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隱匿收入超47億元 一則行政處罰揭開醫美暴利內幕?

發布時間:2022-08-11 15:25: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杭州8月11日電(記者 黃慧)日前,“杭州一醫美公司偷逃稅被罰8800多萬(wan) ”登上微博熱搜。該行政處罰,也引發大眾(zhong) 開始熱議,醫美行業(ye) 究竟有多賺錢?

  相關(guan) 數據顯示,國內(nei) 現存醫美整形相關(guan) 企業(ye) 8.23萬(wan) 家。近10年來,醫美整形相關(guan) 企業(ye) 注冊(ce) 量逐年上升:2019年新增8644家,同比增長6.72%;2020年新增8949家,同比增長3.53%;2021年新增2.97萬(wan) 家,同比增長231.66%。

  醫美究竟有多賺錢?

  據“信用中國”網站,近日,杭州古名文化藝術策劃有限公司新增一條行政處罰。處罰事由顯示,2017年1月至2021年11月,該公司分支機構千和醫療美容診所為(wei) 客戶提供醫療美容項目服務,利用個(ge) 人銀行賬戶收取服務款並隱匿收入超47.55億(yi) 元,未計入財務賬。在此期間,該公司通過賬戶中隱匿收入孳生的利息收入約為(wei) 2879.68萬(wan) 元。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三條第一款之規定,杭州市稅務局對該公司隱匿收入少繳稅款的行為(wei) 定性為(wei) 偷稅,並對少繳的企業(ye) 所得稅約1.47億(yi) 元處百分之六十罰款,罰款金額合計約8827.27萬(wan) 元。

  一家醫美行業(ye) 非頭部企業(ye) ,就能在不到5年的時間裏隱匿收入超47億(yi) 元,醫美行業(ye) 究竟有多賺錢?

  記者查看了部分醫美上市公司2021年經營情況。財報顯示,被稱為(wei) “玻尿酸第一股”的華熙生物毛利率達到78.07%,銷售費用占據營業(ye) 總收入近一半。愛美客也是玻尿酸領域的龍頭之一,2021年,愛美客的毛利率達到93.7%,超過貴州茅台的91.54%。

  醫美行業(ye) 的暴利與(yu) 火熱也吸引了諸多場外企業(ye) 的加入。2021年3月,奧園美穀以6.97億(yi) 元現金收購浙江首家民營醫療美容醫院杭州連天美企業(ye) 管理有限公司55%股權,正式切入醫美賽道。

  誰點燃了醫美行業(ye) 之“火”?

  “外貌焦慮”“顏值焦慮”等概念在近年來異常火爆,頻頻登上熱搜。從(cong) 過去的大眼睛、高鼻梁、瓜子臉到如今的A4腰、漫畫腿、精靈耳……人們(men) 對外貌的要求越來越嚴(yan) 格,並開始擴展到身體(ti) 的每一個(ge) 部位。

  外貌焦慮之下,顏值經濟興(xing) 起,大量醫療美容機構打出“畢業(ye) 季,整容季”的口號,不少考生走出考場就直奔醫院,拚完成績拚顏值,高考後掀起“割雙眼皮”熱潮的話題還曾多次登上熱搜榜,醫美熱潮已經在畢業(ye) 生群體(ti) 中蔓延。

  醫美項目也五花八門,除了整形整容等手術類項目,玻尿酸、熱瑪吉、黃金微針、射頻提升、光子嫩膚、玻尿酸填充除皺、肉毒素瘦臉針等非手術類的輕醫美由於(yu) 風險小、恢複快、耗時短,更受消費者青睞。

  市民希希(化名)從(cong) 4年前開始就定期打水光針。“畢竟34歲了,日常的護膚很難延緩衰老,需要一些‘立竿見影’的手段。”

  定期做醫美的沙沙也坦言,她常去的醫美機構定期會(hui) “升級”項目,諸如“重組膠原煥新套組”“緊致耀白水光”,看上去美好又高級。

  事實上,輕醫美的風險被消費者低估了,輕醫美某種程度上是被包裝過的“微整形”,兩(liang) 者創傷(shang) 是一樣的,風險也是同等的。

  “許多新名詞隻是新瓶裝舊酒,但名稱的模糊和‘軟化’,輕醫美非手術性、抗衰等特點,使顧客看待輕醫美像看待消費行為(wei) 而非醫療行為(wei)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醫學美容科主治醫師程含皛說。

  醫美是個(ge) “好生意”嗎?

