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進村”改變武漢百萬村民生活
“快遞進村”改變武漢百萬(wan) 村民生活【“快遞到了”,黃陂石門山腳下響起了吆喝聲】
武漢晚報訊(記者劉海鋒)“快遞到了!”10月10日上午11時,一輛麵包車停在黃陂區北部石門山腳下的向家咀村翁家灣。聽到石門社區郵政投遞點投遞員魏新兵的吆喝聲,60歲的村民王恒道連忙起身,笑眯眯地接過快遞:“最近肩膀疼,這是網購的肩頸貼,沒想到這麽(me) 快就到了。”
得益於(yu) “快遞進村”,王恒道享受到了家門口收件的便利。
向家咀村距離武漢三環線72公裏,距離黃陂城區約45公裏,毗鄰孝感市孝昌縣,是武漢北部偏遠山區的一個(ge) 小村落。過去,快遞送到長軒嶺街道,王恒道需要乘車輾轉40多公裏耗費半天時間才能取回包裹。“非必需不網購”是他一直以來的消費原則。
今年9月,黃陂區郵政分公司在長軒嶺街道試點“快遞進村”,不僅(jin) 新建了長軒嶺街道寄遞物流中轉倉(cang) ,接收申通、中通、圓通、韻達、極兔等5家社會(hui) 快遞的郵件,還開通了5條郵路配送31個(ge) 村級寄遞物流綜合服務站。王恒道所在的向家咀村就有一個(ge) 。
從(cong) 以前來回十幾公裏到現在家門口就能拿到包裹,王恒道的網購熱情隨著這個(ge) 村級綜合服務站點的到來逐漸高漲。一個(ge) 多月來,他陸續給自己添置了生活用品、廚衛用品以及藥品。
給他派件的投遞員魏新兵也越來越有幹勁。他負責石門山下7個(ge) 村的快遞配送,盡管每個(ge) 村都設置了村級站點,但對於(yu) 一些老年人不方便取走的物品,他還是會(hui) 送貨上門。
向家咀村綜合服務站負責人嚴(yan) 目張心裏過意不去:“你這樣送件上門,怕是不夠油錢。”但魏新兵覺得不打緊,過去取件路遠不好走,很耽誤村民的時間。
魏新兵的好狀態也傳(chuan) 遞給了羊角山村綜合服務站的負責人王誌忠。65歲的王誌忠是木蘭(lan) 大道旁一家小商店的老板,知道村裏要在自家超市建綜合服務站方便村民取件,他二話沒說騰出貨架。
這一天,村裏快遞並不多,王誌忠接待完幾名顧客後,就掏出手機將包裹依次掃碼入庫,隨後擺上貨架,整整齊齊。把好事做好,王誌忠受益良多。快遞到了,村民們(men) 爭(zheng) 相前來,小店生意變得更好,他自己也拿到了政府設站的補貼。
“以前購物,不是醬油就是鹽。2000年以後,飲料、啤酒開始暢銷。現在網購熱了,日用品、衣服鞋子甚至種子肥料……買(mai) 什麽(me) 的都有。”經營村口商店40年,王誌忠目睹了農(nong) 村消費形態的升級和改變。他深深感歎,“快遞進村”一下子就拉近了村裏人和城裏人的距離。
今年,為(wei) 促進城鄉(xiang) 均等化公共服務協調發展,武漢全麵推進民生實事項目“快遞進村”。到10月底,全市1844個(ge) 村級站點的建設將全部完成。村口就能收快遞將成為(wei) 百萬(wan) 村民的日常。
(武漢晚報2022年10月11日第3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