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江蘇省常州市查家灣村:從“賣石頭”,到“賣梨子”,再到“賣生態”

發布時間:2022-10-11 14:17:00來源: 人民日報

  江蘇省常州市查家灣村在生態修複中發展產(chan) 業(ye) 、在產(chan) 業(ye) 升級中改善生態——

  從(cong) “賣石頭”,到“賣梨子”,再到“賣生態”(深閱讀·關(guan) 注生態產(chan) 品價(jia) 值實現)

  核心閱讀

  在江蘇省常州市天寧區鄭陸鎮查家灣村,生態修複使當地重現好山好水,好生態滋養(yang) 下的蜜梨美味可口,為(wei) 村民帶來收益,為(wei) 當地打響品牌,吸引更多社會(hui) 資本流向這裏,發展環境友好型產(chan) 業(ye) ,進一步改善生態,形成良性循環。

  查家灣村幾乎家家種梨。69歲的顧文興(xing) 把自家果園的梨一車車運回家。客廳裏,妻子範榮娣正在分揀包裝,屋裏包裝用的紙盒足有幾百個(ge) 。在查家灣村,梨農(nong) 家多是如此繁忙。

  從(cong) “賣石頭”,到“賣梨子”,再到“賣生態”,查家灣村正在生態修複和產(chan) 業(ye) 轉型中不斷發展。

  生態修複後 梨子好賣了

  顧文興(xing) 家距離舜過山不到200米。藍天白雲(yun) 下,湖闊山美、碧樹疊翠,村裏的梨樹就在這樣的環境下茁壯生長。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查家灣村開始對舜過山山體(ti) 進行挖掘開采。曾在礦山做機修工的顧文興(xing) 記得,每次大風過後,莊稼都裹著一層灰,河裏的魚蝦也不見了。2002年,礦山停止開采,留下裸露的山體(ti) 。時任焦溪鎮(後並入鄭陸鎮)黨(dang) 委副書(shu) 記的馮(feng) 順政引進蜜梨,推廣種植,果實品質卻不盡如人意。

  山體(ti) 裸露、水土流失影響水源質量;在3月、4月授粉關(guan) 鍵期,風裹挾著粉塵襲來,蜜梨坐果率大受影響;有時,果園還會(hui) 遭受山體(ti) 滑坡帶來的意外損失……多重因素下,產(chan) 出的梨子顏色偏黃、色澤暗淡,平均每隻重七八兩(liang) ,口感普通,鮮有人問津。

  轉折發生在2018年,天寧區統籌推進地質災害治理與(yu) 生態修複、美麗(li) 鄉(xiang) 村建設。舜過山修複工程啟動,通過錨索格構梁加固、植生袋覆綠、坡腳栽植樹木、播撒草種等方式,恢複被損毀山體(ti) 5萬(wan) 多平方米,增加綠化植被麵積近8萬(wan) 平方米。村裏同步關(guan) 停不規範畜禽養(yang) 殖和散亂(luan) 汙企業(ye) ,實施生活汙水接管和水環境綜合整治。目前,查家灣村水質達到Ⅱ類水標準,全村綠化麵積達85%以上。

  現在,這裏的梨子顏色翠綠、色澤鮮亮,每隻1斤左右,水分充足,平均甜度12度以上,每斤售價(jia) 6元,依舊供不應求。“生態變好了,梨子從(cong) 喝髒水到喝清水、從(cong) 吹灰塵風到曬陽光浴,自然一年比一年漂亮、好吃。”顧文興(xing) 說。

  梨子品牌響 帶動產(chan) 業(ye) 旺

  為(wei) 了讓梨子口感更佳,村民們(men) 不斷鑽研種植技術。“我們(men) 用有機種植方式改良土壤,以菜餅、豆粕等為(wei) 肥料,用生物方式滅蟲。”顧文興(xing) 在果樹下養(yang) 殖了7隻雞、4隻鴨、2隻鵝,可以吃草吃蟲、提供新鮮禽蛋,糞肥還能增加土壤有機質。他算了一筆賬:兩(liang) 畝(mu) 梨樹產(chan) 梨共8000多斤,按每斤6元的售價(jia) ,年銷售5萬(wan) 餘(yu) 元、純利潤4萬(wan) 元左右。

