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電影“餐桌”加點開胃小菜 單一類型影片不能滿足市場
這個(ge) 國慶假期你去看電影了嗎?如果關(guan) 注電影市場就會(hui) 發現,今年國慶檔主旋律類型的電影似乎更為(wei) 集中:《萬(wan) 裏歸途》《平凡英雄》《鋼鐵意誌》,雖然題材不盡相同,但主旋律更加彰顯,正能量更加充沛。
從(cong) 內(nei) 容方麵看,硬氣、聚氣、提氣構成了今年國慶檔影片的主基調。主旋律影片更契合國慶觀影氛圍,是國慶檔當仁不讓的主力軍(jun) 。《萬(wan) 裏歸途》是繼《戰狼2》《紅海行動》之後的又一次“中國式撤僑(qiao) ”;《平凡英雄》則是繼《中國機長》之後的又一次“極限救援”;《鋼鐵意誌》聚焦共和國第一代鋼鐵工人,是繼《我和我的父輩》之後又一部致敬先輩的作品……不可否認,這兩(liang) 年主旋律電影越來越好看,票房與(yu) 口碑實現雙豐(feng) 收,這背後是中國故事的創新表達,是中國電影工業(ye) 水準的創新高度。
與(yu) 此同時,也要看到人民群眾(zhong) 的精神文化需求是多元化的,單一類型的影片並不能滿足整個(ge) 市場。比如,喜劇、親(qin) 情、現實等類型的優(you) 秀影片還不夠多,反映出電影市場供給側(ce) 還不夠豐(feng) 富。
從(cong) 創作端看,目前國內(nei) 電影市場存在影片種類少、類型重複、創新乏力等問題。如果把電影市場比作餐桌,老百姓既需要主菜大餐,也喜歡開胃小菜。與(yu) 主流商業(ye) 大片能最大限度調動最廣泛人群觀影訴求不同,那些小眾(zhong) 題材、個(ge) 性化的藝術表達、前衛的鏡頭語言往往能豐(feng) 富觀影體(ti) 驗,進而帶動觀眾(zhong) 觀影頻次。
從(cong) 放映端看,在以商業(ye) 院線為(wei) 主的發行放映體(ti) 係中,大片往往會(hui) 獲得大規模排片,而大多數中小成本的電影,特別是一些文藝片、紀錄片卻麵臨(lin) 放映空間狹小的窘境。院線排片壟斷化、科學性不足等問題已經嚴(yan) 重製約電影市場發展,久而久之,也會(hui) 導致創作端畏首畏尾,不敢創新。
我國銀幕數量已經位居全球第一,8萬(wan) 多塊大銀幕足夠容得下類型更豐(feng) 富的電影。當前電影市場主要依賴年輕人支撐消費。實際上,基數龐大的中老年、兒(er) 童等人群也需要精神文化消費。如何滿足人民群眾(zhong) 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麵的精神文化需求是今後影院經營乃至電影產(chan) 業(ye) 發展的關(guan) 鍵。未來,隨著電影類型不斷豐(feng) 富,電影放映端也需要不斷創新,拓展諸如文藝院線、資深影迷院線、兒(er) 童院線、夕陽紅院線等,為(wei) 百花齊放的電影市場提供良好的硬件支撐。
中國故事豐(feng) 富多彩,內(nei) 容創作可以瞄準多個(ge) 賽道。近兩(liang) 年,小眾(zhong) 題材《人生大事》《揚名立萬(wan) 》不都是在激烈的市場競爭(zheng) 中突出重圍的票房黑馬嗎?電影產(chan) 業(ye) “十四五”規劃提出,電影發展要努力實現每年重點推出10部左右叫好又叫座的電影精品力作,每年票房過億(yi) 元國產(chan) 影片達到50部左右。這個(ge) 目標並不遙遠。電影產(chan) 業(ye) 隻要圍繞觀眾(zhong) 需求進行差異化布局,大力發展題材、風格、類型均衡,豐(feng) 富多樣的電影生產(chan) ,就一定能吸引更廣泛的受眾(zhong) 群體(ti) ,在未來市場競爭(zheng) 中脫穎而出。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薑天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