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對智能化產品接受度高 95後將成智能網聯汽車消費主力軍

發布時間:2022-09-22 11:00: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95後將成為(wei) 智能網聯汽車消費主力軍(jun)

  除了集中呈現1場開幕式暨主論壇、7場主題峰會(hui) 、6個(ge) 特色專(zhuan) 場、1場閉門會(hui) 和1場實地調研活動,2022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大會(hui) 還展出了《國內(nei) 外智能網聯汽車法律法規對標研究白皮書(shu) 》《中國汽車產(chan) 業(ye) 發展年報(2022)》等7項成果。此外,大會(hui) 同期舉(ju) 辦了中國國際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展覽會(hui) ,超過200家參展商涵蓋了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產(chan) 業(ye) 上下遊企業(ye) 。

  攜帶著攝像頭、激光雷達、傳(chuan) 感器等各種設備的智能網聯汽車,自行完成起步、提速、並線、跟車、轉彎、避障、靠邊停車等操作,這一幕或許將變得越來越常見。

  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具備組合駕駛輔助功能的乘用車銷量超288萬(wan) 輛,滲透率升至32.4%,同比增長46.2%。同時,17個(ge) 測試示範區、16個(ge) “雙智”試點城市完成3500多公裏道路智能化升級改造,裝配路側(ce) 網聯設備4000餘(yu) 台。全國開放各級測試公路超過7000公裏,實際道路測試裏程超過1500萬(wan) 公裏。

  自從(cong) 1885年卡爾·本茨發明第一輛汽車以來,汽車產(chan) 業(ye) 從(cong) 未像今天一樣成為(wei) 如此多技術變革的交匯點。麵對未來汽車智能化、網聯化、電動化和共享化的發展趨勢,汽車究竟會(hui) 演變成什麽(me) 樣?無論是“新一代智能移動終端”還是“第三生活空間”,煥然一新的汽車又會(hui) 為(wei) 人們(men) 的生活帶來哪些新變化?

  近日,在北京召開的2022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大會(hui) 上,來自政府主管部門、行業(ye) 協會(hui) 和學界的聲音匯集一堂,共同為(wei) 智能網聯汽車發展把脈、尋方。

  正視進展與(yu) 挑戰,主管部門齊表態

  “近年來,中國政府采取一係列措施,激勵技術創新、完善政策體(ti) 係、優(you) 化發展環境,有力推動智能網聯汽車發展取得積極成效。”工業(ye) 和信息化部黨(dang) 組成員、副部長辛國斌透露稱,不僅(jin) 智能網聯汽車銷量節節攀升,自動駕駛技術的使用場景愈發多元,新一代電子電氣架構、車用操作係統、大算力計算芯片、激光雷達等關(guan) 鍵技術也取得了明顯突破。

  事實上,隨著我國汽車產(chan) 業(ye) 的智能化、網聯化、電動化飛速推進,以新能源汽車為(wei) 主體(ti) 的智能網聯汽車已快速進入到人們(men) 的生活出行中。

  公安部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8月,我國新注冊(ce) 登記的新能源汽車達到322萬(wan) 輛,比去年同期翻了一番。截至今年8月底,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到1099萬(wan) 輛,與(yu) 去年同比增長65%。

  與(yu) 此同時,汽車智能化趨勢也在明顯加快,L3級以上高度自動駕駛技術逐漸在城市出租車、幹線物流、末端配送等特定場景和限定區域開展應用。自動駕駛出租車、無人巴士、自主代客泊車、幹線物流以及無人配送等多場景示範應用正有序開展。

  和所有新興(xing) 事物一樣,蓬勃發展的智能網聯汽車也對科技創新和政策監管提出了更高要求。

  “夯實科技基礎是汽車產(chan) 業(ye) 發展之本。”中國科學技術協會(hui) 黨(dang) 組書(shu) 記、分管日常工作副主席、書(shu) 記處第一書(shu) 記張玉卓直言,要立足智能網聯發展目標和智慧交通係統基礎架構,針對汽車芯片設備、材料、工藝等短板,識別關(guan) 鍵技術,凝練科學問題,深化基礎研究。

  他表示,要堅持“單車智能+網聯賦能”發展路線,推動從(cong) 測試驗證,轉向多場景示範、規模化應用,深化“車路雲(yun) ”協同發展,輻射帶動上下遊產(chan) 業(ye) 協同健康發展。

  張玉卓強調說,要強化智能網聯基礎設施保障,促進技術與(yu) 市場和諧共振。此外,邁向智能交通時代,還需要突破數據孤島、技術與(yu) 治理碎片化等關(guan) 隘。

  公安部黨(dang) 委委員、副部長劉釗在此次活動上表示,針對自動駕駛汽車上路測試通行、違法事故責任等問題,公安部積極推動《道路交通安全法》完善修訂,推進《國家車聯網產(chan) 業(ye) 標準體(ti) 係指南(車輛智能管理)》10項技術標準申報編製,為(wei) 智能網聯汽車發展創造良好的法規標準環境。

  事實上,隨著自動駕駛等智能網聯汽車技術迅速發展,美國、日本、德國等世界主要汽車生產(chan) 國紛紛加強了政策法規創新,通過測試示範試點等方式,推進智能網聯汽車產(chan) 業(ye) 的戰略布局。

