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實體共成長 期貨業十年發展突飛猛進
張利靜 馬爽
期貨風險管理模式在多個(ge) 實體(ti) 產(chan) 業(ye) 的應用正似“百花齊放”。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中國期貨市場產(chan) 品不斷擴容,規模明顯提升,風險管理服務趨於(yu) 靈活多元,市場製度、技術建設不斷完善。
業(ye) 內(nei) 人士表示,十年來,我國期貨市場發展和建設取得長足進步,在現貨貿易定價(jia) 、增強實體(ti) 產(chan) 業(ye) 韌性等方麵發揮了重要作用。我國期貨市場將進一步圍繞統一大市場等國家重大戰略導向和市場轉型發展需求,探索服務實體(ti) 產(chan) 業(ye) 的工具和手段,進一步推動國際化。
“星星之火”照亮“期貨十年”
回想起肇興(xing) 於(yu) 2012年的種種創新之舉(ju) ,誰也不會(hui) 料到,那竟是一團引燃我國期貨市場發展的“星星之火”。
十年來,白銀、玻璃期貨上市,期貨公司資產(chan) 管理業(ye) 務牌照獲批,期貨公司被允許設立風險管理子公司……在創新的旋律下,期貨市場發展自此駛入快車道。
十年來,我國新上市期貨和期權品種累計達70餘(yu) 個(ge) ,隨著2022年中證1000股指期貨、油脂油料期權等品種的成功上市,我國期貨和期權上市品種總數已“破百”,覆蓋多個(ge) 產(chan) 業(ye) 鏈及股指、國債(zhai) 期貨。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新上市的期貨和期權品種超過此前20多年上市品種數的總和。”南華期貨董事長羅旭峰日前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我國期貨行業(ye) 伴隨期貨市場發展,在資本實力、服務質量、規範水平、市場競爭(zheng) 力、國際影響力等方麵均取得長足進步。
“經過十年發展,我國期貨市場資本實力顯著增強,業(ye) 務規模大幅提升,業(ye) 務結構漸趨多元,服務實體(ti) 經濟發展取得成效。
市場規則體(ti) 係不斷完善,合規風控水平不斷提升,對外開放持續推進,國際化布局基本形成。”羅旭峰說。
“近年來,我國多個(ge) 期貨品種成交量連續全球領先,精對苯二甲酸(PTA)、銅、豆粕等重要品種價(jia) 格已成為(wei) 現貨貿易定價(jia) 基準,市場長期保持平穩有序運行,中間產(chan) 品期貨在服務保供穩價(jia) 、增強產(chan) 業(ye) 鏈韌性等方麵的積極作用已初步顯現。”東(dong) 方證券首席信息官、東(dong) 證期貨黨(dang) 委書(shu) 記、董事長盧大印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我國期貨市場目前已形成商品金融、期貨期權、場內(nei) 場外協同發展的多元化市場格局。
“十年來,我國期貨市場國內(nei) 貿易定價(jia) 功能基本確立,期貨市場與(yu) 實體(ti) 經濟發展已深度融合,不僅(jin) 越來越多的企業(ye) 利用期貨市場進行價(jia) 格風險管理,使企業(ye) 可以持續高質量發展,而且使許多上市品種相關(guan) 行業(ye) 的經營和投資減少了盲目性、滯後性,行業(ye) 發展與(yu) 此前相比顯得更有韌性和競爭(zheng) 力。”中國農(nong) 業(ye) 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常清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說,目前許多上市品種上已有國際生產(chan) 經營者參與(yu) 交易,開始為(wei) 我國期貨市場向世界性的定價(jia) 中心邁進做好各方麵準備。
2022年8月1日,期貨和衍生品法正式施行,填補了我國金融市場的法律空白。大連商品交易所黨(dang) 委書(shu) 記、理事長冉華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作為(wei) 我國期貨和衍生品領域的首部法律,期貨和衍生品法適應新格局要求,凝聚我國期貨市場三十餘(yu) 年探索發展的經驗共識,為(wei) 維護期貨市場健康穩定發展提供了堅強法治保障。
庇護實體(ti) 初心不改
