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假期北京多家餐企銷量增長明顯,年夜飯預訂已開啟
在剛剛過去的國慶假期,北京多家餐飲企業(ye) 和老字號亮出“成績單”。10月8日,新京報記者采訪了解到,國慶期間各大餐企除了多道招牌菜品銷量明顯增長,線上銷售的營收也超過平日。記者同時獲悉,目前不少餐飲企業(ye) 已經開始為(wei) 來年春節做準備,年夜飯預訂已開啟。
假期首日客流迎高峰、名店名菜受歡迎
萃華樓集團總經理王培欣告訴新京報記者,今年國慶假期,萃華樓、森隆飯莊的營收與(yu) 客流比節前上漲了約30%,尤其是10月1日假期首日和10月4日重陽節,營收較節前上漲超過35%,排隊等位最多超過200號。10月2日老字號瑞珍厚開啟試營業(ye) ,當日也迎來“開門紅”。整個(ge) 節日期間,瑞珍厚的上座率平均超過九成。
在北京知名的餐飲街簋街,胡大飯館國慶7天長假環比上月收入增長24.95%,客流增長43.13%。胡大飯館運營總監張勝滔表示,10月1日,胡大總店排隊862桌,排隊等位直到淩晨1時。
新京報記者從(cong) 西貝方麵了解到,國慶7天假期裏,西貝蓧麵村門店客流超110萬(wan) 人次,其中10月1日迎來客流高峰期,單日全國門店總客流超18.8萬(wan) 人次。烤羊肉串、西貝麵筋、蒙古牛大骨、酥皮肉夾饃、草原酸奶等菜品銷售火爆。
鴻賓樓的紅燒牛尾,“南宛北季”烤肉宛、烤肉季的國家級非遺烤肉、西來順的馬連良鴨子、峨嵋酒家的宮保雞丁、大地西餐廳的罐燜牛肉等老字號鎮店名菜,依然是消費者在假期中最喜愛的菜品。同時,很多老字號餐飲的魚類菜品也格外受到家庭聚餐的歡迎,比如,同和居的糟溜魚片在國慶假期期間賣出近千份,幹燒黃魚、熏魚等產(chan) 品也日銷過百斤,同春園的鬆鼠鱖魚幾乎是桌桌必點,每天的點單都會(hui) 過百。
國慶期間氣溫較之前出現明顯下降,老西安飯莊的泡饃、砂鍋居的砂鍋菜迎來熱銷,銷售高峰時日銷量超過千份。同和居的燴烏(wu) 魚蛋湯、同春園的清燉蟹粉獅子頭、鼓樓馬凱餐廳的雙味魚頭王、惠豐(feng) 門丁肉餅店的門丁肉餅等“暖胃菜”的點單率比平時均出現較大幅度上漲。
餐飲外賣單量、客單價(jia) 雙增長
除了堂食,今年國慶假期,多家餐飲企業(ye) 的線上銷售、外賣均出現明顯上漲。北京華天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華天旗下所屬直營門店線上營收遠超平時,同和居比平時增長48.9%、同春園增長36%、鼓樓馬凱餐廳增長21.2%。華天商城銷量與(yu) 平時相比也實現了銷售翻倍。萃華樓的外賣單量比節前上漲了近40%,客單價(jia) 上漲20%。西貝方麵告訴新京報記者,今年國慶節假期的消費數據顯示,外賣客單量超過40萬(wan) 單,同比去年增長52% 。
同和居月壇店餐飲部副經理郭素紅介紹,國慶假期中,每天10時30分開始營業(ye) 時,就會(hui) 陸續有顧客前來外賣窗口選擇菜品打包帶走。同時,由於(yu) 假期期間家庭聚會(hui) 增加,顧客點菜的數量和客單價(jia) 均出現較大幅度上漲。“平均每份外賣都要用3、4個(ge) 外賣打包袋,國慶假期前3天的外賣收入是平時的2倍。”據統計,國慶期間,同和居月壇店外賣單量比平時增加了19%,國慶當天的線上總收入達到3.8萬(wan) 元,總營收實現了76%的高額增長。
同時,老字號的禮盒和各類速熱菜品、外帶食品也成為(wei) 消費者在節日期間的熱門伴手禮,尤其是受到露營愛好者的歡迎。護國寺小吃的國宴小吃禮盒、老北京小吃技藝風味禮盒單日最高銷量超過4000盒,烤肉宛的速熱版菜品和露營版的烤肉套裝以及多家老字號的醬貨、扒雞等,也成為(wei) 有外出郊遊、露營需求的消費者的首選。
多家餐企啟動年夜飯預訂
國慶假期過後,很多餐飲企業(ye) 都將下一個(ge) 客流高峰和銷售旺季瞄向年末和新的一年,新京報記者了解到,多家餐企目前已經開始接受除夕年夜飯的預訂。
豐(feng) 澤園飯店於(yu) 10月8日早8時30分開始接受春節年夜飯及春節期間宴會(hui) 現場預訂,9時30分開啟電話預訂。據了解,豐(feng) 澤園的年夜飯依舊與(yu) 往年一樣分為(wei) 兩(liang) 個(ge) 時段,年夜飯的套餐內(nei) 容均為(wei) 豐(feng) 澤園的特色菜肴,套餐內(nei) 的菜品也可以按照消費者的口味進行調換。相關(guan) 負責人告訴新京報記者,很多顧客是從(cong) 淩晨開始就在門外排隊,第1桌客人淩晨3時就已經來到現場排隊。截至目前,包括年夜飯在內(nei) 的春節期間預定已經超過了100桌。
萃華樓集團總經理王培欣告訴新京報記者,萃華樓和森隆飯莊均在10月1日正式開啟年夜飯預訂,目前,兩(liang) 家老字號的包間、大桌的預訂已經超過68%。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