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小程序、運營自媒體…他們想一直做下去
小牧
隨著數字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占比逐年增加,數字產(chan) 業(ye) 容納年輕人就業(ye) 的空間也在迅速擴容。除了進大廠當“碼農(nong) ”,數字產(chan) 業(ye) 還演化出了越來越多的新興(xing) 崗位。
中國勞動和社會(hui) 保障科學研究院近日發布的《數字生態就業(ye) 創業(ye) 研究報告》顯示,視頻號、公眾(zhong) 號、小程序分別有47.3%、31.7%、28.9%的從(cong) 業(ye) 者已經把當前從(cong) 事的工作作為(wei) 終身職業(ye) 。
我們(men) 本期采訪了五位青年“數字工匠”,他們(men) 分別是私域運營工作者、小程序開發者、新媒體(ti) 運營工作者、vlog博主和“三農(nong) ”領域自媒體(ti) 人,試圖了解數字生態下,青年人如何規劃職業(ye) 前景?在選擇與(yu) 堅守中,他們(men) 保持著怎樣的人生態度?
■人物:小姚
■職業(ye) :私域運營工作者
■簡介:不到兩(liang) 年搭建起私域運營體(ti) 係閉環
“做一個(ge) 事情就要把它做好做透”
“從(cong) 香飄飄速溶奶茶到奶蓋茶再到蒸奶茶,從(cong) 拚原茶原奶到拚鮮果,奶茶行業(ye) 已經卷到無法自拔”,在一場線下試飲會(hui) 上,為(wei) 了幫助中小型奶茶商家在大牌圍剿中突圍,打出品牌特色,小姚一邊耐心地為(wei) 商家剖析、講解最新市場趨勢,一邊為(wei) 他們(men) 出謀劃策,推薦下季度可嚐試的奶茶原料及配方,“刺梨、青梅、桑葚都可以嚐試……”
而小姚從(cong) 事的工作正是私域運營。所謂私域,是指企業(ye) 自建私域流量池培養(yang) 客戶,能夠不再依賴擁有公域流量的平台,借助社交媒介,用社交方式與(yu) 客戶溝通,並完成交易的商戶。通俗來說,“就是把別的池塘、大海,甚至任何地方的魚,放到自己的魚塘進行圈養(yang) ,不斷孵化,然後不停地讓它生小魚(拉新、轉化),最終,誰的魚食(福利引誘)更好吃,誰的魚就多”。
這是私域運營的市場理解,但在小姚看來,這隻適用於(yu) 一些傳(chuan) 統行業(ye) 。小姚的客戶以奶茶個(ge) 體(ti) 經營戶和一些小型連鎖店為(wei) 主,這些店鋪更需要能提供精準化策略的服務商。
目前,小姚是公司私域運營團隊的負責人,月入四五十萬(wan) 。在工作中,他總結了自己的一套方法論——私域運營的關(guan) 鍵是取得用戶信任。
“如果你不給顧客試錯的機會(hui) ,他也不會(hui) 給你任何機會(hui) 。”小姚說,“最開始,我們(men) 會(hui) 針對用戶的痛點進行反哺,給用戶提一些策略建議,讓用戶去測試,看到效果後,他們(men) 會(hui) 主動來找你合作。”小姚始終希望自己能輸出對用戶真正有用的東(dong) 西。
回想起剛入行時,小姚對私域運營的理解也止步於(yu) “建個(ge) 微信群,每天發福利”,從(cong) 2021年3月到現在,從(cong) 不被老板看好,到公司計劃將私域運營團隊劃分為(wei) 一級部門,小姚自信地告訴記者,“從(cong) 0到1,我的團隊已搭建起整個(ge) 私域運營的閉環,‘玩法’已經摸透了。”
不過,在小姚看來,私域運營的就業(ye) 前景並不明朗。他發現,從(cong) 2020年到現在,幾乎所有公司都在搭建自己的私域體(ti) 係,整個(ge) 私域已經很混亂(luan) 了。
“連樓下小超市都在拉你進團購群,我們(men) 手機裏的群很密集,信息錯亂(luan) 複雜。”小姚坦言,雖然私域運營的風口已過,但未來三五年,他依然會(hui) 在這個(ge) 領域深耕。
“我認為(wei) ,做一個(ge) 事情就一定要把它做好、做透,至少你要弄懂這個(ge) 東(dong) 西。”
■人物:亞(ya) 倫(lun)
■職業(ye) :新媒體(ti) 運營