一樹新栽益四鄰。期貨業(ye) 近十年突飛猛進的發展,今已“亭亭如蓋矣 ”。在風險管理模式不斷升級的“濃蔭”遮蔽之下,麵對價(jia) 格波動風險的實體(ti) 企業(ye) 逐漸煥發新的生機與(yu) 活力。
九三糧油工業(ye) 集團有限公司是黑龍江省北大荒集團的全資子公司,首批國家級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化重點龍頭企業(ye) ,也是擁有集種植、收儲(chu) 、物流、加工、營銷全線資源的農(nong) 業(ye) 企業(ye) 。公司以大豆加工為(wei) 主營業(ye) 務,年加工大豆能力1200萬(wan) 噸,大豆壓榨量常年位居全國前列。
“近十年,油脂壓榨企業(ye) 伴隨周圍市場、國內(nei) 外政策、企業(ye) 戰略目標以及業(ye) 務模式變化,不斷完善自身的風控體(ti) 係和理念,我們(men) 多次通過參加大商所場外、場內(nei) 期權試點項目,積極探索如何使用新的衍生工具為(wei) 現貨企業(ye) 避險。”九三糧油副總裁包誌勇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目前我國期貨市場成熟度較高,行業(ye) 龍頭企業(ye) 深度參與(yu) 期貨市場,大量使用農(nong) 產(chan) 品期貨進行套期保值。
“在過往十多年的期現結合運作實踐積累中,從(cong) 期貨套保開始,我們(men) 逐步建立並完善了公司的風險敞口庫存管理機製,有效規避了因塑化原材料價(jia) 格大幅波動帶來的經營風險。”浙江明日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韓新偉(wei) 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正是借助期現結合經營模式,自2008年參與(yu) 期貨市場開始,明日控股能在有效管理自身經營風險的基礎上,實現年均經營規模超過25%以上的快速增長。目前,對期貨、期權等金融衍生工具的運用,已深入公司經營管理的各個(ge) 場景。
中國期貨業(ye) 協會(hui) 數據顯示,2021年,基差貿易現貨購銷額達5565.76億(yi) 元,約為(wei) 2013年的56倍,共計服務產(chan) 業(ye) 客戶17923家次;以現貨倉(cang) 單約定購回等形式提供的倉(cang) 單服務累計購銷規模425.90億(yi) 元,累計提供資金支持222.20億(yi) 元,共計服務產(chan) 業(ye) 客戶577家次;場外衍生品業(ye) 務行業(ye) 全年新增名義(yi) 金額16322.37億(yi) 元,約為(wei) 2015年的236倍,共計服務產(chan) 業(ye) 客戶2734家次;15家公司開展了含權貿易,涉及現貨購銷額58.30億(yi) 元,共計服務客戶327家次。
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麵臨(lin) 自然風險、市場風險雙重風險。如何解決(jue) 上述風險問題,近年來,期貨行業(ye) 、保險行業(ye) 給出跨界融合的答案,就是“保險+期貨”,為(wei) 農(nong) 業(ye) 經營主體(ti) 提供基礎期貨定價(jia) 、期貨分散風險的農(nong) 業(ye) 保險產(chan) 品。自2016年以來,“保險+期貨”連續7年寫(xie) 入中央一號文件。
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了解到,截至2021年底,大商所累計投入約9億(yi) 元,引導70家期貨公司、12家保險公司、10家商業(ye) 銀行開展603個(ge) “保險+期貨”項目。鄭州商品交易所對棉花、白糖、蘋果、紅棗、花生等5個(ge) 品種支持開展“保險+期貨”項目,惠及農(nong) 戶約25萬(wan) 餘(yu) 戶。
在廣東(dong) 省,對衝(chong) 農(nong) 業(ye) 市場風險有了一套解決(jue) 方案——華泰期貨通過“保險+期貨”對衝(chong) 價(jia) 格波動,發揮“穩定器”作用,讓養(yang) 殖企業(ye) 和農(nong) 戶安心投入生產(chan) 。華泰期貨在廣東(dong) 省內(nei) 率先以創新模式服務“三農(nong) ”,促成“保險+期貨”模式在廣東(dong) 省內(nei) 快速複製推廣。公司為(wei) 此還獲得了2020年廣東(dong) 金融創新獎三等獎。“我國期貨市場為(wei) 保險行業(ye) 提供了一個(ge) 開發保險產(chan) 品的價(jia) 格基準,保險通過龐大的客戶群體(ti) 逐步擴大試點,不斷提高對期貨市場的支持,雙向促進行業(ye) 發展,攜手助力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華泰期貨總經理趙昌濤表示。
