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恐龍蛋是軟殼?中外科學家最新合作研究提出三大質疑
中新網北京10月20日電 (記者 孫自法)最早恐龍蛋蛋殼是軟還是硬?長期以來備受古生物學家關(guan) 注並持續進行研究。針對有學者兩(liang) 年前得出最早的恐龍蛋為(wei) 軟殼蛋的結論,中外科學家最新通過合作研究,對該結論提出三大方麵質疑,認為(wei) 最早恐龍蛋蛋殼的軟硬問題還需要進一步研究厘定。
美國自然曆史博物館的諾瑞爾(Norell)等人曾於(yu) 2020年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Nature)發表研究論文,他們(men) 用拉曼光譜和組織切片等手段,證明發現於(yu) 阿根廷的鼠龍蛋(晚三疊世/早侏羅世)和發現於(yu) 蒙古國的原角龍蛋(晚白堊世)為(wei) 軟殼蛋,並用祖先狀態重建得出最早的恐龍蛋為(wei) 軟殼蛋的結論。
最近,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yu) 古人類研究所崔勝(Seung Choi)博士後、張蜀康高級工程師等與(yu) 國際團隊通過開展合作研究,發現諾瑞爾等人的論文在方法上存在缺陷。北京時間10月19日夜間,《自然》在線發表中外合作國際團隊對諾瑞爾等人結論提出質疑的研究論文,從(cong) 三大方麵指出諾瑞爾等人論文存在方法使用不當的問題。
首先,拉曼光譜顯示鼠龍蛋殼內(nei) 含有方解石,這是硬質蛋殼的主要成分。雖然諾瑞爾等原作者將其解釋為(wei) 石化作用的結果,但是單從(cong) 拉曼光譜並不能區分出這些方解石是蛋殼原有的成分還是石化作用產(chan) 生的。要解決(jue) 這個(ge) 問題,還需要用電子背散射衍射等其他方法分析方解石的結晶學特征和在蛋殼內(nei) 的分布情況。
其次,諾瑞爾等人認為(wei) 在鼠龍蛋殼中出現了蛋白質石化產(chan) 物的拉曼峰。然而,這些拉曼峰在發現於(yu) 韓國的晚白堊世的硬質蛋殼中也有出現。它們(men) 代表的不是蛋白質的石化產(chan) 物,而是蛋殼內(nei) 的有機物經過熱成熟作用產(chan) 生的無定形碳。
第三,盡管在鼠龍蛋殼的組織切片上並未見到雙折射現象,但這並不代表鼠龍蛋殼不具有生物成因的方解石。這種現象也有可能是切片過厚或蛋殼內(nei) 有機物過多等其他原因造成的。因此,有必要通過製作厚度合適的切片或者使用掃描電鏡對鼠龍蛋殼的結構開展進一步的研究。
崔勝表示,綜上所述,他們(men) 國際合作團隊認為(wei) ,諾瑞爾等人發表的論文在方法上存在缺陷,所以不能確定鼠龍蛋殼是否為(wei) 軟殼。假如鼠龍蛋殼為(wei) 硬殼,通過祖先狀態重建可知,最早的恐龍蛋大概率為(wei) 硬殼蛋,研究表明,這個(ge) 大概率是有52%的可能性。(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