  查家灣村蜜梨種植麵積增加到600多畝(mu) ,村裏直接從(cong) 事梨果產(chan) 供銷的人數占比70%,從(cong) 事與(yu) 之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的人數占比超過90%,僅(jin) 林果經紀人就有35名。

  “我們(men) 從(cong) 蜜梨品種中打磨出了‘焦溪翠冠梨’品牌,現在連原產(chan) 地的蜜梨也用上了這個(ge) 品牌。”天寧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知識產(chan) 權保護科科長周平說。去年8月,這個(ge) 品牌獲批地理標誌證明商標。

  今年7月,為(wei) 擴大品牌效應,天寧區舉(ju) 辦首屆翠冠梨評比。綜合考察汁液、風味、色澤等指標後,顧文興(xing) 家的梨子一舉(ju) 奪冠。獲獎的梨子中,有的超過2斤,有的甜度達到13.8度。

  2002年,查家灣村村民人均年收入不到8000元,村集體(ti) 收入僅(jin) 幾萬(wan) 元;2021年,村民人均年收入超過3.8萬(wan) 元,村集體(ti) 收入達到600萬(wan) 元;今年全村出梨200餘(yu) 萬(wan) 斤、產(chan) 值1200多萬(wan) 元。在查家灣村的帶動下,全鎮梨果產(chan) 業(ye) 年產(chan) 值已超過1億(yi) 元。梨果業(ye) 已發展為(wei) 鄭陸鎮乃至天寧區的重要特色產(chan) 業(ye) 之一。

  產(chan) 業(ye) 提質量 生態更美好

  好生態引來好產(chan) 業(ye) ,好產(chan) 業(ye) “反哺”好生態。

  今年4月11日,江蘇省首宗附帶“生態管養(yang) ”土地在查家灣村出讓。“這次交易的最大亮點,就是把生態管養(yang) 納入資源配置環節,賦予地塊生態產(chan) 品價(jia) 值。”查家灣村黨(dang) 總支書(shu) 記顧相才介紹,“很多公司來投資,就是看中了這裏優(you) 越的生態環境,以及梨子的品牌影響力和市場潛力。”

  據介紹,查家灣村現有幹燥設備、醫療器械、化工機械等34家企業(ye) ,將在提檔升級後,整建製搬遷到位於(yu) 鄭陸鎮的省級高新技術園區。“到時村裏將有更多生產(chan) 用地轉化為(wei) 生態、生活用地。”顧相才介紹,騰退的300多畝(mu) 土地,將與(yu) 社會(hui) 資本合作,用於(yu) 拓展梨果種植,以及發展鰣魚養(yang) 殖和清水蟹養(yang) 殖等水產(chan) 產(chan) 業(ye) 。鰣魚和清水蟹等對於(yu) 水質要求較高,將進一步倒逼當地保護生態環境,釋放更多生態紅利。

  梨子成為(wei) 查家灣村招商引資的招牌,也吸引著每年數萬(wan) 遊客前來。顧相才告訴記者,村裏加工製作梨子酒、梨膏糖等伴手禮,目前梨子酒年產(chan) 量3000斤左右、秋梨膏年產(chan) 量2000瓶左右,未來還將進一步細分產(chan) 品類型。

  在顧相才看來,保護生態“有一分付出,卻有九分回報”:還掉了曆史欠賬,帶來了良好的生態,綠色農(nong) 業(ye) 發展起來了,社會(hui) 資本和項目吸引來了,村莊更美麗(li) 、鄉(xiang) 風也更文明了……(人民日報 記者姚雪青)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