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幸福生活)“朱鹮保姆”守護生態畫卷
“早上五點左右趕到夜宿地,觀察朱鹮往哪個(ge) 方向飛,中午沿著河道巡查並提醒遊客帶走垃圾,防止朱鹮誤食。晚上八點記錄朱鹮的數量。每天不出去看看朱鹮,心裏總覺得少了點啥。”從(cong) 事朱鹮保護工作的銅川市耀州區廟灣鎮蔡河村村民龔高炳說道。
行走在銅川市耀州區柳林村的山間小徑,往往不經意間就會(hui) 有“一抹紅”自天空掠過。這掩映在青山綠水中一抹靈動的紅,便是享譽世界的“東(dong) 方寶石”——朱鹮。
據悉,銅川是秦嶺以北首個(ge) 朱鹮野化放飛地。2022年,在耀州區野外築巢繁育的13對朱鹮共繁殖出朱鹮幼鳥27隻。從(cong) 2013年朱鹮在銅川安家到今年朱鹮家族再添27名新成員,銅川的成功經驗對朱鹮保護意義(yi) 重大。
2016年,銅川市耀州區林業(ye) 局選聘了16名建檔立卡貧困群眾(zhong) 作為(wei) 朱鹮監測員。59歲的羅建利由此當上了朱鹮的“保姆”。
每天清晨,羅建利準時到耀州區野生動物保護管理站,為(wei) “小家夥(huo) 們(men) ”備上“泥鰍魚+黃粉蟲”的營養(yang) 早餐。“朱鹮怕人,但不怕我,因為(wei) 喂它們(men) 的時間長了嘛。”羅建利說道。
朱鹮監測員需要進行野外監測、巡護監管,記錄朱鹮活動狀況。每年3月至6月,進入朱鹮繁育期後,羅建利和管理站的其他“保姆”迅速進入“一級戰備”狀態,需要完成排查記錄築巢情況,對朱鹮巢區進行隔離封控,防止人為(wei) 幹擾;用光滑的塑料紙纏繞樹幹,防止蛇爬上去吃鳥蛋;在樹下搭防護網,防止幼鳥掉落等任務。
如今,朱鹮已成為(wei) 銅川的新名片,生態環境的逐年向好是朱鹮“新家”選址於(yu) 此間的重要因素。9年來,“銅川籍”朱鹮累計達到163隻。
山水之間,朱鹮振翅翱翔的身影與(yu) 優(you) 美的自然環境交織成一幅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畫卷。這不僅(jin) 因為(wei) 朱鹮保護工作者對“東(dong) 方寶石”的精心守護與(yu) 照料,更離不開生態自然環境的改善及人們(men) 保護生態環境意識的不斷提升。(張一辰 李一璠)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