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7%受訪家長擔心劣質童書對孩子造成傷害
秋季新學期已開始,線上線下書(shu) 店都在進行開學季促銷活動。有家長反映,購買(mai) 圖書(shu) 的渠道越來越多,但買(mai) 到盜版的情況仍然存在。盜版圖書(shu) 給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價(jia) 值觀塑造都帶來了危害。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社會(hui) 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對1144名家長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47.6%的受訪家長都買(mai) 到過盜版兒(er) 童圖書(shu) ,還有22.0%的受訪家長表示不清楚,“難分辨”。電商平台網站是家長購買(mai) 兒(er) 童圖書(shu) 的第一大渠道。67.7%的受訪家長擔心劣質圖書(shu) 對孩子生長發育造成傷(shang) 害。
受訪家長中,生活在一線城市的占30.5%,二線城市的占41.6%,三四線城市的占19.6%,城鎮或縣城的占6.3%,農(nong) 村的占2.0%。
電商平台網站是受訪家長購買(mai) 兒(er) 童圖書(shu) 的第一大渠道
浙江杭州的徐靖有兩(liang) 個(ge) 孩子,老大剛滿18歲,老二今年3歲。給孩子買(mai) 書(shu) ,他大多時候會(hui) 直接去新華書(shu) 店、博庫書(shu) 城挑書(shu) ,偶爾也會(hui) 在信譽好的網絡平台購書(shu) ,還沒遇到過盜版書(shu) 。
安徽寧國的趙琴琴是兩(liang) 個(ge) 孩子的媽媽,大兒(er) 子16歲,二兒(er) 子4歲。她在給老大買(mai) 書(shu) 時就遇到過盜版圖書(shu) ,“買(mai) 參考資料,大店售完了,就在一家小店買(mai) 了一本。後來兒(er) 子告訴我他的和大家的不一樣,是假的”。趙琴琴現在經常在網上專(zhuan) 營店購買(mai) 圖書(shu) ,一是覺得店大靠譜兒(er) 些,二是常有優(you) 惠活動。
35歲的駱圓孩子7歲了。她坦言,不太清楚給孩子買(mai) 過的圖書(shu) 中有沒有盜版。“我之前在淘寶一家店鋪給孩子買(mai) 了一本關(guan) 於(yu) 詩詞的書(shu) ,有幾頁是空白,內(nei) 容少了。我也不確定是不是盜版書(shu) ”。在駱圓眼裏,線下書(shu) 店是最讓她放心的,能直接看到實物。
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院長、全國新聞出版標準化技術委員會(hui) 副主任、秘書(shu) 長魏玉山表示,對於(yu) 很多讀者來說,很難辨別書(shu) 籍是正版還是盜版。“第一,人們(men) 常在網上購買(mai) ,隻能看到圖片,很難辨別。第二,盜版書(shu) 相比於(yu) 正版書(shu) ,用紙、印刷清晰度、裝幀精美度等都有差別,但情況又有不同。一般非專(zhuan) 業(ye) 人員很難辨別出哪一本書(shu) 是正版,哪一本書(shu) 是盜版”。
47.6%的受訪家長都買(mai) 到過盜版兒(er) 童圖書(shu) ,還有22.0%的受訪家長表示不清楚,“難分辨”。交互分析顯示,二線城市受訪家長買(mai) 過盜版的比例最高(49.8%),其次是一線城市受訪家長(49.3%),而來自農(nong) 村的受訪家長表示正盜版難辨認的比例最高(34.8%)。
平時家長都在哪裏給孩子購書(shu) ?數據顯示,電商平台網站是大多數受訪家長的購買(mai) 渠道,64.3%選擇此項。53.1%的受訪家長會(hui) 去實體(ti) 書(shu) 店購買(mai) ,42.0%的受訪家長在出版社直營網店購買(mai) ,41.0%的受訪家長會(hui) 直接在街邊書(shu) 攤購買(mai) ,14.2%的受訪家長在直播平台購買(mai) 。