■簡介:進入行業(ye) 兩(liang) 年 甘願成為(wei) “互聯網嘴替”
“隻要有流量、發聲需求 崗位會(hui) 一直存在”
會(hui) 議室C位上,一個(ge) 大男孩正神采奕奕地分享著自己總結出的公號內(nei) 容創作框架,他的身邊圍坐著新媒體(ti) 運營小白們(men) ,她們(men) 聚精會(hui) 神地聽著,生怕遺漏什麽(me) 要點。
會(hui) 議主講人亞(ya) 倫(lun) 今年25歲,是公司的新媒體(ti) 運營主管,他所理解的新媒體(ti) 運營其實與(yu) “發聲”有關(guan) :對於(yu) 企業(ye) 號,從(cong) 前,企業(ye) 想推廣產(chan) 品會(hui) 向媒體(ti) 投廣告,現在,他們(men) 把“發聲權”收了回來,自己創立新媒體(ti) 賬號進行運營。而對於(yu) 個(ge) 人號來說,新媒體(ti) 運營更是一種表達自我的方式。此外,新媒體(ti) 運營的底層邏輯就是做免費流量。
“付費流量,就是在廣場上大喊賣西瓜,讓大家來吃西瓜,而做免費流量是喊‘想吃西瓜的過來,我這裏有’,把人吸引過來,這之間差一個(ge) 挖掘需求的過程。”
“學習(xi) 頭部賬號的玩法,追趕中部賬號,用自己的優(you) 勢去對抗別人的弱勢。”從(cong) 事新媒體(ti) 運營兩(liang) 年多,亞(ya) 倫(lun) 摸索出了一套運營模式。
他們(men) 會(hui) 給客戶規劃新媒體(ti) 矩陣,然後研究競品公司,找到還沒有被占領的市場,迅速搶占生態位,“如果你有成就感,看著粉絲(si) 一點點增起來,你怎麽(me) 都不會(hui) 累。”亞(ya) 倫(lun) 這樣形容自己的工作節奏。
談及近幾年新媒體(ti) 運營崗位的發展變化,亞(ya) 倫(lun) 用了“日新月異”這個(ge) 詞,早在兩(liang) 年前,還隻有“雙微一抖”,緊接著小紅書(shu) 、視頻號都火起來了。
所以,新媒體(ti) 運營的重點始終不變,就是“運營”二字,因為(wei) 新媒體(ti) 平台在不斷更迭。
亞(ya) 倫(lun) 認為(wei) ,隻要企業(ye) 有流量需求,個(ge) 人有發聲需求,這個(ge) 崗位就會(hui) 一直存在。
那些在網上衝(chong) 浪前沿的人一定聽過這樣一句話:“你是我的互聯網嘴替。”亞(ya) 倫(lun) 也十分願意成為(wei) 這樣的“嘴替”,“這是個(ge) 人人都需要表達的時代,有些人需要別人幫他表達,站在他的立場、看到它的需求,去幫他表達,這本身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人物:高大東(dong)
■職業(ye) :vlog博主
■簡介:輾轉多個(ge) 城市求職 最終“逃離”職場
“我覺得我不牛,所以我選擇生活。”
“從(cong) 導演到攝像,從(cong) 拍攝完全自主,到後麵拍鏡頭幾乎不動腦子,我妥協了。”高大東(dong) ,今年30歲,導演專(zhuan) 業(ye) 出身的他畢業(ye) 後輾轉了3個(ge) 城市,從(cong) 北京到杭州,從(cong) 杭州再到重慶,幾份工作換下來,他發現自己始終無法從(cong) 心底認同“被改改改”的職場環境。
所以,他決(jue) 定逃離,一個(ge) 人單幹,2021年7月,他辭職隻身前往雲(yun) 南大理,搖身變成vlog博主。
最近,他在策劃一個(ge) “和99個(ge) 陌生人共度一天”的vlog選題。第一期視頻的主人公是一個(ge) 在古城擺攤的女孩,在鏡頭前,女孩和盤托出了自己的生活狀態、人生理想、愛情觀念……這條視頻的數據還算不錯,像這樣與(yu) 來自天南海北的朋友暢聊的過程常給予高大東(dong) 深深的滿足感,但他有時仍會(hui) 感到失落。
上一期視頻,高大東(dong) 和一個(ge) 姐姐深入探討了代際間的教育問題,視頻拍攝製作耗時一整天,但最後流量卻不盡如人意。
“我覺得這種視頻是有意義(yi) 、有深度的,流量隻是一個(ge) 導向,可能反映出現在的年輕人不想去思考,或者思考隻屬於(yu) 少數人。”