  “智能網聯汽車是新一輪科技革命的重要載體(ti) ,已經成為(wei) 全球汽車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的戰略方向,推動著汽車產(chan) 業(ye) 形態、能源消費結構、交通出行模式和社會(hui) 運行方式等發生著深刻變化。”工業(ye) 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ye) 一司副司長郭守剛表示,作為(wei) 汽車行業(ye) 主管部門,工信部將繼續堅持多措並舉(ju) ,在技術標準創新、測試示範試點、政策法規完善等方麵協同發力,努力為(wei) 智能網聯汽車產(chan) 業(ye) 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

  在2022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大會(hui) “政策法規與(yu) 規模化發展”主題峰會(hui) 上,郭守剛表態稱,未來,工信部將從(cong) 以下四方麵推動智能網聯汽車產(chan) 業(ye) 發展:一是推進標準研製和準入管理,二是優(you) 化測試示範應用環境,三是強化網聯基礎設施,四是持續深化國際交流合作。

  供需同發力,大變革時代藏著新機遇

  “當前,我們(men) 關(guan) 注到在工業(ye) 4.0時代,汽車的內(nei) 涵在發生變化。智能化、網聯化技術飛速發展,不僅(jin) 會(hui) 讓汽車駕駛變成一種全新的體(ti) 驗,也會(hui) 重樹汽車產(chan) 業(ye) 的生態。”在2022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大會(hui) 開幕當天的主旨報告中,中國工程院副院長、院士鍾誌華提醒說,智能網聯汽車管理是複雜的係統工程,需要加強頂層設計,開展係統性部署。

  “發展智能網聯汽車,既需要持續探索各種技術路線,也需要有強大的工業(ye) 製造、科技創新體(ti) 係作為(wei) 支撐。”鍾誌華預測稱,未來,隨著汽車駕駛無人化的演進,交通運輸會(hui) 發生重大變革,商業(ye) 模式也會(hui) 隨之改變。

  交通運輸部安全總監兼中國海上搜救中心常務副主任李國平介紹說,近期,交通運輸部實施了自動駕駛先導應用試點工程,在城市出行服務、公路貨運、園區內(nei) 運輸、末端配送、港區作業(ye) 和集疏運等典型場景中布置了14項試點任務,廣泛調動了產(chan) 學研用各類創新主體(ti) 的積極性。

  記者了解到,繼今年4月北京率先發放無人化載人示範應用通知書(shu) 以來,自動駕駛“進城”速度明顯加快,北京、上海、深圳、重慶等地紛紛出台政策法規,將自動駕駛“扶上馬,送一程”。

  “北京作為(wei) 全球智能網聯汽車創新創業(ye) 最活躍的城市之一,積極探索實踐車路運一體(ti) 化的技術路線,建設了全球首個(ge) 網聯雲(yun) 控式高級別的自動駕駛示範區,為(wei) 技術的驗證、迭代等提供加速平台。”在此次會(hui) 議上,北京市委常委、副市長靳偉(wei) 表示,目前示範區域已經接續升級了3個(ge) 版本,實現了60平方公裏的智能網聯道路和智慧城市的專(zhuan) 網全覆蓋,測試裏程超過550萬(wan) 公裏,為(wei) 10餘(yu) 家企業(ye) 300多輛高級別的自動駕駛車輛常態化運行提供服務。

  除了政府主管部門加強前瞻性布局,提供政策、基礎設施保障等製度優(you) 勢,智能網聯汽車在國內(nei) 被看好的另一大原因,則是逐漸成為(wei) 汽車、出行市場主流消費群體(ti) 的年輕人。

  “國內(nei) 95後消費者大多是互聯網原住民,幾乎是伴隨著互聯網、大數據、雲(yun) 計算、人工智能一起長大的。他們(men) 會(hui) 是智能網聯汽車的消費主力軍(jun) 。”國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長明表示,95後年輕人天然對智能化產(chan) 品的接受度較高,同時由於(yu) 成長環境較好,能夠平視世界,不會(hui) 迷信外國品牌。

  對於(yu) 試圖通過智能網聯汽車實現品牌向上的中國車企來說,這無異於(yu) 千載難逢的良機。徐長明預測稱,到2030年,國內(nei) 每100位汽車消費者中,約有35人是95後。

  除了集中呈現1場開幕式暨主論壇、7場主題峰會(hui) 、6個(ge) 特色專(zhuan) 場、1場閉門會(hui) 和1場實地調研活動,2022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大會(hui) 還展出了《國內(nei) 外智能網聯汽車法律法規對標研究白皮書(shu) 》《中國汽車產(chan) 業(ye) 發展年報(2022)》等7項成果。

  此外,大會(hui) 同期舉(ju) 辦了中國國際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展覽會(hui) ,這是今年在北京舉(ju) 辦的首個(ge) 大型國際專(zhuan) 業(ye) 車展,超過200家參展商涵蓋了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產(chan) 業(ye) 上下遊企業(ye) 。

  如果說這些成果是智能網聯汽車過去發展的成績單,那麽(me) 麵對新考題,相關(guan) 企業(ye) 能否用實際行動吸引年輕消費者,交出令人滿意的“答卷”,將是今後社會(hui) 各界觀察的重點。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許亞(ya) 傑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