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振華:以綠色、低碳為特征的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革即將到來
中新網9月5日電(記者 李佩珊)“如今,已有136個(ge) 國家提出了碳中和的目標,覆蓋了全球83%的碳排放,91%的GDP和80%的人口,以綠色、低碳為(wei) 特征的技術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即將到來。”9月5日,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解振華在寧夏銀川市表示。
當天,以“創新·綠色·發展”為(wei) 主題的黃河流域(銀川)“雙碳”創新高峰論壇在銀川召開,解振華及國內(nei) “雙碳”領域院士專(zhuan) 家齊聚一堂,共商綠色轉型發展大計。會(hui) 議現場還設置了黃河流域“雙碳”創新成果展。
“近期,歐洲一些國家氣候政策出現了一些回拐,重啟了煤電,增加了煤炭消費和碳排放。我5月到歐洲訪問期間,一些歐洲國家的領導和部長表示,應對當前俄烏(wu) 衝(chong) 突能源短缺問題,其暫時的措施是權宜之計。此次能源危機使他們(men) 更加認識到可再生能源是擺脫化石能源依賴、實現能源獨立的重要舉(ju) 措。”解振華說,可以預見,發達國家一旦挺過眼前能源危機,將加速布局新能源產(chan) 業(ye) 和技術,以低碳為(wei) 抓手重塑經濟發展模式,“我們(men) 應該做好同這些國家在綠色低碳領域開展競爭(zheng) 的準備,要把握好合作的機遇。”
2012年至2021年,中國以年均3%的能源消費增速支撐年均6.5%的經濟增長,截至2021年底,中國新能源累計裝機容量超3億(yi) 千瓦。為(wei) 實現“雙碳”目標,中國建立了“雙碳”工作領導小組,構建了“1+N”的政策體(ti) 係,相繼發布了能源、節能減排、循環經濟、工業(ye) 、城鄉(xiang) 建設、交通運輸、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綠色消費、減汙降碳等領域和鋼鐵、有色金屬、石化、建材、油氣、氫能、新型基礎設施等重點行業(ye) 的行動方案以及支持保障措施。
解振華表示,實現“雙碳”目標,雖麵臨(lin) 諸多挑戰,但將培育新產(chan) 業(ye) 、擴大新投資、增加就業(ye) ,也有利於(yu) 提高能源的自給率,增強產(chan) 業(ye) 率、工業(ye) 鏈的韌性,並從(cong) 源頭解決(jue) 環境汙染問題。“黃河流域是我國重要的農(nong) 業(ye) 、工業(ye) 、能源等產(chan) 業(ye) 基地,這裏煤炭的儲(chu) 量占全國一半以上,而且‘風光無限’。寧夏作為(wei)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先行區,在黃河流域和全國綠色低碳轉型創新中地位十分重要。”他說。
結合當前發展趨勢,解振華提議持續推動傳(chuan) 統化石能源轉型升級和高效利用,同時充分挖掘當地風光資源優(you) 勢,探索光伏+的新模式,提高可再生能源發電比例,發展規模化儲(chu) 能,通過綠電能源替代,創新光伏儲(chu) 能,疏運及下遊產(chan) 品全產(chan) 業(ye) 鏈發展模式,降低製造過程當中的能耗和碳排放。
“我們(men) 也應當鼓勵支持綠氫產(chan) 業(ye) 的發展,降低可再生能源製氫成本,拓展氫能在工業(ye) 、交通等多領域應用場景。”解振華說,已有很多國家成立了綠氫發展中心,寧夏有產(chan) 業(ye) 發展優(you) 勢,可以將優(you) 勢轉化為(wei) 符合本地實際的綠氫發展的路徑,為(wei) 中國乃至全球的綠氫發展提供示範。
“建設低碳智慧型城市也是探索路徑之一,今後可發展屋頂光伏,推動節能建築改造,建設低碳交通綜合樞紐,探索依托現有加油站等基礎設施開展加氣、加氫、充電、換電等集成改造。”解振華表示,各地也可發揮自身區位優(you) 勢,與(yu) 中東(dong) 等地區國家綠色低碳領域的貿易、技術、投資合作,推動“雙碳”領域向西對外開放合作,服務共建綠色“一帶一路”。(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