具有針對性地為(wei) 海外孔院培養(yang) 中文教師。劉宏說,自從(cong) 轉變為(wei) 孔院辦學主體(ti) 後,大外將孔院建設列入治理體(ti) 係和發展規劃中,學校的主觀能動性變得更強了,可以充分調動校內(nei) 資源,保障孔院提質增效。

  孔院建設同樣被納入了匈牙利羅蘭(lan) 大學的國際化發展規劃中。2006年成立的羅蘭(lan) 大學孔子學院是匈牙利第一所孔院,在其推動下,漢語已被納入匈牙利國民教育體(ti) 係,成為(wei) 匈牙利多所中學的必修課和選修課,以及匈牙利高考科目之一。

  作為(wei) 羅蘭(lan) 大學副校長,郝清新兼任該校中文係主任和孔院匈方院長。據郝清新介紹,羅蘭(lan) 大學孔院目前有教學點34個(ge) ,主要分布在布達佩斯以及埃格爾、米什科爾茨和托卡伊等匈牙利知名城鎮,覆蓋人群從(cong) 小學生到成人,每年招收各類學生2400餘(yu) 人次。

  郝清新告訴記者,孔院是羅蘭(lan) 大學的一部分,它在中文教學師資、課程教學和學術研究等方麵與(yu) 羅蘭(lan) 大學中文係同樣重要,“我們(men) 會(hui) 挑選孔院的優(you) 秀教師教授中文係課程、參與(yu) 詞典編輯等工作。”郝清新說,他帶領團隊編撰的《匈漢大辭典》目前已經進入校對階段,有望在2023年出版發行。

  近年來,羅蘭(lan) 大學孔子學院與(yu) 其中方合作院校北京外國語大學之間的聯結變得更為(wei) 緊密,包括參與(yu) 北外“雙一流”建設項目中的同步課堂、中國學研究和海外實習(xi) 基地建設工作等,雙方在專(zhuan) 業(ye) 建設、人員交流方麵的溝通合作越來越深入。

  劉宏認為(wei) ,孔子學院是一個(ge) 多元的交流合作平台,它可以促進中外辦學主體(ti) 之間的全方位合作。合作首先體(ti) 現在國際中文教育領域,促進了中外文化交流。

  她舉(ju) 例稱,大連外國語大學海外孔子學院在“將中國翻譯給世界”方麵做了不少嚐試,其中包括對殷鐸澤的《中庸》拉丁語譯本進行重譯。

  17世紀時,來自意大利西西裏的殷鐸澤將《中庸》翻譯成拉丁文,並取名《中國的政治道德學》,帶回歐洲,為(wei) 儒學西傳(chuan) 作出了貢獻。為(wei) 了將中國的古代文學經典翻譯為(wei) 更加容易被理解的現代語言,恩納“科雷”大學孔子學院外方院長羅毅文與(yu) 來自該校意大利語專(zhuan) 業(ye) 的羅德尼·洛卡伊花費4年時間,對殷鐸澤的譯本進行了意英雙語重譯,於(yu) 去年年底出版。

  除了雙邊合作,大外與(yu) 10所合作舉(ju) 辦孔子學院的外國大學組成孔子學院合作大學聯盟。此外,還牽頭建立遼寧省孔子學院合作大學聯盟。這兩(liang) 個(ge) 聯盟又形成一個(ge) 更大的聯盟。聯盟的方式促進了教育多邊交流合作,不囿於(yu) 國際中文教育領域,在各大學其他學科領域也碰撞出合作火花。

  劉宏還提到,孔院也在幫助提高高校的國際化辦學水平。大連外國語大學當初在設立波蘭(lan) 語專(zhuan) 業(ye) 時,通過波蘭(lan) 雅蓋隆大學孔院院長的牽線搭橋,最終與(yu) 雅蓋隆大學簽署了合作協議,對方還專(zhuan) 門派了幾位老師親(qin) 自前往大連,幫助建設大外的波蘭(lan) 語專(zhuan) 業(ye) 。

  近年來,海外學習(xi) 中文的熱度仍然不減,這種趨勢下如何培養(yang) 海外本土中文教師、辦出孔院特色成為(wei) 中外合作機構的共同關(guan) 注點。

  吉布提國民教育與(yu) 職業(ye) 培訓部部長穆斯塔法·穆罕默德·馬哈茂德表示,他們(men) 做過一次針對吉布提高中學生的問卷調查,其中有80%以上的學生表示願意學習(xi) 漢語,很多學生希望到中國留學。

  今年2月吉布提建立第一所孔院,初步計劃在當地5所高中開設中文課程。吉方孔院院長羅恩·賽義(yi) 德·哈吉·伊斯梅爾稱,四川師範大學為(wei) 吉布提孔院挑選了4名中文教師和1名誌願者,未來計劃再招聘一些優(you) 秀的本土教師。

  劉宏亦指出,中方院校派往海外的中文教師和誌願者流動性較大,要想從(cong) 根本上解決(jue) 師資問題,還是需要培養(yang) 本土教師。另外,無論師資培養(yang) 還是學員培訓,也要根據當地實際需求和文化特色,發展出具有特色的“中文+”人才培養(yang) 模式。

  “思考如何辦出特色時,應尊重和理解當地文化。”劉宏說,跨文化交流並不是單向的給予,國際中文教育不僅(jin) 是在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也是在幫助外國朋友用漢語講述他們(men) 的民族和國家的文化故事,真正做到中外文化互學互鑒。(完)

(責編: 陳濛濛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