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二三炮戰”親曆者:廈門金門隔海相望 兩岸是一家人
【解說】廈門何厝村,東(dong) 麵隔海與(yu) 大小金門相望。1958年金門炮戰中,何厝成為(wei) 落彈最多、最密集的前線之一,全村85%以上的房子被炸壞,2480間房屋被炸塌。
【現場同期】“英雄小八路”成員 何明全
這一棟樓叫做萬(wan) 順樓,也就是當年我們(men) 的學校校舍,這個(ge) 上麵的話有很多彈孔,而且的話,整片都被炸掉了。
【解說】今年80歲的何明全是1958年金門炮戰的親(qin) 曆者,他指著彈痕累累的校舍告訴中新社記者,作為(wei) 廈門市禾山區第四中心小學(廈門何厝小學前身)的校舍,由菲律賓華僑(qiao) 回鄉(xiang) 捐建的萬(wan) 順樓,在炮戰時期被100多枚炮彈擊中,當時學生和鄉(xiang) 親(qin) 們(men) 都還在樓裏麵。
【現場同期】“英雄小八路”成員 何明全
我們(men) 的同學跟鄉(xiang) 親(qin) 們(men) 跑出這棟樓,大家的臉上被炮煙熏得黑黑的,大家的臉上都黑黑的,同誌啊,一出來的話大家不管男女就抱著哭,抱著哭,講了一句話,我們(men) 還活著,我們(men) 還活著。
【解說】1958年金門炮戰期間,16歲的何明全和其他12名少先隊員組成“前線少年支前活動大隊”,為(wei) 解放軍(jun) 洗補衣服、接電話線和修公路等,他們(men) 一邊堅持學習(xi) ,一邊冒著槍林彈雨,穿梭在前沿陣地,最終被授予“英雄小八路”稱號。
【同期】“英雄小八路”成員 何明全
冒著雨到河邊到渠邊去洗,有時候打炮,打炮的話同學們(men) 就是說,在原地趴著,等炮打完以後的話,繼續洗衣服,總共的話為(wei) 解放軍(jun) 叔叔洗補衣服有三千多件。
【解說】1958年底,各界人士組成的慰問團來到廈門前線,“英雄小八路”活躍的身影讓慰問團成員感到驚訝。作曲家寄明聽完“英雄小八路”的事跡後,直接拿出紙筆來開始構思譜曲,這也是中國少年先鋒隊隊歌最初的旋律。
【同期】“英雄小八路”成員 何明全
那當時的話,他們(men) 跟我們(men) 對話,對話就是這樣子對話,你們(men) 怕不怕,我們(men) 不怕,為(wei) 什麽(me) 不怕,因為(wei) 我們(men) 要留下來要保衛海防保衛家鄉(xiang) ,所以我們(men) 隊歌裏麵很多話,不怕犧牲,不怕困難,堅持學習(xi) ,頑強鬥爭(zheng) ,這些都是跟我們(men) 對話。
【解說】何明全母親(qin) 的娘家在小金門。2001年廈門與(yu) 金門開啟兩(liang) 岸“小三通”首航,何明全就迫不及待地坐首班客輪到金門尋找親(qin) 人,因時間倉(cang) 促未能如願。2002年何明全再次前往金門,幾經周折終於(yu) 找到了母親(qin) 的娘家。
【同期】“英雄小八路”成員 何明全
我見到了我母親(qin) 的娘家,我一到的話就看看房子的周圍,跟我母親(qin) 講的是不是一樣,一樣,就說明說,這棟房子就是我母親(qin) 的娘家,我首先就先確定這一條。進去以後的話,第二個(ge) 的話,我先給我們(men) 那些祖宗燒個(ge) 香。
【解說】曾經的炮戰前沿,何厝小學如今周邊高樓林立,這一帶已蝶變成為(wei) 廈門地區最為(wei) 知名的總部、樓宇經濟區之一。已入耄耋之年的何明全就住在何厝小學不遠處,閑暇之時他常走進“英雄小八路”紀念館,尋找回憶展望未來。
【同期】“英雄小八路”成員 何明全
兩(liang) 岸的話都是一家人,都是一家人,不能這樣打來打去,打來打去就是自己打自己,對不對,這一點的話,這一點是我們(men) 最有感受的。
記者 李思源 福建廈門報道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