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十年@每一個奮鬥的你】青年“造車”工匠心細手穩練絕技:確保高質量完成任務

發布時間:2022-09-20 15:35: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十年@每一個(ge) 奮鬥的你】青年“造車”工匠心細手穩練絕技:確保高質量完成任務

  王漢卿在檢測免塗裝車輛外牆板平度。 受訪者供圖

  編者按:每一個(ge) 努力生活的中國人,都是最美的奮鬥者。也正是因為(wei) 億(yi) 萬(wan) 奮鬥者,才有了今日之中國。十年,致敬每一個(ge) 奮鬥的你。讓我們(men) 一起,踔厲奮發新時代,篤行不怠向未來。

  中新網長春9月20日電(譚偉(wei) 旗)看著麵前擺放著的大大小小的料件,王漢卿又開始了新一天的工作。對他來說,不斷努力精進技術是當下最重要的事。

  今年34歲的王漢卿是中車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機車車輛鉚工。“車輛鉚工就是把板材、管材等料件加工製作成鐵路上運行的輕軌、地鐵、高鐵等車輛,鉚工是整車質量的締造者。”王漢卿介紹,鉚工需要保證每一個(ge) 零部件拚接在正確的位置。

王漢卿在調修側(ce) 牆彎梁。 受訪者供圖

  王漢卿在調修側(ce) 牆彎梁。 受訪者供圖

  入行多年來,王漢卿負責整車小件的安裝工作。“就像蓋樓,我製造毛坯,後期會(hui) 有裝配工進行其他的裝修作業(ye) 。安裝車的電氣櫃、座椅、扶手等裝置,這是一項非常繁重的工作,每一台車從(cong) 小到幾厘米、大到三四米的料件有幾千個(ge) ,對識圖、分析、計算等能力以及變形量的控製和焊後調修等技能都有很高的要求。”

  王漢卿表示,一些出口車輛的結構非常複雜,對車輛鉚工的要求非常高。他以一個(ge) 出口地鐵項目舉(ju) 例說,該項目全車有5000餘(yu) 個(ge) 小件,項目初期都是純手工組對,經常有錯漏件的問題,無形中帶來了很多返修工作。

王漢卿在安裝車頂二次骨架吊。 受訪者供圖

  王漢卿在安裝車頂二次骨架吊。 受訪者供圖

  為(wei) 了杜絕相關(guan) 問題,王漢卿和同事們(men) 不斷摸索試驗,分析每一個(ge) 錯漏件產(chan) 生的原因。他們(men) 利用廢舊鋼材製作輔助工裝、調整操作步驟,在一年內(nei) 製作了30餘(yu) 個(ge) 組對樣板,總結出了20餘(yu) 個(ge) 操作法,使得操作更加便捷,產(chan) 品質量大幅提升。

  值得稱道的是,王漢卿還有一手“燈泡上切鋼絲(si) ”的絕活。所謂“燈泡上切鋼絲(si) ”,是指在通電的燈泡表麵纏繞鋼絲(si) ,用切割片將鋼絲(si) 切斷且不損壞燈泡。“此操作需要雙手有非常好的穩定性並能夠精準地把握切割力度和切割角度。”王漢卿說,燈泡隻有0.4毫米,操作就在毫厘之間,切割片、切割飛濺、斷後的鋼絲(si) 都可能使燈泡破裂。

  “我第一天練習(xi) 時,100個(ge) 燈泡切碎了80多個(ge) 。經過近一個(ge) 月時間持續不斷練習(xi) ,從(cong) 不得要領到燈泡上有痕跡,到最後沒有痕跡,終於(yu) 練成了。”王漢卿表示,平時工作時,雙手的穩定性是第一要素,切割機是車輛鉚工的必備工具,準確、高效地切割掉需要去除的部位而不傷(shang) 害附近的物體(ti) 是非常重要的。

  “在這個(ge) 行業(ye) 我算是後輩,還有許多技能需要不斷地學習(xi) 、創新。”王漢卿說,接下來他和同事們(men) 將就免塗裝車輛車體(ti) 外觀質量的提升和修複技術進行深入研究和創新,為(wei) 中國軌道車輛技術的進一步發展貢獻力量。(完)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