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京郊“打卡”熱度持續,北京農業“附加值”亮眼

發布時間:2022-10-12 14:39:00來源: 北京商報

  京郊農(nong) 業(ye) 休閑遊熱度不減。數據顯示,國慶期間,北京鄉(xiang) 村遊累計接待遊客398.3萬(wan) 人次,同比增長4.4%;營業(ye) 收入60480.7萬(wan) 元,同比增長12.1%。依托北京特色農(nong) 業(ye) 資源,精品鄉(xiang) 村民宿、采摘休閑線路廣受歡迎。

  京郊休閑農(nong) 業(ye) 遊的強大吸引力正源自於(yu) 其農(nong) 業(ye) 價(jia) 值的釋放。數據顯示,“大城市小農(nong) 業(ye) ”的北京,第一產(chan) 業(ye) 增加值占地區生產(chan) 總值比重僅(jin) 為(wei) 0.3%。但這0.3%中,間接價(jia) 值成為(wei) 含金量極高的“附加值”。在2021年北京都市型現代農(nong) 業(ye) 生態服務近4000億(yi) 元的價(jia) 值構成中,除農(nong) 產(chan) 品價(jia) 值外,間接價(jia) 值幾乎占到了總價(jia) 值的90%。專(zhuan) 家表示,北京農(nong) 業(ye) 雖占GDP比例較小,但是其釋放效果可觀,發展潛力巨大。

  鄉(xiang) 村文旅為(wei) 都市生活添色

  在北京市休閑農(nong) 業(ye) “十百千萬(wan) ”暢遊行動實施帶動下,京郊環城遊憩帶逐漸落成,成為(wei) 城市遊客的“網紅”打卡地。京郊農(nong) 村的生態功能和文化價(jia) 值逐漸顯現。

  根據北京市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全市休閑農(nong) 業(ye) 和鄉(xiang) 村旅遊接待人次2520.2萬(wan) 人次;2021年,休閑農(nong) 業(ye) 和鄉(xiang) 村旅遊收入同比增長30.4%。

  “京郊休閑農(nong) 業(ye) 、科普農(nong) 業(ye) 特征凸顯,疫情影響下,短途旅行更受青睞,市民郊區遊的意願更強,為(wei) 京郊輸送著源源不斷的客流。”區域經濟專(zhuan) 家、科創中國高丞鄉(xiang) 創服務團團長孫文華表示。

  聚焦京郊各區,“農(nong) 文旅”結合的旅遊產(chan) 業(ye) 各具特色,打響了文旅名片,帶動價(jia) 值轉化。

  位於(yu) 延慶鎮唐家堡村的北京金粟種植專(zhuan) 業(ye) 合作社就是很好的範例。經過十餘(yu) 年的發展,此地以精品葡萄采摘為(wei) 園區特色,已成為(wei) 集觀光、采摘、休閑、娛樂(le) 為(wei) 一體(ti) 的現代農(nong) 業(ye) 觀光示範區。被評為(wei) “北京市休閑農(nong) 業(ye) 三星級園區”,成為(wei) 市民打卡好去處。

  與(yu) 此同時,懷柔區休閑農(nong) 業(ye) 發展正旺。懷柔區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懷柔區還將推進休閑農(nong) 業(ye) “十百千萬(wan) ”暢遊行動,繼續打造長城風情精品線路九渡河段,建設懷北河防口村、北房鎮大周各莊村等美麗(li) 休閑鄉(xiang) 村,在“生態+農(nong) 業(ye) +民宿”上謀發展。

  日前,北京市農(nong) 業(ye) 技術推廣站副站長朱莉表示,北京已連續15年發展景觀農(nong) 業(ye) ,千餘(yu) 品種景觀作物遍布京郊,實現三季有景、四季覆蓋。景觀農(nong) 業(ye) 從(cong) 過去單純的景觀營造,逐步發展為(wei) 生產(chan) 、生活、生態全方位融合。市民來到京郊,不再單純為(wei) 了觀光,而是將農(nong) 事體(ti) 驗、科普學習(xi) 、農(nong) 耕文化等多方麵內(nei) 容融入其中,在鄉(xiang) 間尋找濃濃的鄉(xiang) 愁。

  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為(wei) 城市增味

  京郊不僅(jin) 成為(wei) 都市休閑旅遊好選擇,其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也逐漸打響品牌,成為(wei) 市民餐桌上的“尖貨”。孫文華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 :“北京都市農(nong) 業(ye) 依托於(yu) 北京的人口規模,潛在的消費力和消費市場,其業(ye) 態更加靈活,經濟性特征明顯。不少品牌成為(wei) 特色,激發出城市消費潛力。”

