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父母”輸出“雞娃”理念?製造教育焦慮須依法規束
治理亂(luan) 象,重在精準。那些突破底線,一味製造教育焦慮,狠命向家長口袋裏掏錢的做法必須依法規束。
近日,教育部就全國政協委員提出的《關(guan) 於(yu) 嚴(yan) 防“名校父母”輸出“雞娃”理念抵消“雙減”工作成效的提案》答複稱,將繼續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關(guan) 於(yu) “雙減”工作重要決(jue) 策部署,聯合中央網信辦等部門繼續開展線上巡查,集中治理蹭炒教育熱點、編造虛假信息、渲染升學焦慮等惡意炒作行為(wei) ,堅持露頭就打、重拳出擊,持續保持高壓態勢。
所謂打著“名校父母”旗號製造教育焦慮,並不讓人陌生。這個(ge) 稱“清華父母如何培養(yang) 孩子上清華”,那個(ge) 說“北大媽媽教你這樣教育下一代”,還有一些自媒體(ti) 宣稱“斯坦福媽媽強烈推薦這幾本課外讀物”。頂著名校頭銜,鼓著腮幫子吆喝,憑著三寸不爛之舌炮製教育焦慮,令人不勝其煩。
但是,因為(wei) 有著名校光環加持,這些自媒體(ti) 並不愁受眾(zhong) ,不缺人氣,哪怕觀點似是而非、言辭經不起推敲,但就是有人深信不疑。這類自媒體(ti) 靠著曬育兒(er) 觀、育兒(er) 方法等走紅網絡,有人擔心這可能會(hui) 抵消“雙減”工作成效,不無道理。從(cong) 這個(ge) 角度看,教育部經商中央網信辦、市場監管總局,對相關(guan) 提案進行答複,並強調露頭就打,順乎民意。
如何治理?應分三步走。其一,辨真偽(wei) 。你說你是北大出身、清華畢業(ye) ,到底是不是真的?如果是假的,就該付出應有的代價(jia) 。2022年6月,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發布《互聯網用戶賬號信息管理規定》明確指出,互聯網用戶注冊(ce) 、使用賬號信息,不得“假冒、仿冒、捏造政黨(dang) 、黨(dang) 政軍(jun) 機關(guan) 、企事業(ye) 單位、人民團體(ti) 和社會(hui) 組織的名稱、標識等”。冒充名校身份,絕不是鬧著玩的。
此外,根據規定,“申請注冊(ce) 從(cong) 事經濟、教育、醫療衛生、司法等領域信息內(nei) 容生產(chan) 的賬號,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應當要求其提供服務資質、職業(ye) 資格、專(zhuan) 業(ye) 背景等相關(guan) 材料,予以核驗並在賬號信息中加注專(zhuan) 門標識。”這就向相關(guan) 平台提出了明確而具體(ti) 的要求,那些打著名校旗號胡作非為(wei) 的自媒體(ti) ,來路正不正、身份實不實?如果不合規,又是如何成功注冊(ce) 賬號的?
其二,談對錯。即便出身名校是真實的,但有個(ge) 簡單的道理不難理解——他們(men) 有能力考上名校,不代表他們(men) 教得好,更不代表他們(men) 的那一套適合所有人。同時,更要推敲他們(men) 說的對不對,一些文章內(nei) 容冠冕堂皇,實是歪理邪說。如果盲目信了,並用在孩子身上,不僅(jin) 無益於(yu) 孩子成長,而且還可能讓孩子走入歧途。因此,對那些念歪生意經的自媒體(ti) ,要剖析一下它們(men) 說得是對還是錯,不能輕信。
其三,看是否合規。教育部曾開展線上培訓巡查專(zhuan) 項行動,要求各地嚴(yan) 查嚴(yan) 處違規線上培訓,淨化線上學習(xi) 環境。一些打著名校旗號的自媒體(ti) 在線上賣力鼓吹,為(wei) 的是賣書(shu) 、賣課程,也有的是變相做培訓。如果是做培訓,就該追問這些培訓是否合規?打擊違規線上培訓、炒作教育焦慮,不管是自媒體(ti) 還是培訓機構,如果違規,自然該受到懲處。
其實,打不打著名校旗號並非問題的實質所在。自媒體(ti) 打著名校旗號不能違規,沒打著名校旗號也不能違規。從(cong) 2021年4月開始,市場監管部門開展為(wei) 期7個(ge) 月的“嗬護青少年健康成長”教育培訓類廣告清理整治行動,嚴(yan) 厲打擊利用科研單位、學術機構、教育機構等名義(yi) 或形象作推薦、證明,假扮“名師”誤導青少年以及含有“軟色情”內(nei) 容的教育培訓類廣告。無論教育培訓類廣告還是其他方麵,隻要違規就在打擊之列。
不可否認,教育自媒體(ti) 有其存在意義(yi) ,不可一概否定。治理亂(luan) 象,重在精準。那些突破底線,一味製造教育焦慮,狠命向家長口袋裏掏錢的做法,是可惡的,也是涉嫌違規的,必須依法規束。應該看到,相關(guan) 部門淨化線上培訓生態,已取得階段性成效,但是一些備受詬病的亂(luan) 象猶在,這也提醒相關(guan) 部門強化防範,通過更有力有效的措施,更好地保障學生和家長的正當權益。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特約評論員 秦川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