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雷達能否讓自動駕駛更安全?
本報記者 趙語涵
最近,一輛小鵬P7高速撞上前方故障車輛和下車查看的車主,造成了人員傷(shang) 亡的慘痛結果。據肇事車主講述,自己當時開啟了自動駕駛輔助係統,並承認“分神”。實際上不止小鵬,近年來,特斯拉、蔚來、理想等品牌均出現過車主開啟自動駕駛輔助功能時“分神”造成的車禍事故。
一起起事故並沒有影響車企對於(yu) 自動駕駛的研發和投入熱情。一批搭載激光雷達的車輛將在年內(nei) 上市交付。識別更精準和立體(ti) 的激光雷達,能否讓自動駕駛輔助係統更靠譜?
小鵬事故再引自動駕駛爭(zheng) 議
車輛在完全沒有減速和刹車跡象的情況下高速撞上前方停在路上的故障車和下車查看的車主。近期,小鵬P7的車禍事故視頻在網上流傳(chuan) ,引發了巨大的爭(zheng) 議和討論。
目前,權威事故調查報告尚未出爐。不過,根據媒體(ti) 披露的肇事車主采訪,車主坦言自己當時有些困,為(wei) 了更“安全”才開啟了自動駕駛輔助功能。同時,車主承認在撞上前車時自己有所“分神”,並且表示車輛並沒有出現任何的警示提醒和自動刹車。
看到這一新聞後,家有一輛新能源汽車的陳女士第一時間把視頻轉發給了丈夫。“我老公之前特別願意嚐試車輛的自動駕駛輔助功能,特別是開到環路這種沒有紅綠燈、標誌線清晰的路段,就會(hui) 習(xi) 慣性地打開‘車道內(nei) 跟隨’這一功能。”陳女士告訴記者,但有一次丈夫險些睡著造成事故,“從(cong) 那次之後,我就經常提醒他少用這個(ge) 功能,即便要用也千萬(wan) 不要分神。”
像陳女士丈夫這樣的情況可能並非個(ge) 例。家住通州區的張先生也曾經習(xi) 慣於(yu) 把自己的新能源汽車開上五環路後,就打開自動駕駛輔助功能,然後不時地可以“分神”看一下手機內(nei) 的消息。張先生坦言,近兩(liang) 年不時曝出的事故讓他不敢再完全信任這一功能。
車企爭(zheng) 相裝配激光雷達
在多次事故後,車企對於(yu) 自動駕駛這一智能化功能的鼓吹有所克製。例如,所有的自動駕駛都加上了“輔助”這一後綴;再比如,小鵬、特斯拉等品牌都嚐試多方式對車主培訓,進一步提示車主即便開啟自動駕駛輔助功能,仍要保持專(zhuan) 注、時刻準備接管車輛。
但這種克製顯然還是不夠。縱觀各大車企的新車型發布會(hui) ,新車型配備的芯片、算力以及各種感知設備仍然是絕大多數車企的主推賣點之一,安裝更為(wei) 昂貴的激光雷達在國產(chan) 新能源車企中形成風潮。記者粗略統計,今年蔚來、小鵬、極狐、智己、哪吒等眾(zhong) 多品牌都有配備激光雷達的車型將上市交付,業(ye) 內(nei) 也將2022年稱為(wei) 激光雷達“量產(chan) 元年”。
“盡管在宣傳(chuan) 上有所克製,但車企對於(yu) 激光雷達的追逐以及宣傳(chuan) 造勢,還是容易給消費者傳(chuan) 達出誤導信息,認為(wei) 自動駕駛技術正日趨成熟。”乘聯會(hui) 秘書(shu) 長崔東(dong) 樹坦言。記者近日探訪多家新能源汽車直營店發現,在試駕車輛時,自動駕駛輔助功能仍然是銷售顧問必然要介紹體(ti) 驗的內(nei) 容。如果車輛配備了激光雷達,更會(hui) 被銷售顧問重點提及。
裝激光雷達也難自動駕駛
當前,大部分具備自動駕駛輔助功能的車輛均配備的是視覺識別攝像頭、毫米波雷達和超聲波雷達。然而,小鵬、蔚來等多次類似的事故卻顯示,在高速行進過程中,極低速或靜止的物體(ti) 對於(yu) 毫米波雷達而言似乎是一個(ge) “克星”。“這是由於(yu) 靜止物的反射波沒有相位差,所以靜態目標的信息很容易和附近的幹擾目標信號摻雜在一起,需要算法過濾和分辨目標。”一位來自知名自動駕駛公司的算法工程師張先生告訴記者。
那麽(me) 是否意味著,識別精度更高、更立體(ti) 的激光雷達能夠克服這一缺陷?張先生卻表示並沒有那麽(me) 樂(le) 觀。他認為(wei) ,即便是單從(cong) 這次事故來看,當下也不能確定一定是毫米波雷達識別錯誤導致的。
在張先生看來,自動駕駛的安全性是一個(ge) 非常複雜的係統,“加裝激光雷達,可以肯定的是其識別的精準度、範圍等都可以提升,但攝像頭和雷達識別的圖像隻是其中一個(ge) 環節,後台算法去匹配各種模型,各個(ge) 組件去響應等等,都需要不斷地完善和升級。”似乎正因如此,雖然大批裝配激光雷達的車型將在年內(nei) 交付,但目前並沒有哪家車企敢放出自動駕駛可以脫離人工輔助的豪言。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