重新上路 但問耕耘
十年創新發展,但問耕耘。看前路,鞍馬猶未歇,戰鼓又催征。
今年4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guan) 於(yu) 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發布。在加快建設高效規範、公平競爭(zheng) 、充分開放的全國統一大市場的背景下,我國期貨市場具有獨特的功能和優(you) 勢。
“期貨市場是資源配置的重要場所,也是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重要抓手。期貨市場發現價(jia) 格、管理風險、配置資源三大功能,是服務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的具體(ti) 實現方式。其中,資源配置又是通過價(jia) 格發現和風險管理間接實現的。期貨市場既是價(jia) 值交易的場所,也是風險交易的場所。因此,期貨市場的資源配置功能既包括價(jia) 值交易對生產(chan) 要素的分配,也包括風險交易對風險要素的分解和處置。目前,我國期貨市場已經具備了進一步服務統一大市場建設、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條件。”中國期貨業(ye) 協會(hui) 黨(dang) 委書(shu) 記、會(hui) 長洪磊表示。
“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基礎支撐和內(nei) 在要求,也是期貨市場必須肩負起的擔當和使命。”鄭商所理事長熊軍(jun) 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鄭商所將爭(zheng) 取在服務保供穩價(jia) 大局上展現更大作為(wei) ,助力穩定宏觀經濟大盤,加快推進品種工具創新,提升市場運行質量,穩步擴大對外開放,持續強化市場監管。
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黨(dang) 委書(shu) 記、董事長何慶文表示,深度融入、積極服務資本市場全麵深化改革大局,是金融期貨市場的光榮使命和價(jia) 值所在。中金所必須繼續以新發展理念為(wei) 指導,以改革精神推動金融期貨市場在產(chan) 品體(ti) 係、市場結構、社會(hui) 認知、對外開放等方麵取得新突破,在服務實體(ti) 經濟高質量發展和資本市場全麵深化改革中展現新擔當。
上海期貨交易所黨(dang) 委書(shu) 記、理事長田向陽表示,隨著我國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辦好期貨市場的大事、實事、要事、好事,為(wei) 全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提供高效服務,並非易事。未來幾年將成為(wei) 期貨市場積厚成勢、跨越趕超的黃金發展期,上期所將聚焦“三強兩(liang) 優(you) ”(強創新、強改革、強工具,優(you) 服務、優(you) 監管),致力於(yu) 市場的提質增效。
“經濟高質量發展和全麵現代化建設,必須以初級產(chan) 品供給安全為(wei) 保障,以全國統一大市場為(wei) 基礎,以穩定的宏觀經濟、堅韌的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以及富有競爭(zheng) 力的企業(ye) 主體(ti) 為(wei) 支撐,期貨市場以其獨特的市場機製和經濟功能在其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冉華表示,大商所作為(wei) 市場建設者和一線自律監管者,將堅決(jue) 落實期貨和衍生品法立法宗旨,圍繞產(chan) 品創新、技術驅動、生態圈建設三大主線,加快推進重點領域和關(guan) 鍵環節改革創新,在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建設進程中,走出中國特色期貨市場發展之路。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