好在,高大東(dong) 已經與(yu) 自己達成和解,“你牛,就可以讓表達和娛樂(le) 共存;你不牛,就隻能選擇其一。選其一,你就要承擔後果。”高大東(dong) 說,他覺得自己不牛,所以他選擇生活。
和99個(ge) 陌生人共度一天,目前隻完成了4期拍攝,他想先做10期看看,如果流量不好就換題。
從(cong) 當初創業(ye) 到現在,高大東(dong) 各個(ge) 平台自媒體(ti) 賬號粉絲(si) 數加起來一直在40萬(wan) 浮動,這“原地打轉”的數據看起來並不樂(le) 觀,但他並未因此焦慮。
“變現主要就靠接商務(廣告),以前上班時每個(ge) 月光底薪我就有1.5萬(wan) 元,現在收入不穩定,去年一年賺到的錢加起來隻有近10萬(wan) 元。”他說,跳脫出職場環境是自己的選擇,沒做好就認命,做自己想做的事,工作舒心最重要。
■人物:阿樹
■職業(ye) :小程序開發員
■簡介:自學編程畢業(ye) 後進入IT行業(ye) 從(cong) 事小程序開發
“工作不能缺激情與(yu) 創造力”
眉頭微鎖,緊盯屏幕,伴隨一陣陣緊湊的劈裏啪啦的鍵盤敲擊聲,一行行彩色的代碼在黑色電腦界麵中顯現出來……這便是阿樹的工作常態。
2015年,他從(cong) 金融專(zhuan) 業(ye) 畢業(ye) ,出於(yu) 對程序開發和編程的熱愛,他曾在大學期間利用業(ye) 餘(yu) 時間自學並考取了相關(guan) 資格證書(shu) ,2017年,第三方小程序渠道興(xing) 起,跟隨興(xing) 趣指引,他順利入局IT行業(ye) 。
目前,阿樹在廣州一家電商公司工作,公司業(ye) 務以售賣農(nong) 副產(chan) 品為(wei) 主,他負責開發運營的小程序。
“我們(men) 相當於(yu) 是一個(ge) 中間商,會(hui) 篩選出一些農(nong) 副產(chan) 品,投放推廣到一線城市的市場。”阿樹說,除日常小程序維護工作外,與(yu) 各領域客戶達成合作也是他日常工作的重要內(nei) 容。
“不少中小商家也紛紛找到我們(men) ,想要定製開發小程序來承接他們(men) 的業(ye) 務。”
與(yu) 興(xing) 趣相契合、工作時間自由、節奏靈活、薪資水平相對較高,小程序開發這一崗位可以說滿足了阿樹對美好工作的所有想象。
阿樹的身邊也有很多朋友一畢業(ye) 就拿到了“鐵飯碗”,但他們(men) 常抱怨“工作足夠穩定,但缺乏激情與(yu) 創造力”。而對阿樹來說,選擇工作時,成就感、激情、創造力這些恰恰是不可或缺的。
阿樹記得,他們(men) 曾開發過一個(ge) 時間提醒類的備忘錄小程序,用戶數在五六萬(wan) 左右。一天,一個(ge) 陌生人主動聯係阿樹,“這個(ge) 產(chan) 品我一直都在用,這兩(liang) 天突然不運行了?感覺生活中缺了點什麽(me) 。”聽到對方這樣講,阿樹感到十分驚訝。
“有時,某個(ge) 產(chan) 品甚至會(hui) 被我們(men) 遺忘,但它卻真真實實地參與(yu) 到了用戶的工作和生活中,產(chan) 生了價(jia) 值。”
近兩(liang) 年,小程序發展勢頭迅猛,阿樹已在這個(ge) 行業(ye) 摸索了近5年,在資源上有了一些沉澱。他認為(wei) ,自己的任務是要與(yu) 客戶建立長期合作,不斷地提供技術價(jia) 值。
“如果跳出企業(ye) ,會(hui) 有更多的機會(hui) 了解其他行業(ye) 和領域的信息,也就會(hui) 有更多的合作可能性。”阿樹之後打算離職創業(ye) ,為(wei) 更多企業(ye) 商家提供技術性服務。
■人物:小牧
■職業(ye) :自媒體(ti) 人
■簡介:95後 6月底辭職返鄉(xiang) 創業(ye) 做自媒體(ti) 立誌把家鄉(xiang) 農(nong) 副產(chan) 品推向廣闊的市場
“趁年輕,多去折騰就對了”
鄉(xiang) 間地頭,一個(ge) 年輕人正徒手挖花生,隻見他用力一拽,一串顆粒飽滿的花生破土而出。
隨後,在一大盆清水中,他將花生表麵的泥土搓洗幹淨,再把花生倒入鍋中,放調料、加冷水、開大火,鹽水花生就這樣悶煮出來了。
廚房裏,他額頭冒汗,對著鏡頭笑著說:“高端的食材,隻需要最簡單的烹飪方式。”
