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6家上市公司今年以來發布回購方案
記者 董添 見習(xi) 記者 朱涵
近期,發布股份回購方案的上市公司數量持續增多。Wind數據顯示,剔除定向回購,截至10月13日晚,A股今年以來已經有456家上市公司發布回購方案,上市公司回購數量持續位於(yu) 高位,不少公司的回購堪稱大手筆。
業(ye) 內(nei) 人士表示,上市公司回購股份有利於(yu) 提振市場信心。回購用於(yu) 股權激勵計劃或員工持股計劃,有利於(yu) 調動核心骨幹員工的積極性,提升經營業(ye) 績。
積極實施回購
上市公司積極實施回購。以振德醫療為(wei) 例,公司10月12日公告稱,以集中競價(jia) 交易方式實施了本次回購股份方案的首次股份回購,成交最低價(jia) 格為(wei) 45.1元/股,成交最高價(jia) 為(wei) 46.11元/股,交易總金額為(wei) 857.87萬(wan) 元(不含交易費用)。公司9月30日晚公告稱,計劃以不超過60元/股(含)的價(jia) 格,回購不低於(yu) 7500萬(wan) 元(含)且不超過1.5億(yi) 元(含)公司股份。
不少公司年內(nei) 發布多次回購方案。以阿爾特為(wei) 例,公司8月9日晚公告稱,擬使用自有資金以集中競價(jia) 交易方式實施第二期回購公司A股股份,用於(yu) 實施員工持股計劃或者股權激勵計劃。擬回購金額不低於(yu) 3000萬(wan) 元且不超過5000萬(wan) 元(均含本數),本次擬回購股份的價(jia) 格為(wei) 不超過25.26元/股(含本數)。截至9月16日,上述股份回購方案已實施完畢。
此前,阿爾特5月9日公告稱,擬使用自有資金以集中競價(jia) 交易方式回購公司A股股份,擬回購金額不低於(yu) 1億(yi) 元且不超過1.5億(yi) 元(均含本數),本次擬回購股份的價(jia) 格為(wei) 不超過29.84元/股(含本數)。截至2022年8月2日,上述股份回購方案已實施完畢。
從(cong) 已回購金額看,截至目前,中國平安、順豐(feng) 控股、榮盛石化、美的集團、比亞(ya) 迪、上汽集團、海爾智家、萬(wan) 科A、工業(ye) 富聯、中聯重科、恒力石化、博匯紙業(ye) 已回購金額均超過10億(yi) 元。
其中,中國平安以50億(yi) 元的回購金額,暫列今年以來A股回購金額首位。中國平安公告顯示,公司於(yu) 2022年8月26日完成回購,已通過上海證券交易所交易係統以集中競價(jia) 交易方式累計回購A股股份1.03億(yi) 股,占公司總股本的比例約為(wei) 0.56%,已支付的資金總額合計約為(wei) 50億(yi) 元。
業(ye) 內(nei) 人士表示,回購是公司對未來價(jia) 值肯定以及回饋股東(dong) 和投資者的常用手段。近期A股上市公司頻頻宣布回購計劃,意圖向市場傳(chuan) 遞積極信號。
提振市場信心
回購目的方麵,上述456家上市公司中,回購用於(yu) 市值管理的有42家,回購用於(yu) 實施股權激勵計劃或員工持股計劃的有333家。
海康威視發布的回購方案顯示,公司計劃回購不超過25億(yi) 元(含),不低於(yu) 20億(yi) 元(含)。回購所需資金全部來源於(yu) 公司自有資金,回購價(jia) 格不超過40元/股(含)。回購用途為(wei) 依法注銷減少注冊(ce) 資本。
對於(yu) 回購股份的原因,海康威視表示,主要基於(yu) 對公司未來發展前景的堅定信心和對公司長期價(jia) 值的高度認可。在結合公司經營情況、主營業(ye) 務發展前景、公司財務狀況以及未來盈利能力等基礎上,為(wei) 維護公司市場形象,增強投資者信心,促進公司長遠發展,公司擬使用自有資金以集中競價(jia) 交易方式回購部分公司股份。
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yu) 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盤和林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今年以來不少上市公司股價(jia) 處於(yu) 低位,回購股份可以提振市場信心。同時,部分公司回購股票擬用於(yu) 股權激勵計劃或員工持股計劃,有利於(yu) 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取得更好的經營業(ye) 績。
權道資產(chan) 管理有限公司首席分析師王振坤表示,今年以來有很多公司進行了回購,很多有實力的上市公司都會(hui) 在股價(jia) 表現低迷的時期啟動回購機製。一方麵,維持市場信心,減小股價(jia) 波動;另一方麵,回購用於(yu) 員工持股或股權激勵計劃,可以增加員工和高管的積極性。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