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高溫少雨致土壤缺墒 專家為農田抗旱支招

發布時間:2022-08-18 11:06:00來源: 科技日報

  根據土壤墒情監測,目前重慶市土壤耕作層達中度幹旱等級,其中,黔江、巴南等15個(ge) 區縣土壤幹旱達到重旱等級。8月17日,科技日報記者從(cong) 2022年重慶市高溫抗旱工作專(zhuan) 題新聞發布會(hui) 上獲悉這一情況。受持續高溫少雨影響,安徽、湖北、陝西等省份的部分地區近期也曾出現土壤缺墒。

  何為(wei) 缺墒?墒情被分為(wei) 五個(ge) 等級

  “墒是指土壤適合種子發芽和作物生長的濕度,土壤濕度的情況也叫墒情。”重慶市水利局水文總站科長黎春蕾表示,墒情是旱情的重要監測指標,主要反映土壤含水量的情況。

  根據土壤相對濕度,墒情被分為(wei) 五個(ge) 等級:耕作層土壤相對濕度大於(yu) 等於(yu) 90%為(wei) 過濕,濕度在60%—90%為(wei) 適宜,濕度在50%—60%為(wei) 輕度幹旱,濕度在40%—50%為(wei) 中度幹旱,濕度在30%—40%為(wei) 重度幹旱。

  “我們(men) 在全市設有200多個(ge) 監測站點,最早在7月11日預報出現輕度墒情,8月以來墒情逐步加重。”黎春蕾表示,缺墒的核心原因是缺乏有效降雨、高溫持續時間長,導致土壤蒸發量逐步增大,土壤含水量降低。

  據了解,重慶自7月1日以來,氣溫顯著偏高、降水明顯偏少,9個(ge) 區縣最高氣溫打破當地曆史高溫紀錄,累計降雨較多年同期偏少6成,尤其是8月以來較多年同期偏少9成,已導致33個(ge) 區縣、88.1萬(wan) 人受災,因旱需生活救助30萬(wan) 人。根據監測,67.9%的土壤水分觀測站耕作層已達中到重旱。

  “缺墒就是幹旱。”西南大學資源環境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謝德體(ti) 表示,如果持續重度缺墒,則可能形成農(nong) 業(ye) 幹旱,如果幹旱持續時間特別長,就有可能導致作物產(chan) 量降低,甚至絕收。

  麵對缺墒 除了下雨還有這些辦法

  “解決(jue) 缺墒地最好辦法就是補水,不過在持續高溫不降雨的天氣下,考驗的是農(nong) 田基礎設施建設情況。”謝德體(ti) 表示,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可以幫助農(nong) 田在水多時迅速排出多餘(yu) 的水,需要水時及時地輸送。標準化農(nong) 田建設是通過改大、改水、改路、改土,建成宜機宜耕、能排能灌、高產(chan) 穩產(chan) 、旱澇保收的現代化農(nong) 田,也有助於(yu) 在高溫幹旱時農(nong) 田保墒抗旱。

  “我們(men) 經過查看發現,持續高溫幹旱對重慶水稻等主糧的影響不大。”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派往重慶指導高溫幹旱保秋糧的科技小分隊隊長、中國農(nong) 業(ye) 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副所長陳昶表示,重慶的水稻收獲時間較早,同時得益於(yu) 重慶的水利設施建設,即使晚一點收割也有灌溉用水保障。目前,受影響比較大的是蔬菜、柑橘等經濟作物。對此,小分隊已經給予了保墒、防曬等方麵的指導,當然最能緩解墒情的還是降雨。

  “總體(ti) 上講,絕大部分地區能夠維持供需緊平衡,但局部存在供水短缺。”重慶市水利局黨(dang) 組成員、副局長任麗(li) 娟介紹。目前,重慶受幹旱影響供水的41.5萬(wan) 人,供水總體(ti) 有保障,通過管網延伸、新建水源、送水、分片輪流供水等方式解決(jue) 。在農(nong) 田灌溉上,充分發揮153處中型灌區和2442處小型灌區作用,累計農(nong) 業(ye) 灌溉用水6.29億(yi) 立方米,灌溉農(nong) 田436.6萬(wan) 畝(mu) 。

  “根據最新氣象資料,8月30日—9月1日和9月8日—9月9日,重慶有較明顯的降溫降雨過程,高溫天氣將逐步緩解。”重慶市氣象局黨(dang) 組成員、副局長楊智介紹,本月25號前後有弱的降雨過程,高溫有所減弱。全市266個(ge) 人工影響天氣作業(ye) 點、107門高炮、96台火箭和近600名作業(ye) 人員已經做好人工增雨的準備,一旦有作業(ye) 時機將適時開展人工增雨降溫作業(ye) ,緩解高溫幹旱。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