  懷柔區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相關(guan) 負責人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懷柔區已創建4個(ge) 家庭農(nong) 場示範鄉(xiang) 鎮、30個(ge) 示範家庭農(nong) 場,在鞏固‘懷柔板栗’等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品牌同時,培育了白梨、珍珠桃、尜尜棗等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20餘(yu) 個(ge) ,種植麵積達10897畝(mu) 。” 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為(wei) 鄉(xiang) 村帶來“致富路”。

  近期,北京延懷河穀葡萄、平穀佛見喜梨、大興(xing) 金把黃鴨梨、延慶國光蘋果等地理標誌農(nong) 產(chan) 品陸續成熟上市,在蔬菜種植大棚裏,小白菜、番茄等新鮮蔬菜也即將來到北京市民的餐桌。

  “我在國慶期間就買(mai) 來很多懷柔板栗、平穀大桃禮盒送給家人。”北京市民範女士表示。現在京郊有很多優(you) 質蔬果直供基地,京郊菜園子、果園離得近,蔬果非常新鮮、口味好而且很有特色,受到不少市民青睞。

  此外,延慶區四海種植專(zhuan) 業(ye) 合作社以帶動菊花和中藥材為(wei) 特色,創自有“四季花海花語”品牌,“京水源”注冊(ce) 商標,不僅(jin) 成為(wei) 京張優(you) 質農(nong) 產(chan) 品,更通過自建商城銷往全國各地。“京郊農(nong) 產(chan) 品不僅(jin) 滿足北京需要,而且利用資源優(you) 勢走出北京,在全國各地‘開花結果’。真正實現‘大城市帶動大京郊,大京郊服務大城市’。”洪濤表示。

  “除了惹人垂涎的亮眼農(nong) 產(chan) 品,京郊農(nong) 業(ye) 對於(yu) 北京還有拾遺補缺性質,在關(guan) 鍵時期,表現在疫情期,也表現在價(jia) 格波動期,京郊農(nong) 業(ye) 仍有巨大高光影響力。”洪濤表示,不少農(nong) 企已成為(wei) 北京市政府蔬菜應急儲(chu) 備單位。

  讓農(nong) 業(ye) 新業(ye) 態融入城市

  隨著城市化進程推進和城市功能躍升,農(nong) 業(ye) 逐漸轉向農(nong) 產(chan) 品應急保障功能、生態功能和休閑功能已是趨勢。

  目前,都市農(nong) 業(ye) 方麵做得較好的當屬新加坡。新加坡的“都市農(nong) 場”有6個(ge) 農(nong) 業(ye) 科技園,大量科技專(zhuan) 業(ye) 人員參與(yu) 其組建和管理。“北京也可發揮出京郊農(nong) 業(ye) 的科技功能、社會(hui) 教育與(yu) 科普功能。為(wei) 市民提供更多休閑體(ti) 驗的同時,讓大城市能量帶動京郊種業(ye) 、產(chan) 業(ye) 、業(ye) 態創新。” 中國文旅創新創業(ye) 智庫叢(cong) 書(shu) 總編張德欣表示。

  張德欣認為(wei) :“都市型現代農(nong) 業(ye) 為(wei) 北京市民‘菜籃子’添了新味,也為(wei) 農(nong) 業(ye) 科研轉化服務,同時農(nong) 業(ye) 新技術、農(nong) 業(ye) 附加品牌也將通過北京的資源、技術優(you) 勢進行宣傳(chuan) 與(yu) 推廣,讓京郊農(nong) 產(chan) 名片打到更大平台。”

  “京郊現代農(nong) 業(ye) 發展受到地域的限製,且受北京城市定位影響大。”洪濤直言,北京現代農(nong) 業(ye) 在發展中還需立足北京發展規劃,探索北京特點及京津冀一體(ti) 化協同發展的優(you) 勢和特點。

  在城鄉(xiang) 深度融合下,要放大“大城市”市場優(you) 勢和“大京郊”空間優(you) 勢,統籌城鄉(xiang) 產(chan) 業(ye) 、技術、資金、信息等資源,促進一二三產(chan) 業(ye) 深度融合與(yu) 高質量發展。“北京都市農(nong) 業(ye) 不僅(jin) 是在農(nong) 村的農(nong) 業(ye) ,更應該有融於(yu) 城市生活新業(ye) 態,如都市建築低碳方麵,可以有‘綠色植物牆’,可以有屋頂的菜園。又如可以用於(yu) 生活點綴的插花藝術、盆景藝術等。”孫文華認為(wei) 。

  “在發展中也應注意保護和開發並重。強化科研成果的轉化和推廣,設立生態專(zhuan) 項資金予以扶持,促進鄉(xiang) 土文化創意產(chan) 業(ye) 發展。”張德欣表示。未來智慧農(nong) 業(ye) 創意園也將是趨勢。

  在北京“大京郊小城區”格局下,“大城市帶動大京郊,大京郊服務大城市”成為(wei) 主流。北京的城鄉(xiang) 融合發展之路勢頭正勁。

  北京商報記者 方彬楠 實習(xi) 記者 郝彥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