  在醫美產(chan) 業(ye) 鏈中,上遊主要為(wei) 藥械產(chan) 品生產(chan) 商,包括藥品原料供應商;中遊為(wei) 服務類機構,主要包括公立醫院、大型連鎖醫院,中小型民營企業(ye) 以及小型私人診所;下遊指線下美容院、SPA會(hui) 館、醫院等導流機構、線上搜索類平台以及線上垂直類醫美、大健康平台,這些是主要的獲客平台。

  對比中下遊,上遊企業(ye) 因技術研發投入大、對儀(yi) 器精密要求高等因素拉高行業(ye) 準入壁壘,成為(wei) 產(chan) 業(ye) 鏈中利潤最高的一環。而在下遊,為(wei) 了獲取更多的客戶,醫美機構不得不投入大量的資金在營銷層麵。

  胡潤研究院相關(guan) 數據顯示,當下醫美行業(ye) 中,50%的費用都貢獻給了營銷渠道,即廣告費。國內(nei) 醫美機構的淨利潤率維持在1%-10%之間。相比上遊企業(ye) ,處於(yu) 產(chan) 業(ye) 鏈中遊的醫美機構盈利較為(wei) 艱難,高昂的獲客成本,使得很多醫美機構難以在財務上打平。

  由於(yu) 營銷費用的逐步攀升,醫美機構不得不分攤了本可用於(yu) 醫生培訓、高效管理的投入,也讓醫美行業(ye) 的水越攪越渾。大量不合格的機構診所混跡在醫美市場上,民眾(zhong) 追求美麗(li) 而引發悲劇的例子並不鮮見。

  2021年10月25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網站公布了2021年醫美領域反不正當競爭(zheng) 執法典型案例,涉及虛假宣傳(chuan) 醫生資曆、醫療機構資質榮譽,虛假宣傳(chuan) 醫美產(chan) 品功效、服務療效等多種行為(wei) 類型。

  2021年6月,八部委聯合發布了《關(guan) 於(yu) 進一步加強醫療美容綜合監管執法的通知》。同年8月27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出《醫療美容廣告執法指南(征求意見稿)》,麵向社會(hui) 公開征求意見。

  一位業(ye) 內(nei) 人士表示,要想推動醫美市場合規,首先要加大監管機構的監管力度,推動各種配套法規製度的出台,這一點近年來我國也在不斷完善。此外,消費者合規及安全意識的提高,也會(hui) 促進醫美市場合規轉向。

  浙江省消保委此前曾發布提醒,消費者要選擇有資質的正規機構,確認醫美機構是否取得《醫療機構執業(ye) 許可證》,主診醫生是否具有執業(ye) 醫師資格;要提前了解自身需求以及醫美項目的功效、有效期限、注意事項、潛在風險等信息,不盲目跟風,並且要與(yu) 商家簽訂書(shu) 麵合同,詳細約定醫美項目名稱、服務次數、價(jia) 格、美容效果、違約責任等內(nei) 容。

  “正規機構能保證藥品來源合法、渠道正規及醫生操作得當,術前會(hui) 給顧客做皮試,簽知情同意書(shu) ,這些是非正規機構無法做到的。”程含皛表示,即使出現並發症,正規機構也能提供及時有效的搶救措施,極大程度地降低風險。(完)

(責編: 陳濛濛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