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民勤變汙水為生態活水 沙漠腹地打造人工濕地
中新網蘭(lan) 州8月17日電 (馬愛彬)“關(guan) 關(guan) 雎鳩,在河之洲”,《詩經》中古人在濕地中生活的生動場景,如今出現在地處騰格裏和巴丹吉林兩(liang) 大沙漠腹地的甘肅省武威市民勤縣,在今年新建的人工生態濕地,當地將汙水廠尾水通過物理、化學、生物三重協同作用淨化,變成汩汩清流。
置身其中,滿目蒼翠,喬(qiao) 木、灌木、果木交錯成林,美人蕉、梭魚草、紫金花花開正豔,幾尾魚兒(er) 在碧波中遊來遊去,低旋飛鳥不時從(cong) 頭頂掠過……如同一幅人與(yu) 自然和諧相處、濕地與(yu) 城市共建共美的自然畫卷。
“人工生態濕位於(yu) 民勤縣東(dong) 湖體(ti) 育公園北側(ce) ,占地麵積855畝(mu) ,以生態濕地為(wei) 主、兼顧景觀等多種功能,是集生態涵養(yang) 、休閑遊憩、環保節水、旅遊觀光等功能於(yu) 一體(ti) 的城市綠帶。”民勤縣城管局副局長侍江元17日介紹說,濕地項目的建成運行,有效減少了城區生活汙水汙染負荷,改善了綠洲內(nei) 部生態環境質量。
針對水資源短缺和生態環境問題嚴(yan) 峻現實,近年來,民勤縣創新優(you) 化縣域生態環境治理體(ti) 係,依托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態修複綜合治理項目,從(cong) 點、線到麵,大力推動區域生態環境整體(ti) 性保護和係統性修複,實現生態效益、社會(hui) 效益和經濟效益共贏,並逐步形成治理有效、係統完備、可推廣複製的生態環境綜合治理模式。
在潛流濕地入水口,汙水廠尾水經攔渣閘後緩緩流入,借助重力作用,汙水逐層通過多級高差設置,濕地水生植物根係及存活在其中的厭氧菌群對汙水內(nei) 有害成分進行吸附和分解,將氮、磷等元素“吃幹榨淨”後,流經表流濕地進一步穩固,最後通過泵房收集、加壓輸送至中水管網,用於(yu) 城區綠化和各電廠用水。
民勤縣發改局副局長白雲(yun) 介紹說,采用“生態滯留塘+潛流濕地+表流濕地組合工藝”,民勤縣把汙水變為(wei) 生態活水,將傳(chuan) 統的汙水處理向汙水的循環再生利用升級,源源不斷為(wei) 沙漠綠洲提供深度淨化活水,不僅(jin) 為(wei) 周邊基礎設施提供環境優(you) 美、感官舒適的公共空間,也為(wei) 守護綠洲安全築起了牢固的生態屏障。
從(cong) 濕地修建、水係改造到林地種植、群落營造,民勤縣一盤“相得益彰”的生態大棋布局落子。據悉,生態濕地項目日處理規模2萬(wan) 方,全年可淨化尾水300萬(wan) 方,可直接節約用水成本600萬(wan) 元。(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