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見“十一”消費中按捺不住的“火”
樂(le) 見“十一”消費中按捺不住的“火”【一種說法】
張敬偉(wei)
據文化和旅遊部數據中心測算,2022年國慶節假期7天,全國國內(nei) 旅遊出遊4.22億(yi) 人次,同比減少18.2%,按可比口徑恢複至2019年同期的60.7%。實現國內(nei) 旅遊收入2872.1億(yi) 元,同比減少26.2%,恢複至2019年同期的44.2%。
受新一輪疫情多點散發的影響,這個(ge) 國慶長假的消費熱情還是被抑製住了。盡管如此,各大旅遊城市和旅遊景點依然是人山人海,看來假日經濟還是按捺不住的“火”。這蘊含著以下的信息:一是疫情還是對假日經濟帶來了突出影響;二是中國龐大的市場容量和消費熱情雖然被抑製,但依然充滿活力和願景;三是今年“十一”假期消費有了新特色和新亮點。
“十一”長假本是消費旺季,連同隨後的“雙11”網購活動,成為(wei) “線下”“線上”齊發力促消費的雙核動力,也為(wei) 穩經濟帶來衝(chong) 刺動能。但是,今年國慶,無論出遊人數還是國內(nei) 旅遊收入,同比都有所減少。三年疫情給國慶假日經濟帶來的衝(chong) 擊還是有影響的。
從(cong) 消費市場或整個(ge) 服務業(ye) 看,被疫情抑製的消費動能或許有一定的衰減,但整體(ti) 動能還在,即使不會(hui) 帶來報複性增長,但也會(hui) 形成一定反彈。今年國慶假日期間各大旅遊城市和景點人滿為(wei) 患的場景,可以說是久違了——也可認為(wei) 是按捺不住的“火”。如果不是疫情影響,“十一”經濟的數據會(hui) 更好。這更說明,中國龐大的市場容量還在,14億(yi) 人的消費活力依然,所以消費端穩經濟的基礎依然牢靠。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十一”長假,消費市場有了新特點和新亮點。
一方麵,喜迎二十大給今年國慶假日經濟帶來新體(ti) 驗。從(cong) 北京到上海再到革命老區,紅色旅遊活動備受遊客追崇。北京展覽館舉(ju) 辦“奮進新時代”主題成就展,上海曆史博物館舉(ju) 辦《光明搖籃精神之源——迎“二十大”上海紅色文物史料展》。湖北、福建、四川和重慶等地也紛紛舉(ju) 辦具有各地特色的“喜迎二十大”和紅色旅遊相結合的各種文旅活動。
另一方麵,各地推出具有特色的旅遊消費活動。在精準防控疫情的同時,充分發揮政府主導的市場調節作用,有的放矢地做大假日經濟蛋糕。譬如,全國各級文化館組織活動13940場,參與(yu) 人次5927.48萬(wan) ,共有10801家A級旅遊景區正常開放,占A級景區總數的75%。此外,文化和旅遊部聯合有關(guan) 部門發布國慶假期12條體(ti) 育旅遊精品線路,推出“稻花香裏說豐(feng) 年”全國鄉(xiang) 村旅遊精品線路128條。5個(ge) 國家文化和旅遊消費示範城市及試點城市舉(ju) 辦約9100場文化和旅遊消費促進活動,發放2.83億(yi) 元文化和旅遊消費惠民補貼,參與(yu) 人數超1.4億(yi) 人次,直接帶動文化和旅遊消費154.1億(yi) 元。
此外,今年國慶假日“夜經濟”更熱火,“雲(yun) 經濟”更豐(feng) 富,周邊遊更熱火。這也是疫情倒逼下的消費拓展或消費升級。
消費已成為(wei) 提振經濟增長主引擎,疫情帶來的影響不容忽視。這表明疫情對假日消費帶來了強抑製,同時也影響到了市場供需大平衡。今年國慶消費雖然受到疫情抑製,但也呈現出按捺不住的“火”,而且今年國慶消費還呈現出新特色和新亮點。隨著中央和地方穩經濟措施的係統發力,加之年底消費旺季的接踵而來,穩經濟成效可期。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