視頻裏的小夥(huo) 子是小牧,今年24歲,江西九江人。
2019年,電子商務專(zhuan) 業(ye) 畢業(ye) 的他曾到北京、杭州做過銷售。在杭州工作的那段時間,他明顯感受到電商行業(ye) 強勁的發展勢頭,同時,自媒體(ti) 平台所帶來的豐(feng) 富的就業(ye) 機會(hui) 也令他心生向往。
“我大學時就有創業(ye) 做電商的夢想,也一直在琢磨著如何把自媒體(ti) 和家鄉(xiang) 的產(chan) 品相結合,做出花樣。”今年6月,小牧辭了職,開始了返鄉(xiang) 創業(ye) 路……
近年來,國家大力扶持農(nong) 副產(chan) 品,再加上自媒體(ti) 平台對草根創作者的“優(you) 待”,小牧幾乎毫不猶豫地將創業(ye) 方向瞄準了“三農(nong) ”領域。
以返鄉(xiang) 創業(ye) 者為(wei) 人設,小牧的自媒體(ti) 賬號“潯陽莊客”主要以分享農(nong) 家生活和種植技術科普為(wei) 主,風格輕鬆幽默。
雖然每個(ge) 視頻最後呈現出來隻有短短幾分鍾,但製作大概都會(hui) 耗時兩(liang) 天。
第一個(ge) 星期,小牧的視頻播放量停留在五六百,最近,視頻平均播放量已經漲到1萬(wan) ,“隻要堅持投稿,流量就會(hui) 逐步增長。”
小牧說,他的父母也經常參與(yu) 取景和拍攝,並適時地給出“參考意見”,之前有一期除草視頻中的幾個(ge) 運鏡就是小牧媽媽拍攝的。
目前,小牧的賬號處於(yu) 定位風格和保證內(nei) 容穩定輸出的階段,9月底,他打算在各平台進行線上店鋪布局,與(yu) 農(nong) 副產(chan) 品供貨商進行合作。
“創業(ye) 也是分階段的,我不著急變現。內(nei) 容為(wei) 王,視頻做好了自然有流量和收益。”
不僅(jin) 是職業(ye) 規劃明晰,小牧的人生觀也十分明確。在他看來,人生很短,年近中年需要養(yang) 家糊口時,他可能就不會(hui) 隻為(wei) 理想和創業(ye) 夢想行動了。
但現在,他還年輕,一定要去搏一把,“哪怕做不出來,在人生的畫卷中我也有勇敢追隨夢想的一筆,這就夠了。總之,趁年輕,多去折騰就對了。”
關(guan) 注
數字生態開拓新就業(ye) 賽道
這屆年輕人大有“用武之地”
據統計,2021年的大學畢業(ye) 人數創新高,高校應屆畢業(ye) 生為(wei) 909 萬(wan) 人,比 2020 年增加 35 萬(wan) 人。
《數字生態就業(ye) 創業(ye) 研究報告》顯示,2021年微信生態衍生的就業(ye) 機會(hui) 達到4618萬(wan) 個(ge) ,同比增長25.4%。其中,視頻號成為(wei) 新的增長動力,在視頻拍攝、直播帶貨等方麵產(chan) 生了1341萬(wan) 個(ge) 就業(ye) 機會(hui) 。同時,在公眾(zhong) 號創作、私域運營等其他領域產(chan) 生2438萬(wan) 個(ge) 就業(ye) 機會(hui) 。
另據調研測算,2021年微信小程序、企業(ye) 微信、微信支付等服務商共帶動超600萬(wan) 就業(ye) 機會(hui) 。
對這屆年輕人而言,做自媒體(ti) 是一個(ge) 可以長期為(wei) 之奮鬥的“靠譜”職業(ye) 。找工作不再隻是為(wei) 了簡單混口飯吃,也無所謂職業(ye) 本身所附著的光環,不看重輕鬆且舒適的工作節奏,更不做風口期的莽撞一搏,而是選擇一種自我實現方式——既貼合自己的生活態度,在創造社會(hui) 價(jia) 值的同時也能充分釋放自己的能力,實現個(ge) 人價(jia) 值。
可以預見,數字生態所開拓出的新就業(ye) 賽道無疑將緩解就業(ye) 嚴(yan) 峻的現狀,進入門檻低、經營成本低,這些準入條件無比“友好”的新興(xing) 職業(ye) 也將讓更多追求個(ge) 性和自由發展的年輕人找到他們(men) 的“用武之地”。
文/本報記者 王婧懿
統籌/林豔 張彬
製圖/袁國明(參考資料:大學生就業(ye) 現狀及影響因素研究 霍妮娜)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