盜版兒(er) 童圖書(shu) 主要問題有:紙張質量差、字跡不清晰、錯別字多
北京家長劉慧的女兒(er) 今年3歲,她經常在網上給孩子買(mai) 繪本,也遇到過盜版書(shu) 。“味道刺鼻,晾了兩(liang) 天拿進來還是有味道。偶爾會(hui) 出現錯別字。有些書(shu) 會(hui) 胡亂(luan) 改編經典故事,改得邏輯不通、情節牽強,經不起推敲。家人每次看到都會(hui) 吐槽質量太差”。
盜版兒(er) 童圖書(shu) 有哪些問題?受訪家長反映,紙張質量差(66.3%)是第一大問題,其次是字跡不清晰、重影(56.0%),錯別字多(54.0%)。其他主要還有:味道刺鼻(45.6%),色彩染色偏差(36.5%),內(nei) 容不科學嚴(yan) 謹(23.5%),掉色嚴(yan) 重(13.4%)。
魏玉山表示,在網絡還不發達時,很多攤販以及一些實體(ti) 書(shu) 店都會(hui) 賣盜版書(shu) 。近些年盜版書(shu) 的情況已經好了很多,但仍屢禁不止。他認為(wei) ,從(cong) 供給鏈條上來看,生產(chan) 者、傳(chuan) 播者、消費者都有責任。
他分析,對於(yu) 盜版者,盜版圖書(shu) 是暴利產(chan) 業(ye) 。他們(men) 不需付作者稿酬、編輯費用,甚至偷稅漏稅,隻需付紙張費用和印刷成本。從(cong) 網絡平台的角度,一是平台往往不是進貨主體(ti) ,並不知曉店鋪銷售的是盜版書(shu) ,二是平台沒有履行好審查義(yi) 務,甚至因為(wei) 商家盈利平台有提成,去縱容盜版者。從(cong) 銷售者角度,同樣存在兩(liang) 方麵原因。“比如現在有不少帶貨主播在賣書(shu) ,他們(men) 可能並不清楚自己推薦的圖書(shu) 是盜版的,也可能故意不去理會(hui) ,因為(wei) 賣得多提成也多。從(cong) 讀者角度看,除了難以分辨,一些家長主動購買(mai) 盜版書(shu) 主要考慮的是價(jia) 格因素”。
67.7%受訪家長擔心劣質圖書(shu) 對孩子生長發育造成傷(shang) 害
“我很注重圖書(shu) 的質量問題。盜版圖書(shu) 即便內(nei) 容與(yu) 正版無異,孩子看到周圍同學都看正版書(shu) ,會(hui) 有自卑情緒。而且從(cong) 小使用盜版書(shu) ,家長還怎麽(me) 教育孩子支持正版、重視版權問題呢?”徐靖說。
駱圓認為(wei) ,盜版圖書(shu) 裏很多內(nei) 容是錯誤的,比如錯別字、病句等,“小孩子經常看就會(hui) 受到影響。而且有的盜版圖書(shu) 質量奇差,印刷油墨刺鼻、掉色,字跡重影等,對孩子眼睛、呼吸道都是不好的”。
魏玉山指出,盜版圖書(shu) 危害大。侵犯了出版社的出版權、作者的著作權等。製作和售賣盜版書(shu) 屬於(yu) 非法生產(chan) 、非法經營,已經嚴(yan) 重違反了法律法規。
他介紹,現在印刷已經采用綠色印刷,采用環保材料和工藝。盜版書(shu) 用的油墨會(hui) 汙染環境。而且味道刺鼻、印刷不清晰等問題會(hui) 對兒(er) 童健康造成傷(shang) 害。“而且購買(mai) 盜版圖書(shu) 會(hui) 無形中給兒(er) 童傳(chuan) 達一種‘不遵紀守法仍可以獲益’的不正確的價(jia) 值觀”。
對於(yu) 使用盜版圖書(shu) ,67.7%的受訪家長擔心劣質圖書(shu) 對孩子生長發育造成傷(shang) 害,65.9%的受訪家長擔心影響孩子識字準確性,48.7%的受訪家長擔心會(hui) 傷(shang) 害孩子視力,48.3%的受訪家長指出內(nei) 容會(hui) 向孩子們(men) 傳(chuan) 達錯誤的價(jia) 值觀。
(徐欣怡對此文亦有貢獻)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杜園春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